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簡介”
出自唐代文學家田穎《攬雲台記》:即有友人,不過十餘知音之侶,來則促膝談心,率皆聖賢之道。
“詞義解釋”
意為膝碰膝地坐著談心,形容非常親密地說心裏話的樣子。
“故事介紹”
田穎是唐代開元、天寶時期的一位文學家,他平時非常喜歡與自己的好友聚會談心,據其所寫的《攬雲台記》記載,每次聚會時,他們都會膝蓋碰著膝蓋地坐得很近,並親密交換自己對儒學的心得體會。於是,“促膝談心”這個成語便流傳了下來,常用於形容人們彼此之間的親密交談。
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在其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也使用了這個成語,該書第十回中“魯翰林憐才擇婿,蘧公孫富室招親”中寫道:婁家二位公子在家中廳堂內設宴,為翰林魯編修接風,並讓表侄蘧公孫作陪。魯編修到了之後,見廳堂過大,又擺了兩桌酒席,便對他們說道:“老世兄,這個就不是了。你我世交,知己間何必做這些客套!依弟愚見,這廳事也太闊落。意欲借尊齋,隻須一席酒,我四人促膝談心方才暢快。”於是四人將宴席改設在書房內,推杯把盞、開懷暢飲。
“療法簡介”
談心療法,就是醫生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並經常與其談心、交流,來了解其病情、病因、疾病的發展以及治療情況等;並向患者表達自己真誠的關心,鼓勵其消除心理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決心和信心,從而使患者能積極的配合治療,盡快恢複心理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
談心療法是心理康複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它不僅能消除患者的病態心理,還能提高其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能力,因此,在臨床上廣為應用。它在使用上非常靈活,能由醫生、患者的親人、朋友等施用,並且容易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應用範圍”
在臨床上,談心療法可廣泛運用於治療各類心理疾病及不良心理,如:抑鬱症、焦慮症、躁狂症、恐懼症、孤獨症、緘默症、社交障礙症、酒精依賴症、毒品依賴症、偏執型人格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嫉妒心理、空虛心理、自卑心理、自負心理、仇恨心理、緊張心理、狹隘心理、憤怒心理、厭倦心理、猜疑心理、挫折心理、逃避心理、逆反心理、憂愁心理等。
“具體方法”
談心療法的最主要方法是聊天。通常來說,在一種輕鬆、友好的氛圍下,醫患雙方或者是患者與其親友之間進行互動式的聊天,都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取得較好的療效。在治療時,施治者要注意保持溫和的語氣語調,語調不可過高,更不可使用嘲諷式的語氣,這都會使患者對施治者產生反感,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在具體方法上,如果能夠麵對麵的聊天,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限於客觀情況,雙方不能見麵,那麼電話聊天、上網聊天、短信聊天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2.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是對他人意見的一種尊重,也是自我修養的體現。
“出處簡介”
出自元代戲劇家鄭廷玉所著《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詞義解釋”
意為洗幹淨耳朵,恭敬地聽別人講話。形容非常專心地聽人說話,是請他人講話的一種客氣說法。
“故事介紹”
《楚昭公》,全名《楚昭公疏者下船》,是元代大戲劇家鄭廷玉所作的一出四折戲劇,主要敘述了春秋時楚昭王兵敗逃亡,曆盡艱險,最終複國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珍愛的寶劍流落楚國,被楚昭公所得。吳王索要不得,便下了戰書。楚國大夫申包胥建議楚昭公堅守不戰,自己則前往秦昭公處借兵。楚昭公沒有聽從,令費無忌為元帥,結果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於是楚昭公與妻子、兒子和兄弟芊旋四人乘小船渡漢江逃亡。當時,船小風大,梢公讓關係稍疏者下水以保他人平安,楚昭公的妻子、兒子見狀,相繼投水,後被龍神所救。申包胥在秦國痛哭七晝夜,終於討得秦兵,助楚昭公複國。後來芊旋與楚昭公的妻子、兒子相繼回國,眾人終於團圓。適逢秦國上大夫百裏奚奉秦王之命,送金枝公主來楚國與楚昭王的兒子完婚,他非常好奇楚昭公的妻子、兒子投水後是如何獲救,一家人又是如何團聚的,於是便請昭公告訴他,並表示自己會洗耳恭聽。
“療法簡介”
