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有個聰明的男孩子每天隻想著考取博士,每次在用功之前,也都會念叨很多遍,但是最終麵對他的卻是失敗。總之,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舍與不舍的結果是如此的懸殊。
有兩個人去大沙漠中尋寶,幸運的是,這兩個人都找到了很多鑽石,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多。
於是,其中一個人隻將兩顆鑽石裝進了自己的羊皮袋,然後就輕鬆地上路了,心想:“這兩顆鑽石足以讓我的全家一輩子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我今生知足了!”就這樣,幾天以後,這個人開心地走出了沙漠,和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而另一個人卻將自己的羊皮袋塞滿了鑽石,不僅如此,還塞滿了自己的衣服兜,然後也上了路。可是,沒過幾天,他便覺得身上的鑽石一天重於一天,同時自己身上的幹糧也一天少於一天。每當他感到很累的時候,他就很想扔掉這些鑽石,可是每次他都因為舍不得,隻得放棄了這個想法。
最終,這個羊皮袋裏裝滿鑽石的人沒能走出沙漠,就累死在半路了。
故事告訴我們:麵對鑽石,一個人僅選擇了兩顆鑽石就輕鬆上了路,很快走出了沙漠;而另一個人卻選擇用羊皮袋裝滿鑽石,疲憊地走在沙漠裏,最關鍵的是,在需要他做出“棄掉”這一選擇時,他依然顯得很不舍,可正是因為這個“不舍”才使他喪了命,如果他從一開始就選擇簡單上路,或者在半路上及時舍掉一些鑽石,他一定也會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總而言之,舍和不舍即在一念之間,兩種不同的結果對比起來,卻是這麼的懸殊。我們每個人在實際生活中,一定要學會適時舍棄,因為正確的舍棄能使我們直達成功。
不得不說,舍得是一門藝術性哲學,是一種智慧性的選擇,是一種懂得忍耐的承擔,一種為人處世的學問,也許,我們在舍棄時是糾結、痛苦的,但是,之後的結果會給自己一種想不到的喜悅。其實,世間萬物都在舍得之中,隻有舍才有得。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凡夫俗子,會對情感、名利和金錢寄予太多的欲望,但是,往往這種欲望很容易讓我們無法把握舍與不舍的分寸,或者過了,或者不及,於是注定那麼多的悲劇釀成。所以說,我們都要學會把握好這一尺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舍棄之後獲得成功。
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經對舍與不舍下過這樣的結論:“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在此,孟子生動地闡釋了“舍與不舍”所蘊含的哲理,每個人隻有做到了舍棄方能獲得一些硬道理,我們也應該試著從新的角度對生活中的得與失積極地看待。
在人生的路途之上,從一個人的舍與不舍中,足可以窺到此人的成熟度和擁有智慧的多少,因為隻有在我們對自己進行理性審視和客觀規劃後,才能做出舍棄的決定。如果一個人敢於舍,那麼從因果論來講,他便會獲得更多;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舍,最終便會一無所獲。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給人一個微笑,就會收到別人的“回眸一笑”;我們給人一句讚美,我們就能得到別人投來的期許和肯定。總之,我們舍給別人好的,我們就會獲得好的;我們舍棄自己的弱點,我們就會僅剩閃光的方麵;我們舍了妄想和欲望,我們才會獲得快樂。
著名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當鳥翼係上黃金時,就飛不遠了。”總而言之,讓我們學會在生活中正確地去選擇和舍棄,因為隻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不得,我們隻有在大度地“舍”中才能度過人生中的風雨,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寧靜,才能迎接成功後的春暖花開。
換個角度看,一切原來如此美好
俗話說得好“月有陰晴圓缺”。同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全是光明,在黑暗襲來的時候,關鍵在於能否揭開自己的“廬山真麵目”,從而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隻要能夠做到正確的自我認知,自己看得起自己,自然就會增加成功的概率。
特別是在困境麵前,我們要自信滿滿,挺胸抬頭,敢於出手挑戰,這樣一來,結果一定會呈現一種新模樣。人活一世,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肯定自己,別人又如何對我們的能力等給予肯定和讚許呢?
古往今來,有不少成功人士的親身經曆都表明:沒有辦不到的事情,沒有無法改變的結果,隻要自己大膽挑戰,奮力拚搏,就沒有所謂的“不可能”!在前行的路上,我們有時恰恰缺少了這一點自信。總之,隻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走過去,曙光就在眼前,我們的人生也將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