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01佛門英烈1(1 / 3)

民國六年臘月初七。河北省阜平縣與山西省靈邱縣交界的一個小山村。

這天淩晨兩點鍾左右,村北頭一個普通農家小院裏,突然傳來陣陣新生兒的啼哭聲。響亮的哭聲打破了山村死一般的寂靜,不少熟睡中的村民被驚醒。村民們知道,這是老耿頭家又添人進口了。按當地風俗,添人進口應該是喜事一樁,然而,人們卻為這個小生命的出世唉聲歎氣起來。是啊,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境,現在又添了一張吃飯的嘴,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呢?.......啼哭聲越來越大,人們在感歎其生不逢時的同時又有些驚奇:這孩子的哭聲怎麼這樣響亮,顯得底氣十足,將來可能不同尋常。

果然不出人們所料,這個孩子確實不同尋常——他就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二十多年後名震晉察冀邊區的抗日英雄——焦亮和尚。

焦亮和尚俗家姓名耿煥成。長到六、七歲時,他的父母相繼亡故。因為給父母送葬欠下地主老財一筆閻王債無法償還,煥成隻好給老財放羊抵債,受盡了虐待和欺淩。那年冬天,有次煥成放羊太累了起炕晚了點,老財就把他從被窩筒裏拎出來,扔在冰天雪地裏凍了一個時辰。連餓帶凍,加上擔驚受怕,煥成大病了一場,差點死去。可恨的地主老財沒有絲毫憐憫之心,竟然逼著煥成拖著大病身子上山放羊。山高坡陡,煥成腿軟無力,一步登空從山上滾了下來,又差點摔死。於是,在煥成幼小的心靈裏,早早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他做夢都想快快長大,長一身好力氣,學一身好功夫,把地主老財狠狠揍一頓解解氣。

十歲那年,煥成打聽到離村六十裏地外的阜平縣下堡村有座千年古刹——興福寺,護寺武僧武功都非常高強,就想到興福寺出家為僧,一為填飽肚子,二為學會武功揍老財。

深秋的一天,煥成背著破鋪蓋卷來到興福寺的山門外。因為無錢買上香的物什,加上天色已晚,一個大約十四、五歲的小沙彌守著寺門不讓煥成進去。

煥成對小沙彌說:“我不是來上香的,我是來出家為僧的。”

小沙彌說:“興福寺香火不旺,俺們的衣食有時也無著落,已多年不收俗家弟子了。”

煥成說:“我不會吃閑飯的,我有力氣,能幹活。”

小沙彌上下打量了煥成一番,搖了搖頭說:“就你這小小的個頭,又黑又瘦的,能有啥力氣?”

煥成說:“不信?咱倆比一比。”說著,伸出胳膊想和小沙彌過過招。

小沙彌覺得自己最少比煥成高半頭,身大力不虧,就說:“比就比。咱有言在先,你把我打趴下,我替你去稟報方丈;我把你打趴下,你就趁早離開興福寺。”

煥成說:“行。一言為定。”說著,一掄拳頭朝小沙彌打來。

小沙彌練過武功,輕身一閃,躲過煥成的拳頭,反手向煥成的後背拍來。

煥成覺得背後有股風襲來,但來不及躲閃。這股風勁道很大,煥成打了兩個趔趄才勉強站住腳跟沒有倒下。他轉過身來正要再向小沙彌出拳,卻見小沙彌擺了擺手說:“別比了,你贏了。”

煥成有點奇怪,說:“咱倆才打了一個回合,頂多是持平,怎麼是我贏了?”

小沙彌說:“我剛才那一掌,連沒練過武功的大人都難撐住,你歲數這麼小居然沒有倒下,果然是個有力氣的人。”

煥成說:“剛才咱們有言在先,要分出個勝負來。再比一招。”

小沙彌也帶孩子氣,說:“比就比,我倒要看看你還有啥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