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親一段,原著寫的很清楚了,但主要內容倒不是講虛竹子的故事,而是用很長的篇幅介紹了段譽和王語焉感情的風回路轉。期間王語焉終因輾轉從慕容複的家臣處知道了表哥來西夏的真實目的,故使之傷心欲絕,兩次尋死,卻總是被人及時救下而覓死不成。反倒又一次暴露了一直以來行事卑鄙的兩個小人的無恥手段,一次是莊聚賢或應該稱作遊坦之的趁火打劫,另一次便是慕容複的棄愛殺人。(真正是落井下石噢!)也是如此才讓王語焉認清了她一直傾慕的表哥的真麵目,對他死心,轉而又被段譽的真心打動,兩人在枯井之下終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段譽可說是人藏並獲,不,不對,是人氣大提升,不但與王姑娘功德圓滿,還隨便作了一回對他人的救贖,讓一向欲在人前爭強的吐蕃國師鳩摩智在井下感悟真鑒,重歸正途,一心向佛。段譽更因此打通了任督二脈武功得以大進。
穆隆認為知道所有的事再要在人前賣弄的行為是十分讓人反感和生厭,畢竟知道他人隱私太多不是什麼好事。所以一直以來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結,但卻不能如實地將實情與兄弟們相告,於是穆隆唯一不能做到的便是與兄弟們坦誠這一點。可穆隆非常珍惜與蕭峰他們的結義之情,因此盡量不表現出能夠包打天下的那種無所不能。(韜光養晦,低調,低調)於是在眾人發現段譽和王姑娘失蹤後,穆隆明知道他們的故事,卻仍象蕭峰、虛竹子一樣幫著大家四處尋找。心中卻在偷樂,祝福段譽能夠不被打擾的經曆這個對他十分重要的時刻。
之後當然大家是一無所獲的回來,接著在主要人物大理世子缺席的情況下,四劍提出由木婉清臨時冒充的主意。巴天石等雖都認為這樣的主意有如兒戲,但現下也隻好如此了,木婉清在發了一筒脾氣之後還是十分賣力的去充當這個假段譽,目的好象還是由於她的女兒心思...
眾人惶恐地跟著假冒的段譽去赴西夏舉辦的盛宴,隻有穆隆胸有成竹,盼望著段譽的準時到場,還好席間除了吐蕃王子宗讚他們搗亂之外,倒也沒遇到什麼麻煩,這些吐蕃武士就交由巴天石等人打發吧!之後段譽果然如期而至,大理眾人心裏終始塌實下來。
接著各地招親的年青才俊就去往銀川公主的青鳳閣,中間插入宗讚、包不同兩個的插科打諢以增加喜劇的成分。其後如書中的描寫詭秘、驚異、疑雲重重,更有點洞穴探險的味道,當然這些都是金庸在故布疑陣。
眾人來到裏麵的石室,但是並沒有見到公主,接著宮女讓大家觀畫,又是包不同那個天生的逆反性格在這裏大放厥詞討人厭,每副字畫無不都被他貶的一錢不值,穆隆也不懂得什麼字畫,倒也不生氣,反而樂得哈哈。而這邊段譽似乎還發現了好東西,一副神仙姊姊的畫像,還招呼兄弟們來一起看,他可真是...嗨!...
接著便發現了字畫後隱藏起來的刻於牆壁上的武功圖,便是李秋水帶入西夏,逍遙派武功的上乘密訣。然後更多牆壁上的武功被人發現了。
虛竹子略觀之後言道;
“這是極高深的武學,倘若習之不得其法,內力修為不到,看得著了迷,重則走火入魔,輕則昏迷不醒,實是有損無益”
雖然如此,但穆隆也可以算是個武癡,看看又有何妨,這些都是逍遙派的上乘武學,同“九陰真經”一樣也屬於道家一脈,而且圖形比之文字恐怕更便於讓穆隆這樣的人理解,再結合穆隆習練的“九陰真經”倒使他長期來苦思不得的許多武學難題得以解答,很快便領略到其中的精妙之處,正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於是看完了一組又忍不住去看下一組。穆隆倒不貪多深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停下,轉去看別處的。專神之下內息也不由的遊走起來,便將幾處先前練功怎麼也觸及不到的穴位同大穴通脈串行成了一股,身上的感覺立刻暢快無比,便照著牆上所繪的圖形運使起招式,漸入無我的佳境,心情愉快地大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