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行為辯真偽(2)(3 / 3)

毛澤東主席一生風趣幽默,妙語連珠。關於他的幽默故事流傳下來的頗多。在紅軍轉戰陝北的艱苦歲月裏,有一天深夜,部隊進駐一個村,由於人多村小房子少,毛澤東和十幾個同誌同睡一個小窯洞。房東大嫂走上前,忐忑不安地說:“這窯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對不住首長了。”毛澤東隨著大嫂的語調說:“我們隊伍太多了,人馬太多了,對不住大嫂了。”毛澤東說著,又蹺起大拇指說:“頂好!頂好了!”毛主席話沒說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來,房東大嫂的緊張心情自然也就消失了。

在一些特定場合,用拇指指人還有譏笑或貶低他人的作用。例如,某丈夫握著拳頭卻將大拇指指向妻子,側身對其朋友說:“你知道,女人嘛,都那樣!”這很可能會引起夫妻間的一場口角,用大拇指斜著指人的動作,是會引起他人不滿的,最好少用或不用,真誠地讚賞和稱讚他人時,應該麵帶微笑,將手平伸出去,將拇指上揚,才能表現態度謙虛乃至尊重。

2.攥緊拳頭說話有力量

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並舉至右側齊眉高度。有時在演講或說話時,捏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麵前攥緊拳頭,則表示:“我不會怕你,要不要嚐嚐我拳頭的滋味?”

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

兩個鄉下財主站在村頭說私房話兒,農夫老田見了,同他們打個招呼走了。忽然,那個瘦財主喊道:“黑老田,站住!”

農夫站住了,對匆匆趕來的瘦財主說:“您有什麼事兒?”

瘦財主喘了喘氣說:“你打斷了我們的話把子,賠五石穀,折合洋錢50塊,3日之內交清。”

老田回到家裏,愁眉苦臉,茶飯不進,隻差沒有尋短見。妻問其故,農夫照實說了,其妻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到時候由我對付就是了。”

到了第二天,田妻叫她男人上山砍柴去了,自己便在門口等著,瘦財主來了,劈頭就問:“你的男人呢?”

田妻不慌不忙地說:“我男人上山挖旋渦風根去了。”

瘦財主一聽,喝道:“胡說,旋渦風怎麼還有根?”

田妻反問:“那麼,話還有把子嗎?”田妻攥緊自己的拳頭。

瘦財主無理取鬧,自知理虧,又見了田妻帶有威脅性的拳頭,灰溜溜地走了。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弗吉尼亞州的一位議員建議聯邦政府放棄薩姆特和皮肯斯城堡及在南方各州的其他聯邦產權。林肯說:“你記得獅子和樵夫女兒這個寓言嗎?”那位議員說不知道。於是林肯給他講了這個故事:

有隻獅子深深地愛上了一個樵夫的女兒。這位美麗的少女讓它去找她父親求婚。獅子向樵夫說要娶這個姑娘,樵夫說“你的牙齒太長了”,獅子去看醫生,把牙齒拔掉了。回過頭來樵夫又說“不行,你的爪子太長了”,獅子又去找醫生,把爪子也拔掉了。樵夫看到獅子已經解除了“武裝”,就用槍把它的腦袋打開了花。

林肯說:“如果別人讓我怎麼樣我就怎麼樣,那我會不會也是這個下場呢?”

林肯說完這句話,攥緊拳頭,加重語氣說道:“我決不會聽任何人擺布!”

林肯在這兒攥緊拳頭,顯示的是一種果斷、堅決、自信和力量。平時我們聽人演講見人講話時攥緊拳頭,證明這個人很自信,很有感召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人發生不愉快時,請把你的拳頭藏起來,而不要攥起拳頭在對方麵前晃動,那樣做的結果,勢必會引起一場打鬥,這是不可取的。

3.雙手叉腰說話別把手叉錯了

孩子與父母爭吵、運動員對待自己的項目、拳擊手在更衣室等待開戰的鑼聲、兩個吵紅了眼的冤家……在上述情形中,經常看到的姿勢是雙手叉在腰間,這是表示抗議、進攻的一種常見舉動,有些觀察家把這種舉動稱之為“一切就緒”,但“挑戰”才是最基本的實際含義。

這種姿勢還被認為是成功者所獨有的站勢,它可使人聯想到那些雄心勃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這些人在向自己的奮鬥目標進發時,都愛采用這種姿勢。它從中含有挑戰、奮勇向前的趨勢,男士們也常常在女士麵前多用這種姿勢,來表現他們男性的好戰,以及男子漢形象,但女人如果用這一姿勢,給人的感覺則是不溫柔,有母夜叉、河東吼獅之嫌。

有趣的是,人們發現鳥類在戰鬥或求偶時,總愛抖擻精神,蓬鬆羽毛,這樣它們就可以顯得體格硬朗,而人類把手叉在腰間,也是為了同樣的原因,也是為了使自己顯得更高大和威武些。男人對男人這樣做是為了用身體向對方挑戰,警告對方不要進入他的領地。

說話時認真考慮采用這種姿態的特殊環境,可使說話人更能收到最佳的說話效果。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多些友愛和陽光,說話時雙手叉腰,我們可以向困難挑戰,可以向遠大目標挑戰,而不可以向同類挑戰,不可以用雙手叉腰增添劍拔弩張的氣氛。

4.拍案而起,說話具有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