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現在開始(1 / 3)

Xianzai Kaishi

在本書其他章節的寫作完成很久後,我才開始寫這最後一章。在這期間,事實越來越生動地告訴我,理解人格類型對人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無論人們什麼時候才首次聽說兩種感知精神活動過程和兩種判斷精神活動過程,無論是在童年時期、中學時期、為人父母,或當上祖父母,其人格類型的良好發展對其一生都是極其有益的嚐試。

10年前的我卻沒有這麼自信。如果當時本書就出版了,或許就不會有本章了,並且還會讓人感覺,人格類型的發展是按照時間表進行的,必須在特定時期完成,否則就毫無效果。現在,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任何年齡的任何人都可以獲得人格類型的良好發展,隻要他們願意理解自己的天資和正確的使用方法。

無論處在什麼年齡,理解人格類型發展的基本知識都能夠幫助自己從現在開始。正如本書所討論的那樣,人們有意識去做的任何事情要麼是感知的行為,或要麼是判斷的行為。任何事情的成功離不開感知和判斷的恰當使用。人們在正確地決定如何處理某種情況之前,他們必須發現問題之所在,解決的方式是什麼。發現是對感知的使用,決定是對判斷的應用。為了確保先感知後判斷的使用順序,人們必須理解兩者的區別,並且知道特定時間使用的是哪一種方式。要知道特定時間使用的是哪一種方式,可以在一些小事情上進行試驗,例如,當半夜被雨聲驚醒,可以思考,“噢,原來下暴雨了。”這就是感知。如果再思考,“我得看看是不是漏雨了。”這就是判斷。

在感知的感覺和直覺這兩種差別很大的方式中,感覺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對現實的直接感知。在追求事實或隨意觀察事實的過程中需要感覺,在欣賞落日餘暉、感歎驚濤拍岸、對速度感到酣暢,以及對人體的功能發出驚歎,這些同樣也需要感覺。直覺是對超越感覺的事物的間接感知,例如意義、關係和可能性。它在人們閱讀、寫作、交談或傾聽時將詞語轉換為意義,或將意義轉換為詞語。當人們將未知在大腦思考,或期待可能性和解決方法,或靈感的出現時,他們會使用直覺。在決定一個情景應該如何處理時,直覺就會發揮其所長。例如“我想如果……”這樣的想法就是直覺。而例如說“我明白了”這樣的話也是直覺,像“啊哈”這樣的反應表明,直覺給內心帶來了欣喜和啟迪。

如果人們偏向感覺,他們會更多地使用它,並且會逐漸擅長於注意和記住可觀察到的現實。因為感覺型對現實的經曆和了解的偏好,他們會變得是現實主義傾向的,講究實際的,善於觀察的,喜歡快樂的,並且擅長於處理很多的事實。

如果人們偏向直覺,他們會逐漸擅長於觀察到可能性。他們認為,隻要不懈地追求,可能性就會與自己相遇。直覺型珍視想象和靈感,最終會成為提出新觀點、處理項目和解決問題的專家。

思考是判斷的一種方式,它是邏輯性的、有意識地避免個人意誌的。它不包括大腦所有的有意識活動,因為,其中很多是直覺的產物。思考通過因果關係進行分析,並且區別真和假。判斷的另一種方式是情感,它是有意識的和具有個人特性的,並且是基於個人價值觀的。情感區別有價值的和無價值的、價值高的和價值低的東西,並且保護情感型最珍視的東西。盡管情感判斷型具有個人特性,但並非是個人中心的,在可以獲悉或可以推斷的情況下,它在很多時候也會考慮他人的情感。情感不應該與激情混淆,榮格將情感稱作理性精神活動過程。

思考型擅長於具有邏輯聯係且不帶難以預測的人類反應的事物(如機械)。思考型自身是邏輯的、客觀的和連貫的,他們傾向於通過分析和衡量事物,包括不令人快樂的事物,然後再作出決定。

