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良好人格的發展(1 / 3)

Lianghaorenge De Fazhan

每一種人格類型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例子,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群體,都有成功者和失敗者,都有君子和罪犯,都有英雄和罪犯。不同的人格類型都有從不同的角度犯錯誤的可能。當內傾型的人違反道德倫理,很可能是明知故犯和出於極度氣憤。掌握一個項目的外傾直覺型的人,和帶有確定目標的外傾判斷型的人,會認為目的決定手段(目的可能是無私的,如一位情感型的女性從雇主那兒偷東西送給貧苦者)。最容易犯錯誤的人格類型是外傾感覺型,其錯誤包括對環境因素不加思考的衝動,和選擇錯誤的朋友和夥伴等。在極端的情況下,他們會缺乏足夠的內傾性和直覺見解力來提醒自己遵循最基本的原則,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力來警惕和約束自己的衝動。

如同第九章所描述的那樣,普遍行為模式可以適用於每一種人格類型,但是,每一種人格類型的長處隻有在該類型得到充分發展才能夠具體化。否則,人們隻會繼承其人格類型的弱點而別無所獲。

16.1 良好人格發展的基本因素

在正常的人格類型發展中,兒童會經常使用其偏好的精神活動過程,並且對其越發熟練,但會忽略其相對的精神活動過程。在對所偏好的精神活動過程越來越熟練的掌握中,兒童就獲得了該活動過程的特質。所以,一個兒童的人格類型被其使用、信賴和發展最充分的精神活動過程所決定。

盡管其所偏好的精神活動過程本身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僅僅隻有它對社會是不利的,不全麵的,或者,最終對個體是不全麵的,因為缺乏平衡。

主要精神活動過程需要次要的或輔助的精神活動過程補充,由它來處理被主要精神活動過程忽略的部分。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判斷型的,次要或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就要補充感知活動,或者相反。如果主要精神活動過程是內傾型的,次要或輔助精神活動過程就要補充外傾型的過程,反之亦然。

因此,良好人格類型的發展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充分的但不是平均的判斷型和感知型精神活動過程的發展,其中一個是主要的。其次,充分的但不是平均的外傾和內傾態度的使用能力,其中也有一個是主要的。

當這兩個條件得到滿足,一個人的人格類型的發展就得到了很好的均衡。根據人格類型理論,均衡並不意味著是兩種精神活動過程和兩種態度的相等,而是表示某一過程或態度處於支配地位,另一過程或態度處於是提供幫助的而非競爭性的輔助地位。

對輔助性精神活動過程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缺乏判斷的感知是沒有支撐的,缺乏感知的判斷則是盲目的,缺乏外傾的內傾是不切實際的,缺乏內傾的外傾則是膚淺的。

還應該明白,對每個人來說,某一精神活動過程和態度的能力必須從屬於另一精神活動過程和態度,隻有在對相對立的過程和態度作出選擇後,任何一種精神活動過程和態度的能力才能夠得到充分發展。

16.2 對相對的過程和態度作出選擇的必要性

判斷和感知的能力來自專門化,來自根據對立的成對精神活動過程的選擇。其中一個對立的過程必須被“關閉”,以讓對立的成對精神活動過程中的另一個得到發展。

同時發展感覺和直覺的能力猶如同時傾聽兩個波長一樣的電台的廣播。如果耳朵旁有感覺的聲音,人們就無法聽到直覺的聲音,而當傾聽直覺的聲音時,也就不能獲得感覺的信息。這兩種感知都會是不清楚的,不會引起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

同樣,如果人們不能關注於思考或情感,其決定就將在兩種判斷精神活動過程之間搖擺,兩種判斷精神活動過程中沒有一種足以被使用來解決問題。

兒童會隨意使用4種精神活動過程,直到他們能夠作出區別。兒童的這種區別能力的開始時間也有差別,有的要晚得多,在精神活動過程發展最不充分的成人中,其精神活動過程與兒童相似,所以他們不能對事物進行成熟的感知和判斷。即使在精神活動過程發展充分的成人中,相對來說,其使用最少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也與兒童相似,所以,其效率在於他們所偏好並熟練使用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

16.3 能熟練使用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的分級差異

能熟練使用的兩種精神活動過程可以得到同時發展,因為其不是對立的。其中一個精神活動過程總是感知型的,另一個是判斷型的,所以不會產生對立。盡管它們相互補充,但總有一個處於優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