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故去,全國舉哀。
皇帝綴朝三日,爾後照常處理朝政,但朝臣都看得很清楚,皇帝時常心不在焉,朝臣年紀都不小,也都有喪親的經曆,對皇帝的走神都頗能體諒。
太上皇移靈入皇陵後,張德興等心腹內官被皇帝留用,賢太妃等移往偏殿,十七公主等則依母而居,大周自此真正進入慶元帝的時代。
慶元三年正旦,北胡、蠻族皆遣使來賀,猛王太妃代子向大周慶元帝求娶公主,然慶元帝之女尚年幼,來使便代主求娶十八公主。
皇帝不置可否,宣布退朝。
他還未回宮,消息已傳至長春宮偏殿,簡太嬪哀嚎一聲!抱著女兒痛哭,十八公主隻能輕拍母親的背安撫她,她其實很想離開這座困死人的宮殿,她想如十七那樣,想出宮就出宮,想去幾位親王家蹭飯就去,可她不成。
她與幾位皇兄都不熟,有時候她想,如果她沒有帶著宮女,走在宮中,皇帝哥哥見著她,隻怕也不認得她是那個吧?
十七的婚事必不用愁的,賢太妃在太上皇身邊侍候,聽聞********道,幾個女兒的婚事他要親自操辦的,可是,他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人就走了!想到這兒,十八公主又哭了一回,又傷懷自己終身,竟哭暈了過去,嚇得身邊侍候的宮女慌張走竄,虧得皇後正巧來探賢太妃,聽聞消息便與賢太妃母女一起來探,見這情況不由大怒。
急召太醫前來,命身邊宮人將暈倒在地的十八長公主扶回床上去,才怒斥眾宮人。
“爾寺貼身侍候著長公主,見長公主傷心不知勸慰,見長公主暈厥,竟不知侍候好長公主,也不召請太醫,隻如慌神的亂竄成何體統,來人,將她們全押下去,既侍候不好長公主,本宮另遣好的來。”
話聲方落,接到消息的簡太嬪匆匆趕到,聞言大怒,冷聲道:“皇後娘娘好大的氣性!太上皇甫去,皇後娘娘這就來欺負我們孤兒寡母了嗎?”
皇後一噎,賢太妃暗自歎息,十七長公主撇了嘴,簡太嬪從來就不討人喜歡,低調,也是因為沒底氣,簡家原是勳貴,簡太嬪初入宮時也曾高傲的睥睨群芳過,隻是被當時風頭無兩的皇貴妃打壓得抬不起頭,後來簡太嬪父兄掃蕩海賊時失利,父親陣亡,兄失蹤,簡家一蹶不振,本寄望能生個皇子的,卻動了胎氣早產,簡太嬪傷了身子,女兒又體弱,從此徹底歇了與人一爭長短之心。
賢太妃倒是沒想到,太上皇過世後,簡太嬪竟脾氣見長,敢跟皇後叫板了?
皇後忍著氣,道:“太嬪言重了!本宮不過是心疼皇妹,小小年紀心思過重,身邊侍候的人也不知輕重,皇妹昏倒在地,她們竟不知將人扶起,兀自慌亂四竄,若非本宮等人來得及時,哼!不知十八皇妹會在地上躺多久呢!”
皇後也不是沒脾氣的,說到最後,火氣也上來了。如今這宮裏頭她最大,這些太妃、太嬪們都不是她的正經婆婆,想要她多禮敬?人家賢太妃都不曾對她出言不遜呢!這簡太嬪竟敢指責她欺負她們孤兒寡母?
簡太嬪被皇後這麼一頂,頗為尷尬,她隻聽到皇後怒斥宮人的話,卻不知這些人做了何事被訓斥,知曉是因她們怠慢十八公主遇事慌亂才被皇後訓斥,簡太嬪不禁漲紅了臉,可又拉不下臉跟皇後賠不是,隻能朝賢太妃看去。
賢太妃能說什麼?隻能打圓場!
將場子囫圇過去,出了十八公主娘兒兩所居之殿,皇後忍不住重重歎口氣,簡太嬪所在之處實在太過壓抑,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她忍不住打量賢太妃,賢太妃正在與女兒說話,母女兩喁喁私語,雖在孝期,十七長公主穿著素淡,但眉目開朗,眼神清澈,賢太妃喪夫,卻心平氣和沒有憤世嫉俗之慨,在她身上沒有簡太嬪身上的緊繃不安。
一樣是失去了依靠終身的男人,賢太妃與簡太嬪兩人應對的態度實在天差地遠,雖然簡太嬪的反應較似常人該有的情緒,但對皇後來說,賢太妃這般不卑不亢柔和溫順的態度,更讓人憐惜,忍不住想為她多做一些。
也許是皇後探索的目光停留在賢太妃身上太久了,賢太妃打發走女兒後,淡笑的為簡太嬪說話。“十八這孩子身子實在太弱,猛王太妃意欲為猛王求娶,簡太嬪是心急女兒吧!”
“本宮也是為人母的,怎麼會不懂她為女憂心的一片慈母心,隻是她也太胡塗了!還沒搞清楚發生何事,就妄下定論口不擇言,今日幸而是太妃與本宮同去,今兒若是在皇上麵前,她也這般口不擇言……”
賢太妃苦笑,簡太嬪怕女兒被皇帝許出去,她又如何不怕?先帝曾拒絕北胡王求娶公主的要求,但女兒和同父異母的妹子,別說皇帝了,就是尋常人家也有所差別的,十七公主的親事她相看了許多人家,但太上皇過世,女兒得守孝,三年孝期後,先前看中的後生早就娶妻生子了吧?
皇後見她歎息不止,不免動問,得知賢太妃為此憂心,皇後不禁微笑。“您放心吧!皇上心裏有數呢!”因太上皇過世,原本要開的恩科延到了慶元三年秋天。“到時候咱們從來考恩科的舉子裏挑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