情感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具有同情心、讚同心和得體性。在作出決定時,他們傾向於考慮相關的個人價值觀,包括他人的價值觀。

上述4種精神活動過程:感覺,直覺,思考和情感,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天資。為了處理今天的事物,為了塑造美好的明天,發展和使用這4種精神活動過程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人們自己的手中。

19.1 通向出類拔萃的個人之路

每個人都應該認識自己的偏好:感覺還是直覺,思考還是情感。根據人格類型理論,偏好是天生的,但正如家長試圖將習慣左手的孩子糾正為右手,他們也試圖將感覺型的孩子改變為直覺,或思考型的孩子改變為情感型,以適合家長自己天生的偏好。對此應該堅決反對,否則,這種壓力會對個人天資的正確發展造成嚴重幹擾。

判斷型和感知型的人天生地偏好於決定自己發展的方向,使自己能夠得到最充分的、最有效的和最滿意的發展。當人們有意使用其最喜歡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來很好地完成了某件事,這些過程自身也得到了發展。他們會情不自禁地使用這兩種精神活動過程來做一切事情,但卻不考慮對目的是否恰當。

在人格類型的發展中,認識到在某種情景中某種過程比另外一種更恰當,這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沒有這種認識,人們不會有意識地關心和注意他們使用的是什麼過程。當人們認識到,在對事實的觀察收集上,感覺比直覺重要,在尋找可能性上,直覺更重要,或者,思考更適合進行組織,情感更適合人際關係,這時,他們就掌握了在不同的領域有效使用天資的關鍵。

人格類型的充分發展涉及到熟練使用主要精神活動過程,該過程主宰其他3個過程,並且確定生活的主要目標。人格類型的發展也有賴於熟練使用輔助精神活動過程,這對人格的平衡非常重要,因為它會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感知的類型提供判斷過程,或者,對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判斷的類型提供感知。最後,人格類型的充分發展要求學會使用兩種沒有得到偏好的和發展不充分的精神活動過程。

發展不充分的精神活動過程總是一個需要麵對的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妨設想為一個家庭,有感覺型,直覺型,思考型和情感型的4個人居住在一個屋簷下。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如同家庭的主人,輔助精神活動過程的權利僅次於他,它們相互補充,並且互不幹涉對方的領域。但在大多數情況中,兩個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精神活動過程會有不同的觀點,因為其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的行動計劃和不同的判斷類型。

希望用拒絕傾聽的方式來處理這兩個不同的觀點不可能解決問題,而隻會束縛心理的活動過程,就像囚禁在土牢中的奴隸。如果這兩個不同的觀點被壓抑到某種程度,它們最終會爆發,並且以激烈反抗的方式出現在意識中。因為當偏好的過程在發展的同時,它們被忽略了,它們沒有成熟,不能夠提供深刻的見解。

應該將發展不充分的精神活動過程像家庭年幼的成員那樣接納它們,在作出決定前,它們有權利說出自己的意見。如果給它們的任務是能夠使用其天資,如果它們的努力得到認可,它們的工作得到承認,那麼,它們就會像小孩那樣逐漸成長,它們的工作也會逐漸進步。

→感知的使用

一種決定的準確性,即一種判斷,不會比其所依賴的信息的準確性更完善。有時會出現感知的使用,有時會出現判斷的使用,並以此順序出現。事實上,最完美的決定依賴於感覺和直覺。

每一種類型的感知都有其恰當的、不可或缺的使用方法。在實際事務中更多的使用感覺是在於其對真實的現有情景的意識,和對相關事實的把握。對感覺和直覺型來說,最需要培養的過程是感覺過程中對事實的尊重。盡管直覺型天生對可能性比現實更感興趣,但直覺型如果走向極端,忽略事實和事實所附帶的局限,他們也會犯下大錯。不能正確地接受和處理現實的事物會使直覺型的可能性化為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