傾聽療法,是指醫生在治療時,通過耐心、體貼的傾聽患者的傾訴,來詳細了解其病情,並關注和重視患者的感受及痛苦;並適當予以安慰、鼓勵患者,使其感到自己能被他人理解和尊重,從而鼓起勇氣去麵對疾病,積極地與其做鬥爭,從而促進患者康複的一種治療方法。
傾聽療法在臨床上也應用得非常廣泛,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僅可由醫生施行,還可由患者的親友、同事、同學等施行。
“應用範圍”
傾聽療法在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焦慮症、恐懼症、躁狂症、抑鬱症、孤獨症、衝動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性功能障礙等心理疾病,以及迷信心理、懷舊心理、悲觀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報複心理、完美心理、緊張心理、厭倦心理、自負心理、後悔心理、憤怒心理、單戀心理等各種不良心理。
“具體方法”
本療法的具體方法就是“傾聽”,即細心地聽。這種“傾聽”與普通的“聽”所不同的是:傾聽者的態度必須非常誠懇、熱情,而且要有耐心,要讓患者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感受到被尊重,並對傾聽者產生高度的信任。傾聽者要注意保持溫和的態度,不要急躁,也不要頻繁插話,因為這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3.讚不絕口
讚美生活,生活回報以快樂;讚美他人,他人回報以微笑;讚美自己,心靈獲得前進的動力和勇氣。
“出處簡介”
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寶玉看了,讚不絕口。
“詞義解釋”
意為不住口地稱讚。形容大加讚賞的樣子。
“故事介紹”
清代大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說黛玉有幾日身體不好,賈寶玉便去瀟湘館看她,卻發現黛玉情緒不佳,臉帶淚痕,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事情傷心。後來,他發現硯台下壓著幾張紙,於是感到好奇,便伸手拿起紙,正想細看時,黛玉起身來奪,卻被寶玉將紙揣進懷內。這時,正好薛寶釵來看林黛玉,黛玉一麵讓寶釵坐下,一麵向他們二人解釋,說自己因為感歎西施、虞姬、王昭君、綠珠和紅拂等幾位古代有才色的女子的遭遇,覺得可欣可羨、可悲可歎,所以就信手塗鴉,寫了幾首詩來抒發感慨。後來,在獲得黛玉的允許後,二人仔細欣賞了這五首詩,認為寫得都非常好,寶玉更是讚不絕口,並一時興起,將它們命名為《五美吟》。
“療法簡介”
支持療法,是指醫生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利用自己的專業權威、醫學知識來積極地支持患者,使患者發揮出最大的內在潛力,樹立正確心態,勇敢麵對現實,從而有效地緩解其心理疾病,促進患者康複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由於支持療法不要求施治者掌握非常專業的理論知識,因此,醫生、患者的親人、朋友等都可使用這一方法來對患者進行治療。支持療法的範圍也不僅僅限於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還包括物質、環境以及社會等各方麵的支持。
“應用範圍”
在臨床上,支持療法對於絕大多數心理疾病都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適用於下述病症和不良心理:抑鬱症、恐懼症、緘默症、孤獨症、夢魘症、絕望心理、悲傷心理、憂愁心理、脆弱心理、自殺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悲觀心理、逃避心理、緊張心理、依賴心理等。
“具體方法”
1.鼓勵患者。是最常用的支持手段之一,施治者可通過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其他明示、暗示的方法來鼓勵患者,使其鼓起戰勝疾病的勇氣。
2.疾病解釋。在全麵了解患者具體病情後,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有針對性地向患者進行解釋,使其充分了解疾病,並胸有成竹地與疾病做鬥爭。
3.反複保證。當患者在治療中出現恐懼、抑鬱、焦慮等負麵情緒,甚至想要放棄治療時,可用堅定的語氣反複向患者保證,隻要堅持治療,就一定能夠徹底痊愈。
4.適當指導。當患者遇到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時,醫生還應盡量使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指導患者,協助其解決問題。
5.合理建議。對於難以解決的問題,醫生還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來供患者參考、選擇,幫助患者戰勝困難。
4.循循善誘
疏導勝於圍堵,能循循善誘地引導患者,才能使他們順利地走出心理誤區。
“出處簡介”
出自《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詞義解釋”
