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定策二(2 / 2)

武帝皺眉道:“卿策雖善,然不知如此商號當如何管理?”

我接著道:“陛下可令一眾商賈挑選善於經商者經營,由大司農府管理,而由遷尉府負責監督。”

禦史大夫汲黯道:“丞相所言雖善,可如今眾富戶有大量田地,若其因販絲綢而棄耕牧我大漢危矣。”

武帝點了點頭又向我望來:“不知卿可有策?”

我深吸一口氣道:“此亦不難。一,陛下可頒旨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於糧食主產區增建糧庫。二,陛下可著令所有參與絲綢貿易者將其田地盡售於朝廷,然後陛下可著令人均田不足百畝者購買,而所需錢款亦可分十年還清。”

汲黯又道:“丞相,若百姓亦貪利廣廢糧田改植桑又當如何?”

我道:“禦史大夫問得好,這正是某要提及的。某以為我大漢現有糧田全部登記造冊嚴令不可改植桑樹,若眾百姓圖利欲植桑樹可去開墾荒田,由朝廷免其賦稅。”

汲黯施禮退下。

張湯又道:“丞相還請解某之疑惑。”

我道:“廷尉所見極是,以某愚見利越大隨之弊端也就越大。某可以斷言,數載之後我大漢織工將幾近百萬!若我等不加理會恐怕所激起的不僅僅是一些零星的騷亂而恐有漁陽之禍。”

眾人皆悚然一驚細思片刻後都露出焦急的神色象我望來。

我見時機成熟隨既轉向武帝道:“陛下,臣有一策可解此禍。”

武帝急道:“卿速速道來!”

我沉聲道:“請陛下頒廢奴令,舉國所有賣身契約等統統廢除。”

武帝皺眉不語。

張湯小心的問道:“不知丞相以為宮中又當如何?”

我肅容道:“某以為廢奴令當由宮中開始實行,如此上行下效,將事半功倍。”

武帝麵露怒容向我望來,我亦與之對望。整個大殿立時靜得鴉雀無聲。半晌後,武帝沉聲道:“依丞相之意擬旨!”

內遷議罷,眾人皆散去。武帝皺眉歎道:“這廢奴令一出想必天下百姓莫不拍手稱快,然這上下之道,君臣之別又將何守?”

我沉聲道:“陛下,從前堯舜之間帝位傳承乃禪讓,商湯周武傳承乃征伐。此四帝者皆擁天下為後世所稱道。如今四聖的時代過去了。這其中世道的升升降降,國運時好時壞,若戰亂之時百姓流離失所。當是時,上天將尋求救民之主以拯蒼生。若一定要得到如四聖般才略之人以至天下安。臣以為天下百姓皆苦也。臣既蒙陛下厚愛以國事相托不得不為如何永保我大漢江山社稷為慮。況且臣以為陛下如今武功威服四海,上古先賢亦難有及者。後世之人若論及陛下者皆道‘明君也’。然臣以為陛下所欠者,仁德也。而陛下如今行此廢奴令天下百姓莫不交口稱頌。萬千化外之邦,億兆苗夷之民聞陛下行如此德政亦必歡欣鼓舞。異日若陛下王師所指,天下將莫不望風景從,四夷者望風而降亦可以預期。而陛下行如此德政,臣以為後世者論及陛下將與上古先賢並列曰‘賢君也’。

再者臣以為陛下欲成非常之事當用非常之策,縱使陛下行廢奴令宣諸生平等,然天下百姓者仍不得不依官富之家。而民所有之自由亦有限度。是以此舉或會激起一些波瀾卻並無大礙。縱若一二小醜者尋釁滋事,不須陛下發天兵繳之,百姓必群起而攻。如此天下安定,國富民強陛下兼得賢名與實利,據九州合八荒成千古不世之業。臣以為善莫大焉。

昔者秦王贏政並吞諸國南至象郡,北擴五原,東臨大海,西抵昆侖武功之強橫盛極一時。然其不修德政待至漁陽鼓動,天下戰亂,百姓流離,短短十數載秦失其江山徒為後世所笑。”

武帝皺眉道:“卿雖言之成理,可如此一來朕又當如何治理天下?”

“陛下,正所謂時者勢也,如今情勢若再以孝治天下或有不足之處,臣以為當以當治天下。”

武帝不悅道:“秦之所以迅速敗望其因固多,然朕以為其以法治天下恐怕也脫不了幹係吧!”

我肅容道:“陛下說得不錯,然臣以為秦法失其嚴苛以至於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而臣以為如今陛下乃明德之君當以仁德之法治理天下。是以吏之其所依,民之其所守。以至政通人和超越古之賢君。”

武帝揮手打斷我的話道:“朕已明卿之良苦用心,卿且先退下,容朕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