正文 第11章 控製飲食,儲蓄健康(1 / 3)

“無債富裕,無病幸福。”人生需要積累知識,積累財富,也需要積累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學會享受生活,為未來儲蓄健康。飲食作為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與人的健康長壽有著密切的關係。合理的飲食方式,自然的健康食物,均衡的營養,能改善我們的體質,增進我們的健康。

飲食與健康及美容息息相關

追求美,追求健康,追求高品位、高質量的生活是一種時代潮流

人體的健康,容顏的美麗,形體的健美,都與飲食調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論是營養不良還是營養過剩,都會影響健康和美麗。皮膚和容顏的美是人體健康的外在表現。一個健康的人,皮膚會自然的白裏透紅,富有光澤和彈性,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與魅力。患有營養不良、貧血、肝病、腎病的人,必然是麵色蒼白或枯黃、晦暗,任何化妝品都掩蓋不了這種病容。

因此,飲食調養既有利於補充人體健康和美容所必需的營養,又可預防各種不利於人體健康和健美的疾病。

飲食與人體健康和美顏美體是息息相關的。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對顏麵美和形體美起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因此,我們應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食品對自己進行調養。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膚滋潤、細膩、柔嫩、富有彈性,但有些人的皮膚卻不盡如人意,顯得粗糙、缺乏光澤。分析其原因,一方麵與遺傳因素和疾病的影響有關,一方麵又與後天的營養和保養有關。科學家發現,人體分泌的雌激素增加時,雌激素在真皮內與某些特異受體相結合,從而促進透明質酸酶的形成,這種酶能促進皮膚對水分、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吸收,使皮膚滋潤、光滑、細膩。那麼,怎樣的飲食才有利於皮膚健美呢?

(1)攝取足夠水分

人體組織液中的含水量達72%,當人體內的水分減少時,會使皮膚幹燥,皮脂腺分泌減少,從而使皮膚失去彈性,甚至出現皺紋。正常人每日的飲水量不應少於1000毫升。

水是保持皮膚清潔、滋潤、細嫩的特效而廉價的美容劑

水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僅次於氧氣。如果沒有水,任何生命都無法生存。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原料。利用水的溶解力,許多物質分解為離子狀態,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水在體內直接參與氧化—還原反應,促進各種生理活動和生化反應的進行。水還可以調節體溫。水的流動性大,一方麵把氧氣、營養物質、激素等運送到體內,另一方麵又可將體內代謝廢物和毒素排出體外。水是人體內自備的潤滑劑,可滋潤皮膚,保持各器官的滑潤。除上述的功能以外,美容護膚更離不開水。

喝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不僅可清潔胃腸,對腎也有好處。飯後和睡前不宜多喝水,以免導致胃液稀釋、夜間多尿,或誘發眼瞼水腫和眼袋。每日喝六到八杯水,對美容十分有益。水分在皮膚內的滋潤作用不亞於油脂對皮膚的保護作用。體內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皮膚豐腴、潤滑、柔軟,富有彈性和光澤。

據日本美容專家介紹,經常用涼開水洗臉能使皮膚保持足夠的水分而顯得柔軟細嫩,富有光澤和彈性。此外,還應多吃含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注意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不同的水還有其不同的美容功效。

①礦泉水中含多種無機鹽。如我國山東的嶗山礦泉水,含有鈣、鎂、鈉、二氧化碳等成分,能健脾胃,增食欲,經常飲用能使皮膚細膩光滑。

②在水中加入鮮橘汁、番茄汁、獼猴桃汁等,有助於減褪色素斑,保持皮膚張力,增強皮膚抵抗力。

③在飲用水中加入花粉,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花粉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的酶類。天然酶能改善細胞色素沉積,消除色素斑、雀斑,保持皮膚健美。

④露水。《本草綱目》一書中說:“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疾……肌肉悅澤。”說明露水有某些生理活性。有人認為露水含X因子,常飲用對皮膚有益;還有人發現,露水含有植物滲出的對人有利的化學物質。露水幾乎不含重水,滲透性強,有益於皮膚健美。

⑤茶水。紅茶、綠茶均有益於健康,並有美容護膚功效。茶葉具有降低血脂、幫助消化、殺菌、解毒、清熱利尿、調整糖代謝、抗衰老、去斑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注意不宜飲濃茶及過量飲茶,以免妨礙鐵的吸收,造成貧血。

