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止步羞恥本身的虛榮(1 / 1)

羞與恥來自於道德的攀比,能與道德攀比的道德虛榮是應該被君子所追尋的。反之則望而止步吧!。人是喜歡攀比的,身份、地位、財富、美、醜、都是一個人拿來攀比的東西,因為這樣可以得到虛榮的光環。雖然人討厭虛榮的人,人自己去喜歡虛榮,這就是羞恥本身的虛榮。有人的地方就有虛榮,因為虛榮隻有在人前才能顯示出來。嗬嗬,有人為了虛榮出賣靈魂,甚至終其一生都要為虛榮救贖,實在是得不償失。當然這不等於出賣智慧與能力。就像**和盜匪,**出賣肉體,換來金錢生活。我將她們定義在虛榮的犧牲品。盜匪出賣靈魂,換來金錢生活。我將他們定義在弱勢力虛榮的犧牲品。當一個人虛榮心膨脹,欲望無法滿足時,他們選擇直接獲取,出賣肉體與靈魂。並不是他們生活需要太多金錢,也不是他們無路可退,迫不得已。而是他們的虛榮需要太多錢來填滿虛榮的空虛。金錢本身是不存在正、邪的,這都是人對它的附加而已。能賺到錢,隻是你有能力。不能賺到錢,也說明不了什麼。賺不到錢你也隻是本分。但是要是以肉體和靈魂來換去榮譽、地位、這在我看來不是什麼好法子。如果非要讓人接受這種弱勢文化,那我願意一輩子心甘情願遵守君子道德,老死於田園中,不聞不問。但是這個社會還在一種強勢文化,這種文化似乎是靠著道德創造出來的。這種強勢文化,推進了人類進步,自強不息。弱勢文化是建立在弱勢的生存法則之上,弱勢群體沒有能力去和強者正當競爭,而選擇了直接獲取。這就是所謂的弱勢文化,它是不會永遠消失的,弱者需要用它來平衡強者,以達到虛榮心的滿足。弱者包括太多。有些**,既然還把她們用身體賺來的錢,用來奉獻一部分給貧困的兒童。當然有人會認為這樣做是不是有點不合邏輯?她們為什麼會這樣做?是出於什麼理由?是救贖?是虛榮?還是善良?還是其它什麼理由?我認為是善良。但是善不善良與出賣肉體,沒有直接關係。說個故事吧。曾經有女孩,出生在一個富豪家庭裏,就這樣女孩在百般轎寵下成長,有一天女孩在外麵受了委屈,虛榮心受損。在虛榮心的膨脹摧殘下,女孩做了一個後悔終身的決定。她憑借自己的勢力與美貌結識了流氓大哥。而流氓大哥能給她的虛榮,正是女孩渴望的。就這樣女孩在虛榮的誘惑下,同時與十個流氓大哥發生性關係。女孩在虛榮的膨脹下,道德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最後她感染艾滋病,性病等等疾病。在女孩遺書裏,隻有短短幾個字。《我這半輩子沒有白活,因為我用自己的半生證明了自己的虛榮。我以用我最寶貴的生命來救贖一個靈魂最後的安息》。逝者安息,願你來生虛榮心不在膨脹,不在生出貪、嗔、癡。是人都有虛榮心,有虛榮心自然也有羞恥心。凡事有度,就是剛剛好。羞恥的本身就是虛榮。而虛榮心有時候卻無法被羞恥心所壓製,所以它能夠讓人忽視道德的存在而選擇讓人直接獲取。羞恥存在於強勢文化裏麵是能夠展示,其本身的光環,使人奮進。若是存在於弱勢文化裏麵,它則一無是處,最終石沉大海。你要明白一個人存在在饑餓的時候,任何道義都是枉然,任何道德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人要吃飯,都不到飯吃,會死人的。與其我死,不如讓別人死。這是弱勢文化的生存法則,在這種文化裏麵他們不會感受到共存,因為他們是弱者,他們害怕別人會掠奪他們唯一的麵包,而選擇了掠奪直接獲取的弱勢文化,他們創造了這樣的生存法則。當然這種文化是不被人類所接受的,它們屬於戰爭。因為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掠奪。但是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至少這句話能夠說明一點問題,山外青山樓外樓,一山還有一山高。這句話在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弱勢文化裏麵,充分體現了它的價值。人若是放棄羞恥本身的虛榮,那麼才能算是一個強者。而強者接受道德羞恥,止步於羞恥虛榮。隻有用道德衡量自己,而不是社會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羞恥。什麼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