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每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每個人都想讓生命流光溢彩,讓事業飛黃騰達,可無論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又有多少人能對自己過去不後悔呢?
可能微乎其微。即使是人中之龍鳳,也會有那麼一兩件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在記憶深處,如一道傷疤,稍有觸碰,就絞痛不已。於是有人發出慨歎:人的一生真不容易,而明明白白過一生似乎更是難上加難。
要想做個明白人,遊刃有餘地駕馭人生,在大方向上,在人生轉折點上,都毫無差錯,的確需要很多做人做事的技巧和藝術。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可能無法改變客觀自然,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因素,盡量避免做糊塗事。
不辦糊塗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些是糊塗事,哪些做法不糊塗?當然,這不是沒有規律可循。
人的一生一定要有計劃,沒有計劃的人生將顯得毫無頭緒,參差錯亂。人生如白駒過隙,凡事事都要條分縷析,則勢必在浪費生命。因此,做個明白人,一定要勤於思考,精於謀劃。大凡一個人得過且過、無所用心便無所作為;心不到位,即使做事也是事倍功半甚至把好事辦壞。一事當前,目標、計劃、方法、路徑等都要靠人用心去設計。
另外,明白人做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孟子·離婁下》裏有句話說得好:“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意思是說,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的精力有限,時間全用在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或者錯誤的事情上,那麼用來做有意義事情的時間就被擠占了,再明白的人,也難免辦糊塗事。
不辦糊塗事,必須要心機靈巧、處世方圓,以最能贏得人心的方式去處理人際關係,把各種難以調節的事情處理得圓滿融洽。這是明白人的處世之道,因此,他們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的事,最後達到成功之目的。
所謂“心機靈巧、處世方圓”,總結起來隻一句話,那就是“糊塗看世情,聰明一顆心”。也就是說,做個明眼人,識時務,但切忌做“機關算盡”的聰明人,該裝糊塗的時候不糊塗,那麼必然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明白人做事都力求恰到好處、適可而止。所謂恰到好處,是指辦事要把握分寸不偏不倚。這就需要在一些細節上下工夫,比如裁衣,多一寸會顯得肥,少一寸會顯得瘦,因而古人說:“衣不差寸。”適可而止,是指辦事不可太過,過猶不及。譬如“得饒人處且饒人”、“滿則溢”等便是如此。
人活動於社會人群中,必然要和各種人交往。有些人可能讓你順風順水,揚帆遠航,這些人都是你的朋友;有些人可能給你明槍暗箭,糖衣炮彈,這些人都是你的小人;還有些人,與你相依為命,風雨同舟,這些是你的親人。不同的人,你要學會區別對待。當然,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你要力求多交朋友,把小人、敵人都轉化成朋友,為達成人生的大目標積累人脈。
在所有人中,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才是生命的主角,一切的精彩都源於你這個主體,因此,要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本書借鑒了古人的經驗教訓,結合了現在的社會環境,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故事分析,總結出既實用又有效的人生定律,希望能讓有些糊塗的人能夠大徹大悟,從此改變一些不良習慣,步入明白人的人生軌道,明明白白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