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推薦序一:同為“80”後(1 / 1)

“80後”一詞,在日本是不存在的。我想,不是因為它不是個問題,或許,中國人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中國的國情太複雜了。

在日本,年輕人也被諷刺。有個說法叫“若者(Wakamono)”,意思是“年輕人”。一般是隻有大人(中年人)帶著令人不舒服、不帶有任何建設性的語氣說,“現在的若者怎麼不好好學習,有的還變成宅男,一點責任感和鬥氣都沒有。我們年輕的時候……”

就這樣草率地拿出“若者”發泄自己平時工作生活上的不滿與壓力,這是日本大人的常態。的確,在老齡化現象不斷加深的日本社會上,年輕人如何度過青春,麵向未來,是個牽涉到國家生死的關鍵問題。因此,大人們才帶著一點點嫉妒的口氣談論年輕人。對此,帶著朝氣和脾氣的年輕人表現出一點點叛逆的精神,更不聽話,還是,默默奮鬥?

我在想,中國的大人和年輕人的關係也是否如此?

畢竟是異國他鄉的事情,我也不多幹涉內政。但作為觀察者,至少可以肯定的是,“80後”這個充滿“階級鬥爭”色彩的詞彙登場,本身意味著中國年輕人的責任重大,其心態和走向必將決定中國的未來。未來是青年的。

之所以社會如此地諷刺,甚至痛罵“80後”,一方麵是他們在期待你們,另一方麵是他們在嫉妒你們。畢竟,中國80後生活在國家已經走向改革開放這一高速發展時期,享受著相對或日益豐富的物質文明。這一切,那些正罵的人們在青少年時期未曾享受過。

“蝸居”也好,“蟻族”也罷,這些新概念的出現以及國人對此的熱烈討論,是讓我感到新鮮的。因為,若在日本,或在香港發生,它們不會成問題。眾所周知,香港年輕人“蝸居”天經地義。東京生活也是如此。我一個東京大學畢業,目前在高盛集團工作的哥們兒每天工作20個小時,住在東京最貴的六本木,一個月的房租費大概20萬日元(15000元人民幣左右)。我說這麼貴,應該很大吧。去了之後才發現,竟然隻有20多平米。

“蟻族”還有點北京特色。這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收入與物價的失衡,大都市生活的成本以及由此產生對未來的不安等現象有緊鑼密鼓的關係。我很敬佩“蟻族”及其龐大的後備軍。他們與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工不同,他們有智力和體力,毅力和耐力,有自己的知識體係和生活方式,對於社會問題,甚至國家大事,也保持著相對敏感的神經。但願他們的未來光明正大。

前些時間,我上了竇文濤主持的《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談的是“80後”和“蝸居”。我在節目裏說到,“80後本來就是個蝸牛,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然而,不經頭腦說出來的一句話後來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年輕人買房等於謀殺未來。”

我並不是否定或反對年輕人買房子,深知不管多不合理,多不人道,買房對絕大多數中國80後來說是獲取“安全感”的唯一途徑。我隻是表示懷疑,付出那麼多成本“換來”的安全感是否很虛偽?隻有房子才能找到結婚對象的男人是否很虛弱?為買房而奮鬥這一倒過來的邏輯是否很虛假?

唯一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我們都是“80後”。

加藤嘉一

2010年4月15日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