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可控的風險就要賭一把(1 / 1)

未來的風險我是有數的。

有人覺得恒大過不去這一關,他們不了解恒大。我隨便賣幾個項目不就過來了?再困難,金融危機再延長一年,我再賣幾個項目不又出來了?比如我預售,我套現,不是出來了?但是這兩件事我都沒有做。為什麼?我們的情況,離他們所想象的還遠著呢。

——許家印在2009年恒大上市之後的談話

【背景分析】

2007年,恒大決定在上海啟東拿地。這塊地當時沿海,有一定風險,而且當時上海到啟東的大橋也還沒有開通。許家印知道:“這裏的土地是填海來的,如果來一個潮汐,就可能將土地淹沒了。”但恒大經過評估認證後認為項目可行,因此果斷拿下了啟東地塊。對於許家印來說,沒有風險的事也意味著沒有發展,雖然這步棋走得有些冒險,還有點賭博的意味,但隻要他自己心裏有數,風險可控,便會去做。

在媒體眼中,許家印也是個豪賭之人。2008年,人們總是在討論恒大與國際基金的對賭,許家印隻是笑笑不承認,他說:“這不叫對賭,恒大未來的發展我是有數的。”

也有人說,許家印是一個“有限的冒險家”。所以稱“有限”,是因為他不會輕易冒險,但是鄭裕彤不這麼認為,他說:“許主席這個人好衝擊,我看好他。”

【拓展透析】

據說,許家印當年在廣州中達做珠島花園項目的時候,第一年做項目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他竟然選擇了把自己的錢全部投進去。一般人不敢這樣做,但這是許家印一貫的風格,果斷,敢做。

股票大亨巴菲特說,跟著風險走,隨著風險摸,你的投資就會成功。因為,財富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敢於冒險,不斷地進行投資,不斷增長財富,同時也要把握住不同的機遇。

作為一名成功的證券投機商,霍希哈從不魯莽行事。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的。霍希哈的決定性成功來自開發加拿大亞特巴斯克鈾礦的項目。霍希哈從戰後世界局勢的演變及原子武器的巨大威力中感覺到,鈾將成為地球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於是,從1949年到1954年,他在加拿大的亞大巴斯卡湖買下470平方英裏的土地,他認定這片土地蘊藏著大量的鈾。亞特巴斯克公司在霍希哈的支持下,成為第一家以私人資金開采鈾礦的公司。然後,他又邀請地質學家法蘭克·朱賓擔任該礦的技術顧問。

在此之前,這塊土地已經被許多地質學家勘探過,分析的結果表明,此處隻有很少的鈾。但是,朱賓對這個結果表示懷疑。他竭力勸說許多公司進行勘探,但是都遭到了拒絕。而霍希哈在認真聽取了朱賓的詳細彙報之後,決定冒險投資。

1952年4月22日,霍希哈投資3萬美元勘探。在5月份的一個星期六早晨,他得到報告:在78個礦樣中,有71塊含有品位很高的鈾。朱賓驚喜得大叫:“霍希哈真是財運亨通。”的確,霍希哈的冒險得到了豐厚的回報。1952年年初,這家公司的股票尚不足45美分一股,但到了1955年5月,也就是朱賓找到鈾礦整整3年之後,亞特巴斯克公司的股票已飛漲至252美元一股,成為當時加拿大蒙特利爾證券交易所的“神奇黑馬”。而霍希哈也因為鈾礦的發現,躋身世界富豪之列。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許多事很難分清成敗可能性的大小,這時候選擇繼續就是冒險。而商戰的法則往往是風險越大,賺錢越多。

做生意的同時,也是在“管理風險”。一個人的生存本身需要有很強的風險管理意識,當危機來臨時,要準確把握危機的來勢和大小。這種事關生存的技巧一旦形成,用到生意場上就能遊刃有餘。很多時候,商人正是靠準確地把握這種風險之機而得以發跡的。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通常可以把危機轉化為賺大錢的機會。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做大,所麵臨的風險都是長期的、巨大的和複雜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風險,如財務風險、人事風險、決策風險、政策風險、創新風險等。要想成功,就要有“與風險親密接觸”的勇氣。不冒風險,則與成功永遠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