⑥磁化水。磁化水分子小,易滲透到細胞內,有利於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因此有利於美容。

⑦電解活性離子水。這是目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的一種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日常飲用保健水。這種水飲用後能迅速進入細胞的每一個角落,與自由基相結合,使體內的廢物得到排泄。電解活性離子水呈弱堿性,長期飲用對降低血液的自由基含量、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延緩衰老、護膚美容很有益處。

(2)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新鮮的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對防止皮膚衰老,保持皮膚細膩、滋潤起著重要作用。選食時可根據不同皮膚類型來進行。如皮膚褐黑者,應食冬瓜、白蘿卜、大白菜、竹筍、黃豆芽等。有條件者可多吃些香菇、黑木耳、猴頭蘑等,以補充人體必需的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鉀、鈉、鈣、鐵、銅、鋅。這些元素是維護皮膚健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食物的美容作用勝過任何化妝品,因為皮膚的營養來自於體內供給,體內的化學變化是造成皮膚變化的直接原因。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對皮膚有保護作用和美化作用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無機鹽等。這些營養成分有促進上皮細胞增生、防止皮膚毛囊角化、清除皮膚色素沉著和粉刺的作用。它們還能維持體內血液的正常酸堿度,調節皮膚汗腺功能,減少體內分泌的酸性產物對皮膚表層的侵蝕,達到美膚、護膚的目的。

黃酮類激素有維護皮膚彈性蛋白和保持皮膚水分的作用,因此我們常用的各類護膚品中多含有黃酮類激素。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是產生黃酮類激素的基本物質。蔬菜和水果內又含豐富的水分,一般含水量在80%以上。

蔬菜、水果是提供水溶性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它們除富含維生素C外,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胡蘿卜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使皮膚柔嫩、光滑,富有光澤和彈性。維生素B1能使皮膚光滑,平展皺紋,減褪色素,消除色斑。能對皮膚起滋潤作用的維生素C,還能阻止黑色素的生成,使皮膚白皙細嫩。

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維生素E比較多,它是一種抗氧化劑,能減少自由基對細胞許多重要成分的改變和破壞,推遲細胞衰老,還能減少和防止脂褐質的產生和沉積。它還有促進性激素分泌的作用,有利於人的容貌美和形體美。

在皮膚的微量元素中,鋅的含量最高,補充鋅可防治痤瘡,使皮脂色素沉著減少,讓皮膚變得細嫩。鋅對第二性征的發育也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對體態有重要影響。含鋅豐富的蔬菜有黃豆、扁豆、茄子、大白菜、白蘿卜、南瓜等。

缺乏錳也會影響第二性征的發育,而植物性食品是錳的主要來源,如甜菜、包心菜、菠菜等含錳都較豐富。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鐵不足可出現缺鐵性貧血,使臉色失去紅潤。含鐵豐富的疏菜有海帶、紫菜、豆類、芹菜、油菜等。

但植物中所含的鋅、鐵等元素吸收率較低,應注意葷素搭配,以提高利用率。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鈉、鈣、鎂等,在人體內被氧化後生成堿性物質,可中和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利於皮膚健美。

在新鮮的蔬菜、水果中,一般都含有酒黃石酸,這種物質能阻止糖類轉化為脂肪。辣椒中的辣椒素是一種很好的促進脂肪代謝的物質,所以吃辣椒有一定的減肥作用。

此外,蔬菜和水果中含豐富的纖維素,多吃能增加飽腹感,避免多進食脂肪和澱粉類食物,防止發胖,從而有利於保持體形的健美。

(3)多吃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食物

膠原蛋白能使皮膚變得豐滿,從而使肌膚充盈,皺紋減少,使皮膚細膩光澤。彈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膚彈性增強,從而使皮膚光滑,富有彈性。含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較多的食物有豬蹄、動物筋腱和豬皮等。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是人體的第一防禦體係,又是“美”的重要標誌。膠原蛋白是人體結締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活性和生物功能的膠原蛋白能主動參與細胞的遷移、分化和增殖代謝,具有聯絡和營養功能,又具有支撐和保護作用。

