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大意”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占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
《莊子》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堯帝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他對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炬火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能居於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越來越覺得能力不夠,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吧!”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圖的是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名聲嗎?要知道,‘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我為什麼放著實在的東西不要,而去追求這些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占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所以,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吧,天下對於我來說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莊子最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越簡單越好。
而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著滾滾的紅塵,橫流的物欲,所以每個人都要麵臨著太多太多的壓力。這些壓力有的來自學業,有的來自生活,有的來自工作,有的來自家庭……而在這些壓力麵前,我們又該如何去應付呢?是消極的退避還是迎難而上?是疲於奔命還是舉重若輕?這往往取決於我們自己。
她是一個孤兒,從小就失去了父母,是由外婆把她帶大的。結婚後,她的丈夫對她關懷備至,體貼入微。不久之後,她又生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漸漸的,她終於從童年那不幸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位合格的賢妻良母,在家裏專心相夫教子。
然而,就在她為自己擁有如此幸福的生活而感到慶幸時,命運又跟她開了一個玩笑——丈夫在一場車禍中永遠地離開了她,一下子就使她成為沒有經濟來源的單身母親。她不想一輩子隻靠救濟金生活,於是她決定重返大學校園,因為她覺得,隻有拿到了學位,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擁有更多的收入,才能順利地將兒子撫養大。然而,她很快發現,這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付賬單、照顧兒子、兼職、上課、考試……這麼多的事情需要去應付,可是她卻隻有一個人。
一天晚上,對著學校的催款信,她最後的那道防線終於崩潰了,眼淚不爭氣地湧出來。
兒子看見媽媽哭了,放下手中的玩具,跑過來抱著媽媽,臉上露出了關心與焦急的神色。
“沒關係,可能是媽媽太孤單了。”她摟著兒子語無倫次地解釋,“這麼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卻沒有幫手……做單親媽媽真的好累。”
聽了媽媽的話,兒子抬起頭來,用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看著媽媽,說:“媽媽,你知道嗎?當初上帝也是一個人造了亞當和夏娃,他跟你一樣,也是一位單親家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