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漢很不情願地拿出了僅有的三個便士。警察把這些硬幣用雙手捂著,使勁搖晃,發出了哢嗒哢嗒的聲音。然後又轉身對餐館老板說:“我想,他已經付清了他的報酬了。”
於是,窮漢取回了他的三個便士。
賽場訓練
一、寫好演講稿
寫好演講稿,不僅僅是指寫完的演講稿,主題突出,材料切題,結構完整,文理通順,詳略分明,語言正確,生動形象。還包括根據賽場聽眾的一般心理和文化素質層次上的修改。自己寫的演講稿,未必處處符合自己的口語表達,別人寫的,更應重視這項修改工作。琢磨存在哪些與口語不相應的拗口的地方;哪些聽眾不易聽得分明之處,如引用的典故,名人言語,要給予補述性解釋,此外,語言節奏不當,字音不明朗,要做好調整和更換。
二、熟讀揣摩
對於任何被使用的完善的演講稿,參賽者都要有一個熟讀揣摩的過程。一是通過熟讀,了解演講稿的篇章結構。目的在於分層次記憶,形成一個明曉的邏輯思維;二是通過熟讀,悉心琢磨和體會演講稿的情感、語速、停頓、輕重和使用種種體態語的形式。重要的或易疏忽的地方,要畫上提示性符號。
在進行這項工作時,要把默讀和朗讀結合起來。默讀,側重於分析理解及技法上的處理工作;朗讀,有助於自我鑒賞處理後的效果。反複閱讀和揣摸,直至滿意為止。
三、默背訓練
默背上講文理結構,追求大意,不能像背書一樣。演講中的人名、地名、時間、警句和被引證的一類關鍵性語句,必須一絲不苟地背出來。使其他的段意和句意,隻需在默記大意的基礎上,臨場發揮更為自然。
默背總的狀況是手拿稿子邊看、邊講、邊比劃,直到脫稿。具體可分三步走:
一是用於演講稿階段,能背下來的,就眼看假想中的台下的聽眾。背不下來的,就看一下講稿再講,直到基本可以不用演講稿。
二是隻拿演講提綱,進行延展式的演講練習。做到看一眼提綱,立即產生圍繞要點的較多的知識信息,邊想邊說,逐步把內容擴展開來,但不能跑題。
三是選用腹稿演講,即完全脫稿演說。其實,極大部分脫稿講演,早已把講稿的內容“胸有成竹”地熟記在心裏了。
四、對著鏡子自我演講
對著鏡子進行自我審視式演講,目的在於觀看自己演講時的姿態、手勢、表情是否自然大方,存在哪些不妥之處。與此同時,可以把自己演講的聲音用錄音機錄下來,逐段放聽,加以研究改進。這是提高演講質量的好方法。
五、試講練習
這是一種“彩排”式的訓練,在教師的組織下,麵向同學和親朋進行試講。其目的,讓參賽者在“眾目睽睽”的聽眾麵前,經受一次膽量鍛煉,讓眾多的人視聽一下吐字是否清楚,音量、語速是否適宜,語體是否達意,表情是否得體,姿勢是否大方,以及能否按照正式比賽的時間講完。在試講時,最好印發一份“演講試講評估表”,發給眾多的人進行測試,以便及時聽到群眾的意見,得以鼓勵和改正。
評估表的項目,主要有六個方麵:
(1)“主題”。要求鮮明、突出;符合演講會確定的範圍;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聽眾是否感興趣等。
(2)“內容”。要求豐富而有新意,如果是論證性的,論據充實,具有論證力。
(3)“結構”。要求文理清楚,結構完整。
(4)“口語”。要求正確、鮮明、生動;語量能波及聽眾;語調富有變化;語速適宜;語言富有感情色彩,無語病。
(5)“語態”。要求自然大方,能良好地使用體態語;能和聽眾交融在一起。
(6)“時間”。要求在規定的時間裏從容不迫地講完。
示範1爸爸的來信
小時候,從課堂上,從書本中,從大人講的故事裏,我們知道了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知道了烈火金剛式的英雄邱少雲,也知道了保爾·柯察金、丹娘……於是,在我們童年的懵懂的心裏,開始滋生出一種感情,那就是崇高。
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世事的變更,我發覺,這種感情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正漸漸淡漠。進入大學後,我耳聞目睹的,裝病逃學者有之,出人娛樂場所空度歲月者有之;而埋頭苦讀者,卻往往遭到人們的冷眼。我迷惘了,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崇高這個曾推動曆史前進,震撼千百萬人的心靈的偉大的思想境界,已被我們悄悄淡漠。
我把心中的困惑,寫信告訴了我的父親。不久,我就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在信中說:
我的孩子:
收到你的來信,我思考了很久。你說在你們當中,有不少人感到空虛、無聊,感到活著很累,我很吃驚。我這個50多歲的人,全然沒有這種感覺。我一直認為,你們這一代大學生,擁有優越的學習條件,本該在學業上更加努力、更加發奮,取得我們這一代孜孜以求、卻始終未能取得的成就。看到你來信中描述的那種情況,我非常失望。我不希望四年之後,我麵前出現的是一個空虛的軀殼,我希望見到的是一個血肉豐滿、精神煥發,有事業心和成就感的大學畢業生。
在這裏,我想跟你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經曆。
三十多年前,我考取了清華大學。在我們那個貧窮的村子裏,我是第一個大學生。當我拎著簡單的行李,踏上求學之路的時候,全村的人都來送我。我是在一棵古老的大榕樹下和父老鄉親們告別的。你奶奶拉著我的手,用哽咽的嗓音說了一句:“好好讀書。”我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這句話,伴隨著我度過了四年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