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怒(2 / 3)

“其實,真高興啊。”楊舒越感歎一句,“從前,弘農楊氏前途迷茫,走的又是極危險的路。如今,經過大長老的細心謀劃,全家人的齊心協力。我們楊氏真是前途一片光明啊。”

“誰不是呢。全家齊心,弘農楊氏定然會更輝煌。”楊師道也是頗有感慨,,“這些年,楊氏衰敗,我為駙馬,在朝中也日子艱難。好在如今大兄與六弟都被委以重任。而後輩裏,阿玉、阿芝嫁入皇家,清讓也要入主格物院。楊氏的路會越走越寬。”

“是的。”楊舒越很感慨地。

“十二,切勿像兒女般傷感。楊氏子弟會同氣連枝,意氣風,楊氏榮光將以另一種方式綻放。楊氏子弟的光芒是誰也遮不住的。”楊恭仁安慰。

“是,謹聽大兄教誨。”楊師道。

“楊氏子弟同氣連枝嗎?幾位真這樣想的?”忽然,響起清澈的少年人聲音,江承紫聽得出這是李恪的聲音。

“呀,原是蜀王,快請上座。”楊舒越起身,便又,“這屋外的廝也不通傳,實在沒禮數。”

“屋外廝被調去準備明日上長安之事宜,屋外都是我蜀王府的護衛。”李恪毫不客氣地解釋。

楊舒越沒再接話,隻命屋外的丫鬟去打些水來,重起一壺茶。

“不知蜀王要喝紅茶還是綠茶?”楊舒越詢問。

“綠茶。”李恪坐下,便徑直,“方才在屋外,聽聞你們感慨弘農楊氏終於同氣連枝,展望輝煌。我聽得也是熱血,畢竟我與楊氏淵源頗深。然,各位真是這樣想的?”

“當然。”楊師道率先回答。

“姑父常年不在家,這問題,你回答還真不作數。”李恪徑直指出。

楊師道頗為尷尬,李恪卻已徑直點名:“楊刺史乃楊氏家主,大長老乃楊氏掌舵人,不知可能回答我?”

“不知蜀王此言何意?我以為這幾日,我所作所為已是明確回答。”楊恭仁朗聲。

大長老也不明所以地問:“看蜀王所言,似有所指,卻不知何事引了蜀王誤會?”

“誤會?”李恪冷笑。

“是,我想是誤會。”大長老平靜地。

“昨日宴席,老夫人各種方法阻止阿芝入長安,要將她留在祖宅。兩位可給我個解釋?”李恪徑直將昨日之事指出來。

楊舒越大驚,問:“竟有此事?”

楊恭仁、大長老皆沒有驚訝之色,隻神情平靜地看著李恪。

“老夫人秘密請了各地有名的高僧、道者齊聚弘農楊氏,又所為何事?”李恪咄咄逼人。

“請高僧、道者,留下阿芝。不知老夫人打的什麼算盤,兩位可有參與,抑或有什麼打算?”李恪見兩人不話,語氣越狠戾。

“大兄,你,你們怎麼回事?”楊師道也是非常驚訝。

“是呀,怎麼回事?別告訴我,你們是為了給觀王做法事啊。就是做法事,讓阿芝留下也不恰當吧?”李恪諷刺,眸光如刀,掃過楊恭仁和大長老。

“大兄,大長老——”楊師道焦急起來。

“我想,蜀王有所誤會。”楊恭仁語氣平靜。

“是的,蜀王有所誤會。我們並不是要給觀王做法事,而是給楊氏先祖做一場水6法會。”大長老。

“好端端的做水6法會,你們也不怕晦氣?”李恪很是不相信。

“是呢。好端端的,做什麼水6法會,還請這麼多僧眾道者。”楊師道也不相信這辭。

“這確實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楊恭仁又。

“那,就請楊氏家主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李恪緩緩地。

“我們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阿芝,為了六房安平,為了楊氏前途。”大長老非常威嚴地。

“笑話。”李恪諷刺道。

楊恭仁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蜀王,我們請這些僧道來做法事,確實是為了阿芝與楊氏。現下皆知,楊氏阿芝攜五彩石降生,賦異稟。然九年癡傻,皆因楊氏阿芝魂魄跟隨仙者修煉,如今修煉歸來,聰穎仁心。”

“確實如此,作為大伯父,難道你懷疑阿芝?”楊舒越不悅地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