意為善於有步驟、有次序地引導、教育他人;比喻教導有方。
“故事介紹”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非常善於教育學生。據《論語·子罕》記載,顏回曾感歎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認為老師孔子的學問非常高深,即使自己抬頭仰望,卻越望越覺得高;即使自己努力鑽研,卻越鑽研越覺得深奧。但老師在教授學問時,卻善於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誘地引導他,不僅用各種典籍來豐富他的知識,還用各種禮節來約束他的言行,使他即使想要停止學習,也停不下來。即使他用盡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卻始終覺得孔子的學說就像是一個十分高大的影子一樣,立在他的麵前,雖然他想要追隨上去,卻很難找到前進的路徑。
在這裏,顏回不僅對孔子的學說和道德修養做出了高度的評價,也極力推崇和讚揚了老師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
“療法簡介”
疏導療法,是指醫生以親切的態度接待患者,並以生動、準確的語言來為患者分析其具體病情及治療方法,從而有效地疏通、引導其心理障礙,並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最終有效促進患者康複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疏導療法是一種較為傳統、曆史悠久的心理治療方法,且其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因此被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
“應用範圍”
一般來說,各類心理疾病及不良心理,都可以采用疏導療法來治療,如: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恐懼症、強迫症、厭食症、性偏離、社交障礙症、偏執型人格障礙、性功能障礙、自殺心理、挫折心理、懷舊心理、嫉妒心理、報複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仇恨心理、悲傷心理、憤怒心理、緊張心理、自私心理、狹隘心理、單戀心理等。
“具體方法”
在使用疏導療法治療患者疾病時,通常應當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診斷病情。醫生應當通過與患者會談、檢查身體、調查病史等多種方法來了解患者的病情,並做出正確的診斷。
2.灌輸知識。然後,醫生應以親切的態度、溫和的語氣,向患者介紹生理、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識,使其初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分析病情。之後,醫生應詳細地向患者分析、解釋其具體病情及治療方法,並在每次講述後,讓患者寫出自己的感受認知,再根據患者的反饋來調整講述內容及講述方法,從而激發患者的領悟。
4.指導實踐。在激發了患者的領悟後,醫生應循循善誘地鼓勵、指導患者進行實踐鍛煉,必要時還可親自示範。
5.鞏固治療。治療結束時,醫生應囑咐患者回家後,在一段時間內反複溫習治療的內容,並堅持進行實踐鍛煉,以便鞏固療效。
5.酣暢淋漓
不良情緒就如同毒素一樣,如果不把它們宣泄出來,就可能會毒害我們的內心,使心靈變質。
“出處簡介”
出自北宋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不厭。
“詞義解釋”
意為痛快暢飲、非常舒暢。形容非常暢快的樣子,也常用於比喻感情得到充分抒發。
“故事介紹”
《釋秘演詩集序》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為其朋友秘演和尚的詩集所寫的序文。在這篇序文中,歐陽修說自己年輕時認為國家統一了四方,天下太平,也沒有發生戰爭,人民都休養生息了。所以,那些智謀非凡的人沒有施展才能的餘地,往往都隱居在山林或市井之中,不被世人發現。因此,歐陽修雖然想要結交這樣的賢士豪傑,卻往往不可求得,直到他後來認識了石曼卿。石曼卿是一個隱世奇人,雖胸懷大誌,其才能卻不能被人們所認識,而他也不肯委屈自己去遷就別人。因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誌向,於是他平時就常和村民百姓們飲酒嬉戲,常常玩得酣暢淋漓也不感到滿足。
自從認識了石曼卿之後,歐陽修就常想,也許自己能在平日的狎戲遊玩中,探訪到那些奇士高人,於是便常常跟著石曼卿四處遊玩。後來,歐陽修又認識了石曼卿的朋友秘演和尚,三人因此常常聚會遊樂。但後來,石曼卿不幸辭世,秘演倍感寂寞、傷心,於是打算去東南方遊曆。臨行前,歐陽修寫了這篇序言為他送行。
“療法簡介”
宣泄療法,是指讓患者通過適當的方式,來發泄出心中壓抑的不良情緒,從而有效緩解並消除其心理壓力,使其心情保持舒暢,最終疾病痊愈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宣泄療法不僅能有效治療患者的心理疾病,還能提高患者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也是一種在臨床上廣為應用的重要心理治療方法。
