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女與國王
舍衛城中住著一位寡婦。她天生命苦,年紀輕輕的丈夫就死了,給她留下個女兒出世後,母女二人的日子可以想象該有多難過了。
全靠母親每天沿街乞討,把女兒一天天地撫養長大。雖然沒吃過一頓飽飯,沒穿過一件新衣,但畢竟母女倆相依為命,仍頑強地活著,而且,轉眼間女兒已經是十七歲的大姑娘了。
生長在貧寒而孤寂人家的女兒,衣不遮體,麵帶菜色,但這些終究掩蓋不住她青春少女的美麗和活力。她端莊清麗,溫和持重,純潔細膩,人品賢惠,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姑娘。不僅如此,她繼承父親書香門弟的家傳,博覽經書,真是到了如饑似渴,廢寢忘食的地步了。母親更是為女兒感到欣慰和驕傲。所以,即使再窮再苦,她們也決不賣書糊口。此外,母親還時常教訓女兒:要恪守婦道,不能隨便拋頭露麵,特別是在生人、外人麵前,要謹慎自重,萬萬不可輕浮。女兒自然是唯命是從,足不出戶。
別看這位深居簡出的孤女位卑窮困,但她的心可高著呢。在她漸漸成熟的心中,有兩個宏圖大願深深地埋藏著。這是她最大的秘密,甚至包括對她的母親,也隻字未露。孤女整日呆在房中期待著實現大願的一天的到來。
這天,國王出宮遊曆,沿著為他專門修築的大道策馬揚鞭,正玩得興致勃勃,忽見一隻飛島落在路邊人家的屋頂上,發出啾啾鳴叫,徘徊著不肯離去。國王覺得這鳥挺奇怪:
“這麼大的人聲馬嘶,這隻鳥怎麼不驚不逃,躲在房頂上還挺自在。哪來這麼大的膽子?有意思,有意思。”
想著,國王勒住韁繩,伸手取弓拿箭。看樣子,這隻小鳥的反常舉動引起了國王的興趣一一獵殺。國王舉弓搭箭,瞄準屋頂飛鳥,一箭射去鳥被射中了,它撲動著翅膀,鼓動身體,拖著那隻箭飛離屋頂,艱難地徑直往屋裏飛去。國王急命侍從去把那支箭取回來。不敢耽誤,緊追鳥跡,跑到那座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房子門口,也顧不得敲門,就毫不客氣地破門而入,四下亂尋亂找,亂翻亂搜起來。突然,隻聽屋裏傳出一個平和、委婉的女子的聲音:“別找啦,箭在這兒,拿去吧。”
隨著話音,那受傷的鳥從那裏飛出,眨眼間就沒彩兒了,接著一隻箭“啪”的一聲落在院子裏。
侍從開始有點摸不著頭腦,傻乎乎地看著地上的箭,可腦子裏卻想著那個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女子門外一陣馬蟖,忙搶起國王的擁窗,奔出院子,跑去赴命了。
再說國王,責問侍從為何這麼長時間才把箭取來,侍從便說起“遇見”的那女子放還箭的事國王聽了也覺奇特,但並沒在意。
這一年,國王的王後忽然病死了。喪事辦完,他便派人到各處尋求賢良美女,以補王後之尊位。可是遍訪人間,新夫人還是沒有選中,不是不漂亮,就是不高雅,不是不賢德,就是沒才識……總之,要求十全十美品貌雙全的尊責女子真是太難啦。
正在國王愁眉不展,鬱鬱寡歡的時候,那個追鳥尋箭的近侍試探地提醒道陛下可否還記得上次出巡射鳥時進上的那個女子?雖沒見過麵,不過聽聲音清脆甜潤,悅耳動聽,估計正值芳齡。再說她的舉動,一看便知是位知書達理,通曉禮製,而且心慈寬容的女子。一定是位貴人哪,隻是她家的房子已是破敗不堪,看來是家境衰落,十分貧寒;又不是官宦皇親之家,地位卑微,恐怕陛下顧忌她的地位,難以擔當王後的尊位呀。不知陛下您意下如何?要不要小臣再去詳細尋訪一下?”
國王沉吟道:“倒也是,看來那女子似有與眾不同之處。至於地位嘛,還不是我國王一句話的事,有何難的?關鍵是她的人品貌相。這樣吧,你去把她帶進宮來,我要請相師為她相麵占卜,算上一卦,看看她命中是凶是吉,是賤是貴,然後再做定奪。”
近侍作為國王的使者奉命來到了孤女家。又是不敲門,不喊人,直驅而入。碰巧這天寡婦沒在家,隻有孤女一人看家。使者站在院中,昂首挺胸,趾高氣揚地大聲呼道:
“屋中女子,快快出來!國王召你入宮問話,不得有誤。快快出來!”
誰知連呼三遍,屋裏毫無反應,也沒人出來。使者心裏有些不自在:“我堂堂國王特使,怎能連這麼點麵子都沒有!”於是又高喊道:
“你不過是個貧賤女子,有何理由清高?連國王都敢冒犯不成?快出來!”
