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飯店幹活兒的時候,我覺得開飯店很容易,可真正自己幹了才知道原來什麼都不容易。
我雇不起人,有一個階段從采購到炒菜上菜再到收錢洗刷碗筷什麼的全部都是我一個人幹,後來我夫人和大兒子晚上沒事兒的時候也來店裏幫忙,那些日子雖然累,但每天看看這一天的收入,又覺得自己的堅持並不是白費。
這麼折騰了兩個月,我發現不雇人是不行了,我妻子說與其外麵雇人,那還不如她辭職過來幫忙,反正這一個月賺的比上班大半年都多,班上不上也沒什麼意義了,我覺得可行,便讓我妻子也辭職和我一起幹。
我飯店生意越來越紅火,賺得多了,就想起了擴大經營,後來我們那一家紡織廠倒閉,他們臨街有一座四層小樓被我相中了,我拿出了所有錢,將那個小樓盤了下來,又借錢重新裝修了一下,開了我第一家酒店。
由於當時我們那的大型酒店比較少,很多人辦紅白喜事宴請賓朋都去我那,我半年的時間就回了本,一年之後我就看了第二家酒店,五年之後我走了出去,將我的酒店開到了更多城市。
不過那時候的我因為剛剛改革開放不算太久,接觸了很多國外的新鮮事物,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我拜金,我崇尚奢侈生活,並極度向往自由,於是辦了綠卡,拿著從國人手中賺來的錢,去了當時我心中的天堂——mei國,不過在那邊呆的久了,我才發現原來老美所謂的自由min主也是建立在製度監管的基礎上的。
我向往的那種真正的無拘無束生活根本是不存在的,並且去了那邊我才發現,就算我有錢,可我的祖國不強大,我依舊隻能是個三等公民,當時RB人有錢,中國人則是窮困落後的代名詞,走在外麵RB人會得到應有的尊重,而我們很多時候得到的則是一種異樣的目光,於是我帶著我的家人又回到了祖國,不過當我懂得這些的時候,我的孫子都已經降生了。
我是在我的孫子降生之後,才產生的社會責任感,我首先做的事情是給我的員工們加薪,讓他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然後我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當中,不過老實說,當時的動機並不純粹是為了回饋社會,除了這個之外,我也有想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博個好名聲的想法。
你到了我這個歲數,可能就會想通一些事情了,人這一輩子包括這幅皮囊在內,所有的一切你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一能留下的就是名聲二字,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流芳百世,但也不希望有那麼一天自己撒手走了,很快就被人淡忘,所以當初我的慈善也是有私心在裏麵的,但不管怎麼樣我做了,不過做了這些事情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心情好多了。
我依舊喜歡一些奢侈品,喜歡古玩字畫這些燒錢的東西,喜歡追求所謂的高端生活品質,但同樣我也會去關注那些山區上不起學的孩子,去關注那些老無所依的人們。
錢給我帶來的是快樂,錢同樣也給他們帶去了快樂,這種快樂讓我意識到錢的重要性,有人說我是慈善家,賺錢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其實我沒那麼高尚,我賺錢隻是想讓大家,讓我自己高興起來,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而已,我會盡我所能幫助那些我認為需要幫助的人,但同樣我不會因此放棄我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人首先要讓自己過好了,才有心思去琢磨如何讓更多的人也過上好日子,如果你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那你就算想去幫助別人,所能做出的事情必然也是有限的,這就是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能有不對的地方,但我很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