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也沒要吞並這三個皇朝,實際上三個中的任何一個都吞並不了。
若是鐵了心的吞並一個國家,不僅會拖垮國力,還會把那個戰果拱手於人,畢竟他國再從自己手上奪過去就太容易了。
而且,昨日的敵人又何嚐不是今天盟友,可以牽製他國,防止其中任何一個國家一家獨大。
武安皇朝太強,但並沒有強到可以完全一統天下,受到多國攻擊並不意外,因為這就是政治。
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全力備戰,這關乎國運,現在國力處於上升期,若是怯戰或多敗,誓必會影響整個國家的運勢。
之所以會迎來這種局勢,第一要素就是國家實力不足,但還有第二要素在暗中牽絆,天下大一統的實際尚未到來。
也就是說,還有出現決定天下命運的某個契機,這或許是一個東西,也或許是一些信息。
而林若在四國混戰的時候並沒有出兵,這時也是滅亡武安皇朝最好的時機,並不隻是因為與武安皇朝的求合協議,還有她更深一層的考慮。
林若很敏銳,特別是實力增長後的她,雖看不完全,她的那雙眼睛似乎可以看盡天下事。
也正因如此,她隱約看見了一些奇怪的東西,那些東西並不屬於現在,好像是未來的某個碎片。
雖不清楚那些東西代表什麼,但她可以明確,時機尚未到來,現在開戰的意義並不大。
而之所以是三年,是因為她總感覺三年後會有什麼事情發生,無論好壞都必須做好應對之策。
況且他國混戰對自己也有好處,她的軍隊會在三年中變得更強,而他們則會被戰爭不斷削減,變得更弱。
但也不能就這麼閑著,林若把六百萬大軍全部集結於東線,不停的練兵以備戰。
武安皇朝全身心投入到於對三國的戰爭中,武安皇朝對轄下各地強化過統治,三國屬於入侵國,他們有主場之利。
武安皇朝雖兩線作戰,但並不落於下風,三國則有疲憊之勢,後溪補給跟不上戰爭消耗,而這也是武安皇朝的底氣,因為他實在太富了。
每一次戰鬥,雙方損傷的兵士都達到了百萬之上,翠綠的大地被染成了紅土,荒原時常堆起數不盡的小山,可謂是真正的屍山血海,人間地獄。
……
轉眼,三年時間過去了。
雙方發生了數十次慘烈的大戰,而損失的士兵達到了驚人的兩千多萬,或許還會更多,畢竟裏麵牽涉了太多的平民。
而戰爭的結果無疑是兩敗俱傷,戰爭後期,各自都采取了守勢。
但還是有一個收獲,老一代在這三年中替換的差不多了,年輕一代完全成長起來,在軍隊中扮演著重要地位,有很多少年將軍開始掌權揚名。
而軍隊也隨著這些年輕一代的崛起,在緩緩的發生某種變化。
雖說他們的戰鬥經驗比不上老一代,但他們身上的氣勢更顯,那不是士氣或氣勢之類,而更像某種附加,被賦予的某種力量。
好像有什麼東西在等待他們,也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