話音剛落,就聽屋裏朗聲答道:“難道貧賤之人就不是人嗎?難道寒微之家就不是家嗎?要知道貧賤之人也有尊嚴,寒微之家也有家規。你既然是國王派來的特使,又為什麼冒冒失失地闖入民宅,而且還大呼小叫的,怎麼一點起碼的規矩和禮數都不懂呢?”
正當使者被這連珠炮般的責問弄得直愣神兒的當口,隻見門簾一挑,一位婀娜多姿,儀態優雅、矜持,容貌清純秀麗的女子出現在眼前。方才一番責怪使她臉色微紅,眼睛炯炯有神,更顯得容光煥發,嫵媚動人。
使者暗自讚歎,連連叫好,不由得倒退兩步,又把來意說了一遍。臨了加了一句:“你頂多是個小家碧玉,怎麼敢如此大膽?”
孤女微微一笑,十分驕傲地問:“國王有什麼事要派你來請我入宮?莫不是讓我去做婢女?我家可是規規矩矩,安分守己,從沒犯過王法,憑什麼拉我去做奴婢?如果是來求我入宮做王後的,那麼你就成了我的侍從。可你又怎麼敢如此輕舉妄動,粗魯莽撞?而且還用不恭不敏的官語嚷弄、侮辱本姑娘,這不成了逼迫威脅了嗎?本姑娘雖然地位微下,不是大家閨秀、表門貴女,但我有我的自尊,決不會在威逼權勢麵前低頭的”說完,頭也不回地進屋去了。
使者灰溜溜地回到王宮,一五一十地回了國王的話,心裏怏怏地。國王聽了使者的回報,連連叫絕,立即招來文武百官,詔令迅速備車駕馬,大小事嚴格按照求聘的禮儀製度,然後再派五百名采女一同前往迎接,
詔令一發,宮中上上下下立刻忙了起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一切準備就緒,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地上了路。
隻見使者坐在一輛裝飾得莊重尊嚴的車上,五馬駕禦,引導著裝滿了牛、羊,豬、酒等等納轉的禮物的巨大華車;有精兵十萬作為前導,大小車輛不下千乘,馬匹成千上萬;侍衛仆役十二萬人;再加上敲鑼打鼓的樂隊,吹吹打打,聲音簾耳欲聾,撼天動地,隊伍綿延幾十裏。沿途圍觀跟隨的平民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這空前絕後的迎親隊伍來到孤女家門前,使者下了車,叩門拜請,畢恭畢敬。孤女由母親引導著,出來與使者見麵。看見這場麵,心裏有點過意不去,道:“多謝特使大人、文武百官和侍衛吏民。一路勞頓顛簸,真是有勞大家了我一個貧窮卑賤的孤女,豈敢麻煩諸位大人、侍臣如此辛苦。
“使者您的來意不言自明,但恐怕我是無能為力,隻好讓諸位違辱國王的詔命了。想我乃是出身貧賤,舉止粗陋的女子又年紀輕輕不聞世事無功,自漸形穢呀。
使者一聽女子這麼說,心中起急,直冒虛汗。想說服她,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詞。沒等使者開口,孤女又接著說:
“卑女既無閉月羞花之貌,也無弦管悅耳之聲;身無紫玉金花的潤澤,氣無植麝香的芬芳;言談缺少忠義舒和、仁慈善良的美德;舉止不知深淺進退、迂回曲直的分寸。所以根本配不上當王後。國王的傾心和諸位來的禮物恐怕我都沒資格收領,你們這次恐怕隻能是徒勞無獲啦。”
使者和文武百官沒有想到會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貧家女嘴裏,聽到這番言論,無不慨歎、佩服,不住地點頭,發出嘖嘖稱讚之聲。隨即,他們便把五百名采女招呼過來,對她們說:
“知道你們為什麼如此紅顏青春,卻又是如此福薄位卑嗎?光有嬌好姿容是不夠的呀。既然是做奴婢下人的命,就安分守己,克職盡守吧。好好服侍國王,時時修煉善心,多行善事,遵從王命,不犯宮規。”
采女們連聲應諾,同謝使者和文武百官的教訓。接著,又招呼二千五百名青衣公子上來。
“人出生本來不分貴賤,但一個人若是在後天成長過程中能精心求學,獲得處世之道和人生真諦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是至尊至貴的人上之人。你們都是官宦、功臣、學者的後代,你們的祖輩、父輩對國家都是建立功、立了業的,你們是不能坐享其成的呀!但也不必背什麼包揪,應該尋先人的足跡去走自己的路啊!”公子少年們都躬身施禮,鳴謝賜教。
這時,百官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前來,向孤女奉上國王的聘禮:黃金一千餅,白銀二千餅;華麗的珠寶,晶瑩的琉璃,透靈的珍珠,多姿的珊瑚,神秘的琥珀;白素千匹,黃白羅穀衣百件;還有各色各味的香革、香袋、香粉、香枝,不下千種。百官、使者一同跪下,請求孤女接受禮物,隨他們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