“應用範圍”
宣泄療法可治療大部分心理疾病,尤其適用於治療焦慮症、躁狂症、恐懼症、強迫症、衝動型人格障礙、自殺心理、仇恨心理、報複心理、緊張心理、憂愁心理、憤怒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悲傷心理等。
“具體方法”
1.傾訴。治療時,患者可向醫生或親友傾訴出心中壓抑的不滿、傷心、憤怒等不良情緒,甚至向他們發發牢騷,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大哭。感到抑鬱、傷心時,大哭一場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發泄方式,但應注意場合,最好在一個相對人少的空間,以免影響他人。
3.寫字。把所有的煩惱和困惑都寫在紙上,然後再將它們撕掉或是燒掉,都能有效地排解出心中的不良情緒。但焚燒時應注意安全。
4.娛樂運動。患者可通過各種娛樂方式,或是進行運動,來發泄不良情緒。但運動不要過於激烈,以免損傷身體。
5.散步或郊遊。出現不良情緒或病態心理時,可外出散步或是遠足郊遊,通過觀賞自然的山水景色,來排解負麵情緒,恢複良好心情。
6.適當破壞。可通過摔枕頭、撕廢紙等“破壞方式”,來發泄不良情緒。但應控製程度,並注意不要傷害他人或毀壞重要物件。
6.當頭棒喝
對於深深陷入不良情緒和病態心理中的患者來說,當頭棒喝不失為一種讓其猛然醒悟的有效方法。
“出處簡介”
出自宋代釋普濟所著《五燈會元》。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
“詞義解釋”
原指佛教禪宗大德在接待初學者時,常常用棒向其當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來使頓悟佛法。比喻給人嚴厲警告,促使其猛然醒悟。
“故事介紹”
棒打和大喝是一些佛教禪宗高僧點化弟子或求教者的方法。據《五燈會元》記載,棒打的點化方式最初始於唐代的德山宣鑒禪師,大喝的方式則始於唐代臨濟義玄法師。這兩種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猛然的棒喝,來阻斷弟子或求教者的既有思路,從而使其醍醐灌頂般地頓悟佛法。雖然手段比較“毒辣”,但這棒喝的方法卻非常有效,並且對弘揚佛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五燈會元·卷十一》中,記載了一個關於“當頭棒喝”的非常有趣的故事,據說,臨濟義玄法師當年向黃檗禪師學習佛法時,向他求教佛法到底是怎樣的。但黃檗禪師卻沒有回答他的話,隻是突然拿起一根木棒打他,他反複問了三次,黃檗禪師就打了他三次,最後,他終於從中了悟到了佛法的真諦。
“療法簡介”
行為療法,是指通過觀察患者的外在行為或心理狀態,並運用一些特殊的原則、方法和步驟,來改善患者的不良行為和病症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由於行為療法不僅能矯正患者的行為和疾病,還能改變患者的內心體驗和認知,並且其治療對象既可以是單個的患者,還可以是整個家庭或某類人群。因此,在臨床上,行為療法的應用非常廣泛。
“應用範圍”
具體來說,行為治療可用於治療所有出現異常行為的心理疾病,這些疾病主要包括: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社交障礙症、酒精依賴症、藥物依賴症、毒品依賴症、偷竊癖、性偏離、性功能障礙、神經性嘔吐、厭食症、貪食症、學習障礙症、考試綜合征、網絡綜合征、兒童多動症、兒童異食症、兒童遺尿症、兒童選擇性緘默症等。
“具體方法”
1.係統脫敏法。通過誘導患者想象可能對其產生焦慮、恐懼刺激的情境,並讓其徹底放鬆,或是向其施加相反的刺激,來逐漸消除焦慮和恐懼,以促進患者痊愈的治療方法。
2.厭惡治療法。當患者心中出現實施不良行為的欲望或想象時,通過對其施以懲罰性刺激,來逐漸消除其不良行為的方法。
3.強化治療法。通過各種不同的強化方法,來鼓勵患者多進行適應性行為,並逐漸減少其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
4.衝擊治療法。使患者直接麵對讓其感到焦慮或恐懼的情境,並鼓勵其堅持到焦慮或恐懼感消失,從而有效治療其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
5.放鬆治療法。通過肌肉鬆弛訓練,來使患者有意識地放鬆身心,從而促進疾病治療的方法。
6.模仿治療法。通過讓患者模仿、學習一些新的、良好的行為反應,來使其逐漸克服不良行為及心理的治療方法。
7.逆轉意向法。通過讓患者從事一些自己害怕的活動,來使其逐漸對這些活動習以為常,從而使其心理意向發生逆轉,不再感到害怕的一種方法。
8.生物反饋療法。利用專業的電子儀器,使患者了解其身心功能,以幫助患者有意識地控製、調整其心理活動和身體機能,從而促進疾病治療的方法。
7.望梅止渴
積極的心理暗示往往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康複;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可能會使一個健康人陷入疾病的漩渦!
