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一下,這一章並不是正文。
這是我與讀者諸君溝通交流、想說的一些話。
事實上,我讓自己嚐試著去寫這樣一本書的動力,就是源於我對這個現實世界所產生的一些看法。
我白天工作,晚上寫寫小說,這樣的感覺有時很“痛快”。
而在文字的背後,其實我更想和大家聊一聊在現實生活中我想做和喜歡去做的一些事情。
在現代社會,很少人有勇氣去談理想,因為害怕被別人嘲笑,因為害怕理想是比現實生活還要虛幻的東西。
但我還是喜歡說實話。
我夢想著有一天(在我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走遍全球,能夠去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在這個地球上,哪裏有文明的遺跡,哪裏有神話傳說,我就想去哪裏看一看。或者說,哪裏有青銅瓷器,哪裏有其它類似的年代久遠的東西,我都想去看一看。
這是人類文明的碎片,也是人類生命和記憶的延續。
玉石,青銅,瓷器,人類的三大古董,我最喜歡的還是青銅器。
因為它不僅有著人類曆史的內涵——還有一種神秘的東西讓人著迷,讓哪怕是遠古的人類也想著去探索和追尋的秘密。
在我看來,生命除了去追尋,去尋找,去驗證,在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什麼值得讓人們高興的地方。
再來說說人類的曆史。
玉石和瓷器,記載的是人類早期的生存狀態或普通的生活——這種生活,我們在古文(譬如《詩經》)裏麵可以讀到,在古玉和陶瓷裏麵也可以讀到。
甚至在現代剛剛發掘出來的甲骨文裏麵也可以讀到。
但這些畢竟隻是被人類自己發現了的曆史,在整個人類曆史的長河中,它們占據的隻是少則幾千年,多則幾萬年的時間罷了。
而在更宏觀更久遠的時空坐標內,我們就需要神話和傳說去彌補這樣的一個空缺了。
當然,除了宇宙學或者空間科技的持續發展。
因為它們能夠帶離我們飛出太陽係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讓人類的眼光不再局限在衣食住行,不再局限在地球這樣的彈丸之地。
人類的科技越發達,我們就越接近曆史的真相和遠古的時光,這看似一個悖論,但這其實是曆史的必然。
利用碳—14衰變的程度我們可以計算出來一些物質存在的大概時間,比如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現代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讓人們推測出一些基本粒子的運動規律和宇宙演化的過程。
現代生物工程學的研究和進步,可以讓人類了解到生命遺傳的一些秘密和各種更多的可能。
可我們還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個宇宙和整個生命的真相。
但令人遺憾的是,因為人類感知的極限,現代科學更多是隻能去研究人類已知的或者能夠感知到的東西,而對於人類無法感知到的東西,科學有時也無能為力(研究以後也感知不到)。
把我們的眼光拉回來,放到當下現實的生活。
要我說現代的生活,實在是有些糟糕、枯燥和乏味——因為太匆忙,所以現代人的生活基本就沒有什麼詩意,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讓人讚賞和歌頌的地方,也許千百年以後,關於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更加沒有什麼值得讓人銘記和驕傲的地方。
現代社會的環境和生活都讓人擔憂,可能直到人類完全解決了生活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生產力提高到再也沒有物質的短缺)以後,人們的眼裏也不會有別的好奇的眼光,促使我們去做一些更加有趣的事情。
也許,除了吃飯,睡覺就還是吃飯睡覺。也許除了競爭和賺錢,就還是競爭和賺錢。
生存的焦慮已經深入骨髓,因為害怕失去、或者出於心中的貪欲,人們即使累積再多的財富,也依然會感覺自己一無所有,或者感到內心的無助與空虛。
這是精神層麵的匱乏,無法用財富或者物質去彌補。
也許,物質的充裕,隻會讓人類更加的茫然,或者娛樂至死,或者吸毒,或者沉溺於虛擬現實的遊戲,因為那時候,人人有飯吃,在短暫的時間內,人們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考慮生存的問題。
也許,那時候,地球上除了長滿(就像長滿虱子一樣)讓密集恐懼症患者都感覺到害怕的房子,和各種被人類工業汙染、破壞的環境——
人類將一無所有。
這樣的世界是一個令我討厭,憎恨,感到無聊的世界。
也許,讀書,寫東西,這是我無法改變生存現狀和現如今無聊的生活中——唯一感興趣去做的事情。
今天所說的話,是我心中想說的話,與親愛的讀者們一起分享。
願大家身體健康,知足常樂!
一笑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