在人類的皮膚中,膠原蛋白含量高達71.9%,維持著人類皮膚的彈性和韌性。另一種重要物質就是黏多糖,它對水有很強的親和力。它的存在使人類皮膚中保持著大量的水分,使皮膚濕潤、細膩及嫩滑。若人類的皮膚缺乏膠原蛋白,膠原纖維會聯固化,導致細胞間黏多糖減少,人的皮膚就會老化,失去彈性,出現皺紋、褐斑,使皮膚發生萎黃、幹燥、粗澀、瘙癢、衰老等現象。

(4)多吃含鐵、鋅豐富的食物

皮膚的光澤紅潤需要供給充足的血液。鐵是構成血液中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鋅是體內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參與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在皮膚的微量元素中,鋅的含量最高,約占20%以上,它決定著皮膚的光滑和彈性程度。因此應適量多吃富含鐵、鋅的食物,如動物肝、蛋黃、海帶、芝麻醬、瘦肉、牡蠣及其他海產品,以促進皮膚的健美。

(5)多吃堿性食物

皮膚的粗糙往往是因血液酸性偏高造成的。日常飲食中所吃的魚、肉、禽、蛋、糧食類等均為生理酸性。生理酸性食物會使體內和血液中的乳酸、尿酸含量增高。有機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時,就會侵蝕敏感的表皮細胞,使皮膚失去細膩和彈性。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的堿性無機鹽,如鈣、鈉、鎂、鉀等含量較高,經常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能使體內堿性物質充足,將體內的酸性物質迅速中和成無毒的化合物排出體外,使血液維持在比較理想的弱堿性狀態中,保持皮膚的光滑滋潤。因此,我們主張葷食與素食要合理搭配。

保持體內偏堿性環境,對健康和美容有益。因為人過多食用酸性食物,體內的血液傾向於酸性,會造成血液循環的惡化,使機體新陳代謝降低。酸性的內環境還可造成皮膚的粗糙,使皮膚失去光澤,出現鬆弛、多皺現象,並易使人感到疲勞、煩躁、精力不足和整體健康水平下降。肉類等動物性食品屬於酸性食物,因此特別愛吃肉的人容易長雀斑和痤瘡,常有皮膚變黑的現象。

所謂的酸堿性食物,是指食物進入消化係統後,經過氧化分解的代謝過程,有的產生堿性物質,有的產生酸性物質。一般情況下凡含硫、磷、氯等非金屬元素的食物,經過體內氧化後能分解生成帶陽離子的酸根,人們稱之為酸性食物;而含鉀、鈉、鈣、鎂等金屬元素的,經過人體代謝後能生成堿性氧化物,稱為堿性食物。

屬於堿性的常見食物有:菠菜、卷心菜、胡蘿卜、青筍、白蘿卜、馬鈴薯、黃瓜、豆腐、豌豆、赤豆、綠豆、山芋、甘薯、四季豆、藕、栗子、洋蔥、茄子、香菇、牛奶、蛋白、橘子、葡萄、香蕉、蘋果、柿子等。

屬於酸性的常見食物有:牛肉、豬肉、雞肉、蛋黃、牡蠣、鱔魚、粗糙米、麵條、蕎麵、蠶豆、章魚、泥鰍、蝦、蟹、魷魚、鴨肉、紫菜、白糖、啤酒等。

人類的皮膚基本上有三種類型,即中性皮膚、油性皮膚、幹性皮膚。

中性皮膚表現為組織緊密,厚薄適中,光滑柔軟,富有彈性,是較好的皮膚類型。

油性皮膚表現為麵部皮膚毛孔較大,脂肪較多,具有油亮光澤。這種皮膚的人,麵部易生粉刺,發生麵部皮膚感染,影響美觀。原因是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皮脂分泌過多。處於青春期的人,屬於這類皮膚的較多。

幹性皮膚表現為紅白細嫩,發幹,易起皺紋,易破損,對理化因子較敏感。在日曬後易發紅,有灼痛感,易脫皮而出現皮屑。

還有一種類型為混合型皮膚,額頭、鼻部為油性皮膚,油脂多,發亮;其他部分為幹性皮膚,紅白細嫩,對陽光中的紫外線敏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油性皮膚者,皮脂腺分泌較旺盛,體內雄性激素較多,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幹性皮膚者,皮膚內水分不足,新陳代謝緩慢,皮脂腺功能減退,皮膚表麵幹燥,表皮角質屑易脫落,皮膚缺乏彈性,易生皺紋。因此,根據不同類型的皮膚進行飲食調養,對皮膚的健美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