“出處簡介”
出自南朝宋人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詞義解釋”
意為遠遠地看見梅子,就會讓人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用不切實際的空想來安慰自己。
“故事介紹”
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是一個善於用兵、足智多謀的人。據《世說新語·假譎》記載,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大軍去討伐張繡,在一天的中午,天氣特別炎熱,但附近卻沒有水,士兵們又熱又渴,非常難受,行軍的速度也因此越來越慢。曹操見狀,擔心貽誤戰機,心裏非常焦急。他沉思了半晌,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於是快速騎馬趕到隊伍前麵,用馬鞭指著前方說:“我知道前麵有一大片梅林,那裏結了很多梅子,又大又酸,我們快點趕路,就能吃到梅子解渴了!”士兵們一聽,不由得都流出了口水,頓時覺得沒有那麼渴了,於是精神大振,步伐也快了起來。後來,在行進了一段時間之後,大軍終於來到了有水源的地方,於是痛快地暢飲,並精神抖擻地繼續行軍趕路。
“療法簡介”
暗示療法,是指通過語言、神態、動作、表情等各種暗示手段,來引導患者順從醫生的意見,從而促進疾病治療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暗示療法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得非常廣泛,是一種極為常見和重要的心理治療方法。醫生在施行暗示療法時,應和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醫患關係,並積極的通過自己的專業權威來影響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醫生必須在了解和掌握患者具體病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根據患者的病情病因、性格特征、心理素質、文化素養、情緒變化等各種情況來選擇和調整暗示治療的應用和內容。
“應用範圍”
暗示療法可廣泛用於治療各類心理疾病,尤其是對於抑鬱症、焦慮症、癔病症、神經衰弱症、緘默症、偏執型人格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挫敗心理、浮躁心理、緊張心理、自卑心理、憤怒心理、偏見心理、依賴心理、悲觀心理、憂愁心理等心理病症,都具有極佳的療效。
“具體方法”
1.他人暗示法。主要是通過醫生或患者的親友、同事等,反複向患者施加心理暗示,來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促進疾病康複的方法。
2.自我暗示法。是指患者通過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思維、認知、語言等,來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效緩解和消除心理疾病的方法。
3.催眠暗示法。醫生通過向患者施行催眠術,並結合語言暗示等方法,來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從而促進患者恢複心理健康。
8.改弦更張
堅持錯誤的認知,往往會讓人歧路亡羊,離成功日漸遙遠;隻有及時根據實際情況,改弦更張、修正計劃,才能獲得輝煌的成就。
“出處簡介”
出自東漢班固所著《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詞義解釋”
意為更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製度或變更計劃、方法。
“故事介紹”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儒學大師。據《漢書·董仲舒傳》記載,漢武帝曾下詔甄選人才,並以治理天下的“道”為題,來進行考試,選拔人才。對此,董仲舒回答道:自古以來,要想治理好天下,就必須推行道德教化,並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秦朝由於排斥儒學,不注重道德教化,所以立國僅有十四年就滅亡了。但是,秦朝遺留下來的惡劣影響,卻導致漢朝的社會風氣惡劣,百姓道德敗壞。對此,董仲舒形象地比喻道:如果琴瑟的聲音非常不和諧,就必須更換琴弦,這樣才能彈奏出好音樂;如果實施統治遇到了巨大的阻礙,就一定要改革舊製度,才能治理好國家。漢朝建國七十多年來,在治理國家方麵,一直都沒有取得好的成效,原因就在於沒有實行改革。因此,隻要改革舊製、教化人民,就能將天下治理好。
“療法簡介”
認知療法,是指通過各種技術和手段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從而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在臨床上,認知療法的常用手段主要有兩種:通過改變患者對現實環境的評價,以及改變患者的價值觀念,來調整其思想、行為和生活模式,最終有效消除不良情緒和病態心理。
