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可以提高自信心。人需要自信,自信來源於“資本”。女士最大的“資本”,恐怕是美貌了。走在大街上,走在校園裏,你看,那些漂亮的女士,昂首闊步,多麼自信!相貌平庸的女士,缺乏的就是這種自信。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上海母親,在解釋為何帶女兒去做整容手術時說:“本來我不準備接受整容這種方式,可是,眼看著女兒因為容貌上的缺陷而在學校裏承受那麼重的心理壓力,所以我才決定讓她整容。現在看來,這是大有必要的。以前,她在學校裏很不自信,整容後的今天,她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路了。我就這麼一個女兒,我希望能盡量幫助她將來生活得更好。”
第三,整容是一種投資,而且是投入小、產出大的投資。做整容手術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目的:讓外表更漂亮。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麵下,外在美成了大眾認同的一個生存指標。畢竟當今社會對外表的重視甚於內在美。況且改變外在美遠比改變內在美來得快捷。擁有漂亮麵孔的女性會有好處——別人望著一張標致的臉,倍覺賞心悅目,應征麵試、認識新朋友時,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學文科的韓小姐,皮膚白皙、細膩,遺憾的是眼皮臃腫、肥厚,總給人以睡不醒的感覺。韓小姐性格文靜,學習成績優異,大學生活與書為伍,也就這樣悄然過來了。如今即將走上社會,免不了與人交往,這樣的精神麵貌,會有一定的影響。在好心的同學建議之下,她去做了雙眼皮整容術,醫生在做雙眼皮手術的同時,切除了眼皮上多餘的皮膚和堆積的脂肪。拆線恢複後,韓小姐的一雙眼睛神采奕奕,變得漂亮動人了。“麵試”後,她順利地被聘為一家大公司的文秘。
某大學服裝設計係的王小姐,素有藝術修養,活潑可愛,但有愛吃零食和夜宵的嗜好,形成了以腹部、腰部和臀部脂肪堆積為主的肥胖體征。自己設計出來的漂亮時裝,穿上後卻顯不出動人的曲線,為此深感痛苦。她曾經節食減肥,終因難以堅持而作罷。她也用過口服減肥藥,但減肥效果隻是“曇花一現”,沒過多久,肥胖又“卷土重來”。最後,王小姐去了整容醫院接受腰腹及臀部抽脂減肥術,手術後堅持用彈力服加壓。兩個月後,皮膚變得平整無痕。在鏡子裏照見自己苗條的身材,王小姐靈感突現,設計出係列露臍裝,並開始在服裝設計界嶄露頭角。
韓小姐與王小姐,隻花了幾千元的投資,換來了光輝的前程和一生的幸福。
對演藝界的人來說,對模特來說,對競選“××小姐”的人來說,整容更是一筆不可缺少的投資。“巴西小姐”朱麗亞娜·波姬絲的美好身段原來是“人造”的。她直率地承認自己全憑4次大型整容手術和19次小手術,才能變得容貌更漂亮,身材更完美,她也因此登上這次選美比賽的寶座。自參選佳麗們被容許整容以來,報名的“人工美女”便大大增加。以2001年的“環球小姐”的選美為例,27名決賽佳麗中就有1/3曾整過容。47年前曾代表巴西參加“環球小姐”競選的瑪莎·羅查表示,當年她就是因臀圍比對手大兩英寸而慘敗。之後曾兩度整容的她認為:“既然賽例許可,女孩子更應整容。那樣,她們隻需要修整不美之處便人人可以選美了。”巴西越來越多的候選佳麗承認,整容手術令她們比十年前的參賽者更容易達到理想的“三圍”數字。巴西2001年花在整容的金錢已超越美國,居世界之冠。
FACE不是萬能的,但完美的FACE就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主張整容是大有必要的。
3.反方立論
寬容地對待別人的選擇,這是文明社會的象征。反映在整容上,人們對它的反應越來越平靜。要想整容就去整容,不想整容也決不勉強。對待整容,人們的應有的態度是:既不反對,也不倡導。對方鼓吹“整容大有必要”,這個論調分明是在倡導。今天,你通過傳媒來說這番話,你不覺得在輿論導向上有問題?
在這裏,我先糾正對方的兩點提法:
第一,對方說,“整容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形式”。不對。整容與其說是大眾消費,不如說是白領消費,或者說是貴族消費。整容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普通百姓、尋常人家消費得起嗎?有幾個農婦會去整容?有幾個下崗女士會去整容?
第二,對方說,“城市要整頓市容市貌,工廠要整頓廠容廠貌,人當然要整頓人容人貌。”“整頓人容人貌”,這真是聞所未聞,它既不合情理,又不符語法。人的容貌,怎麼好“整頓”?
言多必失。對方說了那麼多,語言表達的疏漏,我是可以原諒的。我所不能原諒的是對方為自己的謬論所提供的論據。
第一,愛美是人的天性。但是,並非每個女士都夢想自己像李嘉欣,像酒井法子。人畢竟生活在現實之中,多數女士是有自知之明的。希望擁有獨特個性的女士大有人在。她們絕對不會奢望通過一把整容刀,把自己變成李嘉欣,變成酒井法子。試想:大家都夢想有一個梅麗爾·斯特麗普的鼻子並付諸實踐,那可就要小心了,你原先那種鼻子可能會變成新的時尚哦!因為滿大街的“斯特麗普鼻”,結果實在沒有個性可言嘛。
第二,說到自信,對方的立論更是錯誤。把容貌作為自信的依據,這是膚淺女士的想法。人生是漫長的,容貌是短暫的,有品位的女士,決不會把容貌作為自己的最大的“資本”。人用不著出賣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