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一將手執大斧,飛驟驊騮,直取崔勇。兩馬相交,隻一合,斬崔勇於馬下。楊奉乘勢掩殺,郭汜軍大敗,退走二十餘裏。楊奉乃收軍來見天子。獻帝慰諭道:“卿救朕躬,其功不小!”楊奉頓首拜謝。
獻帝問道:“適斬賊將者何人?”楊奉乃引此將拜於車下道:“此人河東楊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現在乃建德將軍費亭侯曹操手下虎豹騎統領!”獻帝大喜。慰勞徐晃。楊奉保駕至華陰駐蹕。是夜,天子宿於楊奉營中。
郭汜引敗軍回,撞著李傕,言楊奉、董承救駕之事,二人商定合兵一處,至弘農殺獻帝,平分天下。楊奉、董承知賊兵遠來,遂勒兵回,與賊大戰於東澗,然而李郭兵力眾多,漫山遍野擁來。楊奉、董承兩邊死戰,剛保帝後車出;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禦用之物,盡皆拋棄。郭汜引軍入弘農劫掠。董承、楊奉保駕走陝北,李傕、郭汜分兵趕來 。
楊奉、董承麵差人與李傕、郭汜講和,一麵密傳聖旨往河東,急召故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三處軍兵前來救應。那李樂亦是嘯聚山林之賊,今不得已而召之。三處軍聞天子赦罪賜官,如何不來;並拔本營軍士,來與董承約會一齊,再取弘農。
這一日,駕至安邑,李樂暗令人結連李傕、郭汜,一同劫駕。董承、楊奉、韓暹得知其陰謀,連夜擺布軍士,護送車駕前奔箕關。李樂聞知,不等李傕、郭汜大軍到,自引本部人馬前來追趕。四更左側,趕到箕山下,大叫:“車駕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嚇得獻帝心驚膽戰。
山上火光遍起。
李樂縱馬提刀,耀武揚威。
“此乃李樂是也,非是李郭二賊!”楊奉道。
“陛下不必驚慌,看公明為你斬殺此賊!”旁邊閃出一將,正是徐公明。
徐晃催馬提斧而出,李樂親自迎戰,兩馬相交,隻見寒光一閃,徐晃一斧便將李樂人頭看下,屍體摔落馬下。李樂手下見主將僅僅一個回合便命喪當場,立即四散奔逃,徐晃一馬當先,率領親衛殺盡李樂餘黨,保護車駕過箕關。
洛陽,又見洛陽!
宮室早已燒盡,街市一片荒蕪,滿目皆是蒿草,宮院中隻有頹牆壞壁。眼下洛陽的居民,僅有數百家,昔日那繁華的巨都,隻能留在記憶裏了。
獻帝命楊奉暫時建造一座小型房屋用來居住,百官聞天子回歸,皆來參拜,獻帝立於高台之上,看著下麵百官皆立於荊棘之中,不由得又是一陣辛酸。
天子回東都洛陽,下詔改興平為建安元年。不巧又敢上大荒年,無物可以果腹,獻帝無奈下令尚書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死於頹牆壞壁之間者,數不勝數。漢末氣運之衰,到了極限了!
洛陽,獻帝看著眼前滿目瘡痍的場麵,心頭在滴血。百事未備,城郭卻又崩倒,想修理卻又沒有工具錢財,真是一籌莫展!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獻帝正在憂愁之時,手下官員來報,李傕、郭汜已經率領大軍直逼洛陽,不日即到!
獻帝大驚,頓時嚇得冷汗淋漓,顫抖不已,百官也都大驚失色!
正在憂愁間,就見一個大漢出班奏道。
“陛下不必擔心,我家將軍早已得知此事,已經率軍前去截殺了,不出旬日,必可將二賊頭顱摘下,獻與陛下。不過眼下還要繁請陛下隨我一同暫往山東避之!”
獻帝定睛一看,發現說話之人正是徐晃徐公明。
“愛欽平身!你家將軍可是曹操曹將軍!”獻帝大喜,問道。
“不錯,曹將軍接到陛下受難的消息,立即遣小將帶親衛前來保護陛下,自己在山東打點一切,準備親自來洛陽迎接陛下。近日聞二賊居然敢發兵洛陽,曹將軍已經親率大軍二十萬前往截殺,又命人通知小將,請陛下到山東暫避!”徐晃道。
“好!曹將軍忠肝義膽,真社稷之臣也!”獻帝大喜道。
本書又開了一個群:15219962,歡迎喜歡本書的朋友加入!
最近一兩章屬於過渡情節,沒有什麼精彩的地方,請朋友們諒解,滴血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