“應用範圍”
具體來說,認知療法主要適用於下列病症:恐懼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癔病症、社交障礙症、神經衰弱症、神經性厭食症、酒精依賴症、毒品依賴症、性功能障礙症、表演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虛榮心理、悲觀心理、攀比心理、貪婪心理、吝嗇心理、迷信心理、仇恨心理、依賴心理、自負心理、完美心理等。
“具體方法”
在施行認知療法時,通常應按下列步驟和方法進行:
1.建立關係。醫生和患者之間應當建立良好互信的醫患關係,醫生應全麵、細致地了解患者病情、思維、情緒、信念、行為等各方麵的情況,並向患者提出合理的建議;患者則應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改變認知。醫生應向患者講解認知療法的原則和手段,並通過交談、提問、啟發、引導、角色扮演等方法,來協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認知,熟練掌握認知療法的技巧,並學會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
3.鞏固治療。在每次治療後,醫生可布置家庭作業,讓患者寫出感受以及問題,使其能隨時進行自我監控,並方便下次治療時,醫生能根據患者的反饋意見調整治療方法,促進康複。
9.心曠神怡
不良的負麵情緒,常使我們的內心倍感壓抑,甚至沉淪;而如果能保持良好的情緒去麵對生活;那麼,無論身處何處,我們都會感到心曠神怡、快樂無比。
“出處簡介”
出自北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詞義解釋”
意為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故事介紹”
範仲淹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曾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一職。宋仁宗慶曆四年,範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因才華出眾而遭權貴所嫉,被貶到嶽州作太守。第二年,範仲淹因力主革除弊政,遭政敵讒言陷害,被貶為鄧州知州。此時,正好滕子京集資重修了嶽陽樓,並請範仲淹為此事作記,於是,範仲淹就寫了《嶽陽樓記》。在文中,範仲淹極力讚美了在嶽陽樓上所看到的壯觀景象,認為在不同的季節和天氣登上嶽陽樓,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並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比如,若在陰雨連綿的日子登樓遠望,就會讓人頓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的無限悲涼之感;而若是在春光明媚時登樓,則會感到“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此時如果把酒臨風,舉杯暢飲,更是能讓人感到無比的暢快!
在文末,範仲淹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句,來與滕子京共勉,希望他和自己都能向古代賢人學習,不計較個人得失,並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療法簡介”
情緒療法,是指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來減少並消除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思維,從而使患者克服其負麵情緒和心理,學會用理性思維麵對生活,最終達到痊愈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這一療法的原理在於,認為外界發生的事件並不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而是通過影響人們的信念、想法和評價,來引發人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因此,隻要消除了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就能有效矯正其不良情緒和病態心理。
“應用範圍”
情緒療法在臨床上應用得非常普遍,通常可以用來治療躁狂症、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癔病症、失眠症、衝動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夜驚症、心理疲勞症等心理疾病,以及自殺心理、自卑心理、自負心理、憤怒心理、嫉妒心理、悲觀心理、挫折心理、仇恨心理、浮躁心理、緊張心理、偏見心理等多種不良心理。
