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介紹(1 / 3)

《金菊》介紹

獻給二十世紀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平凡的女性

體裁:影視劇本

題材:一個中國知識女性的一生(1912年——1993年)

主題:表現一個知識女性在二十世紀暴風驟雨般的社會變革中,順遂社會發展規律,不違自然法則;實現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與命運苦爭的故事。

主題歌:**詩詞《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內容:本劇共二十六章,演繹金菊從出生至去世的一生。

淒風苦雨,幼蕾初生。1912年仲秋金菊出生於湖南長沙,祖父為裘皮店主、父親是留日的法律界名流之封建家庭。因生於菊月,父親寓意其人如菊,起名金菊。

周南沃土,培育賢才。金菊九歲入著名的朱劍凡的“周南”女校,受到了“誠樸、健美、篤學、奮進”的教育。

哥哥殤逝,母女相依。金菊的哥哥就學於美國醫生胡美和顏福慶為西醫在中國的傳播而創辦的湘雅醫科大學預科。1925年五卅運動後,金菊哥哥因鬧學潮,被開除;考入上海複旦,因父親阻撓,投井自盡。

“外婆”施教,嘉言懿行。徐特立的長沙女子師範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革命誌士;金菊身受其嘉言懿行的教育,樹立了“救國圖存,啟迪民智,解放婦女”的思想。

風雲突變,血洗長沙。1927年“412政變”、“馬日事變”。國民黨左派、**人慘遭屠戮。徐特立離開長沙,參加了**;金菊輟學。

求學黨校,男友遭劫。金菊和好友考入省主席唐生智任校長的湖南省黨校,此間,**領導人之一郭亮由黨校學生抓捕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戀人施倫被誤認為**慘遭毒打。

重返“稻田”,父女和好。1928年,女師複校。金菊辭去省婦聯的工作,又考入女師更名後的湖南省第二中學。父親因兒子投井、父女失和、社會輿論譴責等等原因一病不起。金菊在校長的教誨下,看望病入膏肓的父親。不幸金菊得了傷寒;父親出院、金菊入院;金菊痊愈,父親病故。

北去歸來,陷入窘境。金菊高中畢業。教了一年小學。負笈北上,考入北京朝陽大學法律係學習兩年。1930年蔣、閻、馮中原大戰爆發,金菊厭棄參加學潮;1931年九一八事變,再次激起金菊的愛國熱情。由於母親沒錢,金菊輟學。到上海與施倫商量轉學,並與其結婚。因東吳大學法律係在蘇州,金菊被迫棄學。生了一個男孩後,金菊無法忍受無所事事的少夫人生活,毅然決然離開上海。

飛出樊籠,陶醉“天堂”。經同學雪明介紹,金菊到鎮江圖書館工作,又轉到蘇州圖書館工作。金菊和雪明在滄浪亭詩興大發,描繪了可園美景,抒發了個人誌向。金菊企圖在蘇州東吳大學繼續讀書,因施倫耍錢輸光了母親的積蓄,落空。

上海淪陷,輾轉湖南。1937年七七事變,“813”上海淞滬大戰。金菊和蘇州人民一起投入支援上海抗日的熱潮。宣傳讚頌了淞滬大戰抗日英雄謝晉元團長。11月上海失守,金菊將臨產,回到長沙。金菊在長沙生了一個女兒之後,回到施倫老家東鄉避難。由於施倫耍錢屢勸不改,夫妻吵架,金菊以菜刀自刎劃破脖子。之後,離開施倫老家,回到長沙,在省教育廳參加工作。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唐生智謫居湖南。辦家塾,施倫去教書。金菊在1938年4月日寇對長沙轟炸中,險些喪命。

從教東安,樹德樹人。1939年湖南省會遷沅陵。金菊受聘唐生智在東安家鄉舉辦的耀祥書院教書。金菊和施倫從教的耀祥書院以“樹德樹人,樹人為本”為教育方針。主張“勞力勞心,勞力為本;習文習武,習武為本”。校訓:“好學、力行、知恥”。唐生智請金菊、施倫吃飯,評論南京失守之功過是非,談及書院教學等話題。席間,唐生智暗示施倫有悖師德行為。金菊無顏執教,離開了書院,去桂林。

誌同道合,比翼**。金菊在桂林。參加“農本會”和“工合”工作。桂林是抗戰時期中國西南大後方文化中心。也是西南地區的經濟政治中心。國民政府推行農業政策,解決幾千萬西遷人民的衣食問題以堅持對日持久戰。金菊在“工合”與萬嵐相識,宣傳抗日,參加文化活動,誌同道合。兩個人在漓江、雉山墜入愛河,金菊唱動聽的湖南東安情歌。金菊與施倫離婚;金菊與萬嵐在衡陽結婚。

黎明前夕,再度奔波。婚後,金菊和萬嵐投奔蔣經國施新政的贛南。1944年6月至8月衡陽戰役失利。苦戰40天之後,方先覺將軍與日軍講和,使衡陽守城軍民免遭日寇塗炭。之後,方先覺從衡陽日寇虎口逃回重慶。對方先覺將軍褒貶不一,萬嵐和去衡陽前線的記者自有評說。日寇進擊贛南,金菊和萬嵐撤到長汀。1945年4月湖南芷江戰役殲敵近三萬,決定了日寇在中國的侵略戰爭最後失敗的命運。在長汀迎來抗戰勝利。“815”、“93”日寇投降,普天同慶。8月下旬,在芷江進行日寇向中國政府無條件投降談判,並在南京舉行簽字儀式。

逃離廈門,小駐香港。1946年,萬嵐和金菊隨回遷的廈門大學到了廈門。金菊在稅務局工作;上海《家》雜誌通訊員。萬嵐在廈門大學校刊工作;同時與**朋友一起搞地下活動。廈門解放前夕,逃避國民黨特務抓捕,**組織安排全家去香港。在香港從收音機裏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在香港金菊與湖南女師同學電影明星王人美相見。金菊為《華商報》撰寫《“外婆”校長徐特立》的文章。金菊和萬嵐拒絕了朋友勸其留在香港和去台灣的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