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龍刀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不是亂世,不出英雄,若是亂世,怎能沒有恩怨。
黃巾起義、桃園結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往事曆曆在目如夢如煙,明爭暗奪、爾虞我詐、悲歡離合、兒女情長,青梅煮酒論英雄,訴不盡功與過,說不清是與非,紛紛擾擾,千百年後,一切轉成空,唯有傳說留世間。
第1回:漢室衰敗,禦龍現世
1、古語有雲: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漢王朝曆經了四百多年的興衰榮辱,終於即將走到盡頭了,大漢初年那斑斕盛開的瓊花早已隨風凋零,不見蹤跡。(傳說瓊花開花是盛世開始的祥兆)人們將要迎來一個烽火連天的新時代,一個三國鼎立、英豪輩出的亂世,一個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書寫曆史的時代。
公元184年,即東漢漢靈帝建寧16年是一個民不聊生、暗無天日的年代。一個王朝的衰敗大都源於內部,大漢王朝也不例外,外戚、宦官專權,雙方鬥爭不休,互相排除異己、禍亂朝綱,國勢日趨疲弱。由於對西羌的戰爭10年間都未結束,開銷巨大,徭役兵役都很繁重,土地兼並現象嚴重,百姓叫苦不迭。也許是天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全國幹旱、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反增。當時貧苦百姓的處境非常悲慘,沒新米吃,隻能吃黴米,沒黴米吃,隻能吃樹皮,所有吃的東西都沒有了,隻有吃人。據記載當時村莊橫屍遍野,百姓異子相食,場麵非常淒慘。當人們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時,就隻有揭竿而起。
終於,在公元184年,大漢滅亡的號角吹響了。
公元184年2月,太平道道主張角發動信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由於起義軍頭綁黃巾,故史稱黃巾起義。禦龍刀的傳奇故事便由此開始。
傳說漢武帝與梁王劉武爭奪皇位時,差點在外出微服時被人暗殺,幸得大俠郭解挺身相救,才渡過此劫。漢武帝對此事一直銘記於心,登基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郭解,以求報答救命之恩,封萬戶侯,賞黃金千兩並禦賜寶刀。郭解不肯來到長安受封賞,但郭解一族其它的人卻對權勢趨之若鶩,接旨後連夜趕往長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郭解的弟弟郭亮當上了長安令,郭解全族大部分人遷至長安居住,郭家從此風光了10年,其間享盡榮華富貴、顯赫一時。
那寶刀由於是真龍天子禦賜寶刀,故名禦龍刀,從此成為郭家的傳家之寶。傳說中禦龍刀吹毛斷發、削鐵如泥,拿出此刀就如同金龍現身,寒光閃閃,十分刺眼,所以禦龍刀不用時一般用布包著。世間見過禦龍刀的人寥寥無幾,傳聞江湖中有人為見此刀散盡家財,仍然難以一睹真容。
言歸正傳,那郭解為人忠肝義膽、仁德兼備,俠義之名遠播四方,但伴君如伴虎,由於當時郭家勢力過大,而弟弟郭亮又貪贓枉法,終被武帝滅族。郭解因為沒有搬去長安,躲過一劫。從此,郭解隱姓埋名,禦龍刀便隨著郭家一起銷聲匿跡。
雖然郭解一族被武帝所滅,但郭解並沒有去找武帝尋仇。因為他知道郭亮問斬,郭氏一族被誅是他們自食惡果、咎由自取。但郭解對於弟弟郭亮之死仍然難以釋懷,因此立下訓言,若非天下大變,漢室垂危,絕不可為漢官;但為報武帝之恩,如若漢室垂危,必當責無旁貸,竭盡所能,剿滅漢賊,匡扶大漢。
轉眼間,200多年過去了,漢室在盛開之後,逐漸開始凋零。東漢末年,太平教教主張角,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號令,拉開了漢室衰亡的序幕。
黃巾起義的戰火燒遍了整個大漢。禦龍刀即將重現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