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4.雁門關大戰 後篇 上(1 / 3)

遼軍也不示弱,投石機發射的更凶恨了。

就聽範驊嚷道;

“不行啊!哪位英雄善射弓箭,快快將對麵巢車裏的搖旗指揮的了望手射殺掉!”

“靈鷲宮”眾人中忽有一人應道;

“在下久居北地自認射矢尚可百步不失分厘,但遼人巢車離此已遙及百步外,在下恐怕力所不及”

穆隆頂盔爬上幾步,(真是狼狽,不過現在人人如此,倒也無所謂狼狽不狼狽)來到虛竹子跟前問道,

“竹子哥,你身上的信號彈呢?”

“穆公子,我這有”

四劍不知哪一個(真是分不清楚)陰情地取出兩個黑色竹管,交給穆隆。

陰情地?不錯,原來油頭粉麵的帥小夥在她們天山靈鷲宮好象特別吃得開,好象那時段譽在無量山碰見天山童姥的特使時便是如此了。(因為天山諸女多數不是漢族人的關係吧?)別看四劍總是聯合起來同穆隆打口水仗,但對他的印象倒反而很不錯,而且後來她們又從虛竹子那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便更感激穆隆暗中幫助了主人,也自然曉得穆隆當時和她們的口角隻是在同她們在開玩笑。

穆隆將信號彈稍作改動,綁在了一支狼牙箭上,立刻做成了一支最簡單的原始火箭。

穆隆冒著石雹,猛衝到範驊跟前得意道;

“範先生,如果用這支箭,再加上一把強弩,能射得到了吧?”

“哦,好辦法,好辦法!”

既然範驊也認同是個好辦法自然就起了效果,遼軍四個巢車裏的了望手,頃刻間一一喪命,投石機手突然之間失去了空中的眼線,拋出的石彈立刻失了準頭,紛紛落到了“九天外”,關城上群雄壓力立刻就減輕了不少。

作者也鬆了一口氣,有時間解釋一下,所謂巢車是一種了望用的偵察車輛,大體有點象平底車上豎著的大門框,門框中放置著一個四方的木筐平台,裏麵可以站進一兩個人員,木筐平台上置繩索,人力拉伸可使平台升降,就有些象現在修話線工程用的那種平台,把車上人員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便於觀察城內守軍情況。

雲梯重車則是雲梯和車輛的混合體,有數十米高,車外包有木板生牛皮,更有包鐵皮的一種重車。車內可以待上十個左右的攻城人員,車內如炮樓般,分有幾層,置有上下的樓梯,士兵從車內可直接上到城頭。

範驊見雲梯重車漸進命令點燃引火繩,火線向關牆外兩側山峰燃燒上去,“轟隆”兩聲巨響,兩側夾峙的山峰上無數大石滾落下來,如山體滑坡一般傾倒在行進中的攻城遼軍陣列中,立時砸毀了右側的一輛雲梯重車,左側山體旁的另兩輛雲車,一輛傾翻毀損,一輛被山石掩埋,更有數百在車外推動大車的和跟隨車後的遼軍攻城士卒死傷慘重。

遼國“工程兵”這時又大顯身手,冒著關上飛來的箭矢和隨時可能會落到身遭的“炸彈”的危險上來排除障礙,搬開散在前行道路上的碎石,竟還搶救出了其中一輛被埋的雲梯重車,令人恐懼的攻城大軍繼續頑強的緩慢推進。

故雲梯重車仍在推進,已經迫在城下,段譽也來回跑了數趟,拋石機投射的距離也一次近是一次,看來連“蒺藜火逑”也奈何不得剩餘的十輛巨型大車,已經可以看清車體表麵多用鐵皮作了一番加固,終於遼軍兵臨城下。

關下遼軍陣中士卒分次而列,魚貫進入巨型雲車中。每輛車旁百十個身著朱色襖甲的弓箭手已緊急列成了二十多個方形大陣,撐地大櫓圍在方陣四周,陣中箭手仰臂開弓,隻見箭手隊長鳴響的號箭先破空一聲,二十餘個箭陣共千餘人的射手一起發動齊射,威力驚人。(難道是箭嵐戰術)

這支遼軍弓箭方陣好生奇怪,竟是這般抵近強射,而且衣甲隊列整齊,絕非平常人馬。

最後幾枚火炮彈從二城拋落在關下,在射手方陣中炸開了花,其中一組弓箭方陣傷亡慘重,但遼軍仍尤自射矢不休,毫不顧忌傷亡,直射至箭矢將盡,方始有序而退。

同時百餘騎青甲色馬隊從遼兵本陣中奔出,馬隊奔至離關牆百步之遙時,開始抬弓飛射,這些騎射手更是箭術非凡,箭枝劃著漂亮的弧線,竄上了幾十米高的城牆,又有一支黃甲色馬隊接踵而來,緊跟著青甲色馬隊之後實施奔射,接著青甲色馬隊轉回又進行下一輪的馬上騎射,再由黃甲色馬隊跟上循環往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