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最後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能夠赤手空拳同野獸格鬥,曾倒拽九牛,以手托梁換柱而麵不改色。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但是長期的戰爭消耗巨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增添了人民的痛苦。

紂和夏桀一樣,隻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裏麵;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钜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裏,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加重了平民奴隸的負擔,人們抱怨連天,一些諸候國也奮起反抗紂王的沉重剝削。紂王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候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就是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活動。後來,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蚮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蚮父的孫子姬昌(後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許多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到姬昌年邁的時候,周國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商國,使得“天下三分,其二歸周”。但是,周文王並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不幸患重病去世了。

這樣,滅亡商湯的大業就落在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的肩上。姬發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為師,並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睪(音shì)作他的助手,繼續整頓內政,擴充兵力,準備討伐商紂。

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地方,舉行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來到盟津會師。大家都向武王提出,要他帶領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認為時機未到,檢閱結束後又回到豐京。

這時候,紂的暴政越來越殘酷了。商朝的貴族王子比幹和箕子、微子非常擔心,苦苦地勸說他別這樣胡鬧下去。紂不但不聽,反而毫無人性地把叔父比幹殺了,還叫人剖開比幹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來,說要看看比幹的心是什麼顏色的。從此,紂王周圍的大臣再也沒有敢進諫的了。賢臣箕子裝作發瘋,總算免了一死,被罰作奴隸,囚禁起來。微子看見商朝已經沒有希望,就離開別都朝歌出走了。朝中的大臣太師疵和少師強帶了商朝的祭器樂器,紛紛投靠周武王。

公元前1027年(一說公之前1057年)正月,武王聽到探子的報告,知道紂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發兵五萬,請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帥,周公旦、畢公高輔佐,渡過黃河東進。到了盟津,八百諸侯又重新會師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舉行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紂殘害人民的罪狀,鼓勵大家同心伐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