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太瘦了,不可!”
“這個太矮了,亦不可!”
“這個看著還不錯,你多大年紀了?”“二十七。”“年齡太大了,不行不行!”
“你呢?你多大年紀了?”“我二十三了,”“過關,李赫,你帶著他前去記錄一下……”
……
看官不用感到茫然不解,這是趙雲在招兵呢,界橋一戰,趙雲統領的白馬義從近乎全軍覆沒,全營加上趙雲隻剩下三個人活了下來,其中一個就是剛才說到的李赫,另外還有一個叫做陸寒,此時也在幫著趙雲征兵。
有些熟讀史書的人會問了:“界橋一戰,趙雲好像沒受傷吧?”原來那個趙雲是沒受傷,不過現在這個受傷了。我的意思是說現在的這個趙雲並不是原來的那個趙雲,準確點來說,應該說不完全是!
趙雲本是個現代人,因生活不甚如意,便想跳樓而亡,誰想還沒到那個點就被死神收走了性命,稀裏糊塗的來到三國,依附到了三國名將趙雲趙子龍的身上。
雖說此趙雲占據了彼趙雲的意識,但是三國趙子龍的意識卻也沒有消散,而是被趙雲吸納了,所以說占據一詞也並不妥當,當以融合為妙。趙雲融合了三國時期趙子龍的意識,而他自己的意識依然作為主導,所以他不僅有了後世的知識和經驗,也沒有失去趙子龍勇猛無雙的武藝。這也是為什麼趙雲穿越到古代,而周圍之人皆不曾發現異樣的原因了。
生前,趙雲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來到三國之後,卻漸漸的開始相信鬼神之說,原因有三,第一點,自然是自己這莫名奇妙的重生,若非是鬼神的力量,誰能夠做得到?第二點,乃是從書中得來,三國中曾記敘,張角等三兄弟授《太平要術》從而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更有神鬼莫測的左慈於吉之輩,可一年不食,幻化無方;又水滸傳中記載,入雲龍公孫勝頗善玄黃之術,曾多次協助宋江拒敵。互相印證之下,趙雲覺得這般說辭或許也是有些可能的。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是因為一個神奇的夢境,夢境之中,趙雲逢一仙人,隻說他頗有奇緣,還賜給他一篇法訣,喚做清風訣,法訣之中頗多玄奧,趙雲一時不能明。待得突然驚醒,才發現是個夢境,然回顧夢境中之事,宛若真實,那仙人所傳授的清風訣也留在腦海中半點無誤,趙雲始信夢中之事,乃是真事,便如同宋江、張角天授神書那般。
話說穿越之時,趙雲正在大戰,突然腦袋一蒙,意識全無,再也不能在馬上坐呆,立時摔下馬來,左右忠心護主,見況立即馬來救,手下白馬義從為此死傷頗多。
待得趙雲醒之時,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趙雲了,他成了一個現代意識與古代意識、肢體結合的複雜生命體,當然還是一個人,隻不過這個人是曆史之上獨一無二從未有過的也就是了。
剛來三國的時候,趙雲頗感難以釋懷,感概自己前世的命運不濟,感慨父母自此無人照料,常麵月而泣,其形甚悲。十數天後,曆經思想掙紮的趙雲終於想通了,昨日星辰昨夜風,已是過往之物,強留無用。反不如用著有用之身,做些有用之事,一來不至於辜負了天上神人安排的這次穿越,二來也不至於墮了這鼎鼎大名的趙子龍的名頭。
演繹中,正史裏,但凡提起趙雲,便描寫的和個完人一般無二,其忠心不二的品質尤為人讚賞,然而,此時來自未來的意識占據了這具身體的主導,趙雲的觀念自然也就發生了些變化,不甘再居於人下,不甘在被人掣肘,想要自己打拚一番事業。
稱霸之念稍起,趙雲又頗覺甚難,曹操能成事,靠的是一個好老子,你說他是宦官也好,說他是個官宦也罷;孫權能成事靠的是基業,又有虎父孫堅,小霸王孫策;至於那劉備成事,在趙雲看來,靠的是無與倫比的機遇。而他自己有什麼呢?寒門,冷的人心寒!
趙雲也不因此而放棄,尋思道:亂世稱雄,首先要做的當然就是要有自己的軍隊。而趙雲先前的人馬在白馬一役中折損的隻剩下兩人,如何成事?時趙雲尚居於公孫瓚帳下,思量之後,趙雲便來公孫瓚,提出要重建白馬義從,公孫瓚愛慕趙雲之才,當下就應允,允許趙雲自由挑選三千名兵士組建新白馬營。但說到戰馬一事時,卻遇到了困阻。
說此困阻,倒不是來自公孫瓚,而是來自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時趙雲向公孫瓚提出索要戰馬的要求,公孫瓚麵露猶豫之色,三國時期的戰馬可是重要資源。還未答話,從公孫瓚的身後閃出一人,正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見趙雲大才,心生嫉妒,說道:“殘兵敗將,要戰馬何用,人手一劍可上陣殺敵便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