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尹門貴女(1 / 3)

公元370年是前秦建元六年也是前燕建熙十一年。這一年的四月,北方烽煙再起,由苻堅所建立的前秦派兵東征慕容氏政權前燕。而在我國史書上通常以南方的東晉政權的年號來稱呼這一年為東晉太和五年,從這複雜的年號就可以對當時多國並存的情況有所了解。世道離亂中百姓的生存狀態也是可想而知。

北方另一政權前涼此時的年號是升平十四年,皇帝張天錫是前涼文王張駿的小兒子,也是謀權篡位的一個君主,公元363年8月,因為位高權重,引起當時前涼君主張玄靚的猜忌,於是先下手為強,讓手下趁夜率兵闖進王宮,殺掉了張玄靚,對外宣布皇帝暴斃,二十五歲的張天錫自稱使持節、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成為前涼的君主。當時北方諸政權中,以前秦最為強大,而張天錫心向東晉,公元366年宣布與前秦絕交,引起了前秦的不滿,屢次派兵征伐。對於在對前秦鐵蹄的恐懼中等待一戰的前涼來說,君臣上下都心知肚明,前燕的戰火早晚會蔓延過來。不過既然還有短暫的苟安時間,誰又會去想那麼遠的事情?故而前涼都城姑臧(屬今甘肅武威)依舊一片升平景象。

姑臧是涼州的治所,位於甘肅省中部,是河西走廊的門戶,重要的交通樞紐,南接蘭州,北通敦煌,有“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稱,是西域的軍事與商業重鎮。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底,氣候幹冷,姑臧城門大開,守衛的士兵們都穿著棉衣,略有些懈怠的檢查著西域各地商隊的往來文書。西域因為有著各個民族的居住,彼此之間文化交流、商業往來甚至各族通婚早就已經是常態。這時,一支全是胡人的商隊由城裏向城門行來,這商隊規模不大,僅有六人,帶著三匹駱駝和三駕馬車。這支商隊出現之後,城門的暗影裏忽然站起來幾人,不動聲色的觀察著他們。商隊來到城門口,領頭的是個精壯漢子,三十五六歲年紀,拿出文書遞給城門守衛,一邊態度恭謙的點頭哈腰,一邊用著並不熟練的漢語和士兵說著話:“軍爺,我們是高昌來的商人,販一些絲綢和瓷器回去。駱駝背上背的是絲綢,瓷器怕碎,就包好放在馬車裏。”

士兵看了一眼文書,確認沒什麼問題,揮手放行:“走吧。”領頭的漢子明顯鬆了一口氣,招呼商隊出城。這時身後傳來一聲斷喝:“陳七,李八聽令。關城門!一個也不許放走!”漢子回頭,已經有十騎官兵拿著明晃晃的武器圍了上來,他臉色驟變,對著商隊裏的其他人用不知何族的語言大喊:“快,我們衝出去!”

城門過於巨大,關起來極為緩慢,漢子已經衝到了城門邊,商隊裏的其他人卻還在有些不舍的看著駱駝和馬車,官兵已經拔刀砍殺過來,商隊的其餘五人明顯不會武功,立刻受傷的受傷,被擒的被擒。領頭的漢子站在城門的陰影之中,隻需要一步就可以逃走,他卻情急之下跑轉回來,躍上一匹商隊的馬,揮刀砍斷馬匹與馬車之間的連接繩索,從地上撈起一個瘦弱的少年,夾到馬上放在身前,再次往城門處逃去。官兵精心布了這個局,哪裏能讓首犯逃走,正要放箭,為首的軍官下令:“要活口,不要射要害。”箭矢如雨一般飛出,漢子手裏已經多了把短槍,應該是早就藏好的兵器,他也不回身,左手夾著少年,右手用短槍把箭矢一一撥開。

軍官喝了聲彩:“好身手!”眼看馬頭已經出了城門,就要讓這兩人逃脫,軍官手中的套馬索飛了出去,正套中漢子的脖頸,漢子拚命掙紮卻沒想到官兵力氣奇大,根本無法掙脫,眼看就要被拉下馬來。漢子雙手不再和繩索糾纏,而是把少年橫放在馬上,又抽出腰帶將少年纏在馬背上以防墜落,他手速極快短短數秒,就做了這許多事情,在被拉下馬的一瞬間,漢子雙臂伸出,在馬屁股上狠狠推了一下,馬匹加速,帶著少年奔出城門,眼看要消失在荒野之中。

軍官帶人追出,少年和馬匹的身影已經消失在夕陽之下。他揮了揮手:“我等未帶駿馬,追不上了。還好首犯已經擒獲,料這少年也興不起什麼風浪。”軍官騎在馬上俯視地上,那漢子還在地上躺著,一直看著城門方向,不由得心中一動,問那漢子:“剛才你拚死放走的是你何人?”那漢子說:“是我親弟弟。”軍官目光中閃過一絲不忍,之後冷笑:“隻有你有親人?被你們抓走的那些女子就沒有親朋好友,沒有人會為她們不知流落何方而傷心落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