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白齊紹言(1 / 2)

“齊紹言,三字經的頭兩句是什麼?背與夫子聽聽。”麵色嚴肅的蕭老夫子一手摸著胡子,另一手拿著長長的戒尺,站在了齊紹言的麵前。

“人之初,性本善。”時年七歲的齊紹言慢騰騰的站起身,脆生生的回道。

蕭老夫子滿意的點點頭,接著問道,“後麵一句呢?”

後麵一句?齊紹言漲紅了臉,兩隻小手下意識的背在了身後。張張嘴,結結巴巴的回道:“性...性...”

“性什麼?”蕭老夫子的麵色轉陰,眼中明明白白的露出了不喜。六歲進私塾,時隔一年還是背不住三字經的頭兩句。孺子不可教!孺子不可教啊!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幼不學,老何為?”坐於一旁的秦子仲,搖頭晃腦,琅琅上口的背完了三字經的頭三段。

霎時間,書屋內一片嘩然。十幾二十個小男孩皆是不約而同的看向坐著不動的秦子仲,麵上無一不是羨慕和欽佩。

沒想到一向喜歡欺負他的秦子仲竟會出口相幫,免去他被老夫子打手心之苦。齊紹言驚愕的扭過頭,滿眼感激的看著身旁的秦子仲。

“背得好!”靜靜的聽完秦子仲的背誦,蕭老夫子滿臉讚賞,揚聲誇道。

“都是老夫子教得好。”眼中稍顯自傲,年僅八歲的秦子仲卻是站起身,躬身行禮。

“小小年紀便不驕不躁,勤奮好學,不錯不錯。”看著秦子仲的恭敬舉動,蕭老夫子更是欣慰。同樣是六歲被送入寧賢私塾,秦子仲卻是聰明機智,記性甚好,著實乃寧賢私塾近三年新收的一眾學生中最為出彩的一個。

寧賢私塾,寧賢莊內唯一的私塾。風風雨雨的過了幾十年,已算是小有名氣。現今的寧賢私塾內有兩位夫子。蕭老夫子教導初入私塾不到三年的孩子,即六歲到九歲的學生。蕭老夫子之獨子蕭默騫,寧賢莊唯一一位考得功名的蕭秀才,則是專門教授私塾內九歲至十三歲的學生。

寧賢私塾的學生過了十三歲便可離開私塾,努力考進位於洛和鎮的洛和書院。洛和鎮距離寧賢莊三十裏外,乃金陵國赫赫有名的一大城鎮。若是能進得大名鼎鼎的洛和書院,寒窗苦讀四五載乃至七八載,自將有望考取功名,出仕為官。

而蕭默騫,便是出自洛和學院的學子。雖然蕭默騫僅是考得秀才之名,蕭默騫的同窗好友兼大舅子於喬安卻是當年的進士出身,如今更是已官拜金陵城布政使。僅此一人,便可見得洛和書院之莘莘學子及頗富盛名。

當然,不得不提一下,蕭默騫之所以隻得了秀才之名,並非因其學識不夠,而是因其根本未參加當年的鄉試。彼時蕭默騫和於喬安二人乃洛和書院學識最為淵博的學子,也是最有可能得下功名的耀眼學子。然而卻因蕭母病逝,忙於奔喪的蕭默騫心神俱疲,終是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科舉功名。

旦夕禍福,古人誠不欺我。雖然蕭默騫因禍未再繼續考取功名,卻憑著其守喪三年的孝心擄獲了於喬安的小妹於巧夕的親睞。

於家乃洛和鎮上顯赫一時的商戶大家,家有三兄妹:大公子於喬安,二公子於喬得和三小姐於巧夕。因著蕭默騫與於喬安的交情,因著蕭默騫眾所周知的學識及至孝之心,於家長輩並未多作為難,反而是雙手奉上陪嫁,將嬌生慣養的於家三小姐嫁到了寧賢莊。

寧賢莊人傑地靈,良田豐產。勤勞苦幹的村民們皆是家境殷實,不愁吃穿。單看眾家孩子皆能如願進得私塾便可知曉其中一二。

蕭家世代書香門第,算不得富貴大戶,也是門風清白,頗有積蓄。家中的掌勺廚娘和看門老漢,也是在蕭家呆了多年的下人。再加上於巧夕嫁到寧賢私塾時帶上的陪嫁丫頭和粗使婆子,蕭家無疑成為寧賢莊最為排場的莊戶。

而寧賢私塾,也愈發的開始出名起來。即便是附近村莊的百姓,亦開始將自家孩子送來寧賢私塾。如此一來,寧賢私塾每年都有孩子被送來。學生多了,參差不齊的水平也就顯露出來了。就像此刻,聰明如秦子仲,愚笨如齊紹言,兩相對比之下更是彰顯的淋漓盡致。

誇完秦子仲,蕭老夫子扭過頭再對上滿臉無辜的齊紹言時,止不住的火氣頓生:“齊紹言,出去站著。”

“是。”齊紹言張張嘴,想說什麼卻在看見蕭老夫子萬般不喜的臉色後閉上。輕手輕腳的拿起桌上的書,在所有孩子的嘲笑眼神中,默默的走出了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