“具體方法”
1.提問。醫生可通過向患者提問,來質疑和挑戰其不合理信念,並通過反複的、逐漸深入的問答方式,來使患者意識到其信念是不合理的,並逐步樹立正確、合理的信念。在提問的方式上,通常可使用質疑、誇張或反問等多種方式。
2.想象。醫生可幫助並指導患者進行想象,來克服其內心的不合理信念,並逐漸樹立理性的信念。
3.布置家庭作業。由於信念的改變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因此,醫生在每次治療結束時,還應當布置認知家庭作業,讓患者回家後不斷溫習治療的內容,並經常進行自我提問、想象等訓練。在下次治療時,醫生還可通過檢查患者的認知家庭作業,來有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從而促進其康複。
10.琴瑟和諧
美滿的婚姻,是快樂的源泉之一;而不和諧的婚姻,則是衍生心理問題的溫床。
“出處簡介”
《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詞義解釋”
意為琴和瑟配合得非常和諧,比喻夫妻間感情和諧。
“故事介紹”
《詩經·小雅·常棣》是一首描寫家庭和睦、兄弟友愛、夫妻和諧的詩歌。詩中寫道:棠梨樹上開滿花朵,花豔草綠春光真美。試看世間所有人中,兄弟相親無人能比。死喪之時人人懼怕,唯有兄弟前來關懷。荒野黃土埋我枯骨,唯有兄弟墳前祭奠。鵲鴻飛落原野之上,兄弟相救急難之中。雖有其他親朋好友,但卻隻能使人長歎。兄弟在家雖有爭吵,遇上外侮能同抵抗。雖有其他親朋好友,不會前來互相幫助。
接著,詩中又寫道:而死喪禍亂平息之後,日子恢複安樂寧靜。而兄弟之間的來往相親,反而不如朋友密切。那麼,讓我們擺好杯盤碗盞,把兄弟親人全部請來團聚,大家酒足飯飽,融洽和樂。夫妻子女和睦相處,就像琴瑟同奏,樂聲和諧。兄弟親人共同團聚,歡快和睦長相廝守。
“療法簡介”
婚姻療法,是指通過調整夫妻關係,解決婚姻問題,來治療患者心理疾病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婚姻療法的對象是夫妻雙方,在施行婚姻療法時,醫生應詳細了解夫妻間的感情、關係、雙方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相互溝通情況以及性關係等具體情況。從而尋找出引發夫妻問題的根本原因,並確定具體的治療方法,從而改善夫妻關係,增進夫妻感情,促進患者的心理恢複健康。
“應用範圍”
婚姻療法可廣泛用於治療各種心理疾病,尤其適用於治療:孤獨症、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神經衰弱症、精神分裂症、心理疲勞症、性偏離症、性功能障礙、衝動型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悲觀心理、浮躁心理、厭倦心理、自卑心理、憂愁心理等。
“具體方法”
1.改變婚姻氣氛。醫生通過讓患者夫妻雙方互相誇獎、易位思考、適當進行親熱動作,或是幫助雙方傳話;來改變患者夫妻間的緊張、怨恨、不滿等負性婚姻氣氛,建立互信互愛、互相體貼的良性婚姻氣氛。
2.提出改善要求。醫生可鼓勵患者夫妻雙方向對方及自己,提出合理的改善要求和願望,從而有效解決夫妻問題,促進婚姻關係。
3.及時糾正問題。醫生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婚姻狀況,及時發現夫妻間的問題,並通過讓患者夫妻間增進溝通、相互謙讓、角色互易等方法,來及時糾正夫妻間的不良關係。
4.促進婚姻認同。醫生應通過各種方法,來促使夫妻雙方在心理上建立對婚姻關係的強烈認同感,使他們認識到夫妻雙方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11.天倫之樂
溫暖的家,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企盼回歸的地方。而冰冷的家,則會使我們迫切地想要逃離,寧願流浪天涯也不願駐足回頭。
“出處簡介”
出自唐代大詩人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詞義解釋”
形容一家人聚在一起的親情之樂。
“故事介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描繪了春夜之時,李白與兄弟們在花園聚宴時的快樂舒暢心情。在文中,李白寫道:廣闊的天地,不過是萬物的寄居之地;無盡的時光,不過是古往今來的匆匆過客!人的一生就像是美夢一場,又能有多少快樂的時光?古人秉燭夜遊、及時行樂,確實很有道理。何況陽春三月,那明媚盎然的春光正在召喚著我們,大自然的美景仿若最優美的文章。於是,我們幾個兄弟便在桃花芬芳的花園之中擺酒設宴,共敘團聚的天倫之樂。諸位弟弟個個都像謝惠連一樣英俊秀雅,而我作詩吟詠,卻自愧不如文學家謝康樂。在欣賞著美景的同時,大家的談吐越來越清妙高雅。我們鋪開盛筵,坐在花間;酒杯飛揚,邀月共醉。此時若不賦好詩,怎能抒發出心中高雅的情懷?要是有誰作不出詩來,就按照《金穀詩序》中所說的那樣,罰他飲酒三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