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香甜的蘋果餡餅了!”
結果,兩個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一位哲人曾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找出辦法彌補他們的創傷。”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失去某種東西,這時如果能像童話中的老太婆那樣用豁達的心情去看待,那麼,生活中的煩惱就會少之又少。
“不為失去的而惋惜。”這句話看似普通,其實卻包含著深奧的哲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假如能夠讀盡各個時代偉大學者所著的有關憂慮與煩惱的書,你也不會看到比“不要為失去的而惋惜”更有用的人生經驗了。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又赤手空拳離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擁有什麼,失去時你再悲傷也是徒勞的。而惟一正確的做法是:忘記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下一件事情上,否則,你會什麼也得不到。
有一位旅客去三峽旅遊,他站在船尾觀賞兩岸景色時,不小心將手提包掉進了滔滔江水中,包中裝有巨額現金,他不假思索地躍身跳進江水裏去撈包。雖然包抓到手了,但人再也沒有回來。這位旅客如果懂得不為失去的東西惋惜,就不至於連生命也賠進去了。
因此,既然已經失去,為什麼還要浪費眼淚呢?當然,犯了過錯和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惋惜也挽不回損失,因此,還不如想開一點。要知道誰沒有犯過錯誤呢?就連拿破侖這樣的偉人,在他所有重要戰役中也輸過1/3。
何況,即使我們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再挽回損失,即使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我們也不可能再回頭把它糾正過來。
因此,一定要記住:不要為失去的而惋惜,這是拋開憂慮、輕鬆生活的前提。
在這裏,安徒生要告訴我們的是:不要為失去的一匹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爛蘋果,就做一些蘋果餡餅好了,這樣生活才能妙趣橫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如果一味惋惜、抱怨,既換不回失去的東西,又傷自己的身心。因此,樂於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但凡是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就要執著地追求,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遺憾的是,能追求到手的、又是自己喜歡的東西,這種時候並不是很多。因此,學會選擇,懂得放棄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生存哲學。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後宮的妃子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而他最寵愛的妃子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從不舍得訓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東西,無論多麼稀罕,國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弄來。
在國王的驕縱下,公主漸漸地長大了,她開始懂得裝扮自己了。
一個春雨初晴的午後,公主帶著婢女徜徉於宮中花園,隻見樹枝上的花朵,經過雨水的潤澤,花瓣上掛著幾滴雨珠,越發的妖豔迷人。公主正在欣賞雨後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觀吸引住了。原來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狀如琉璃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公主完全被這美麗的景致迷住了,突發異想:“如果把這些水泡串成花環,戴在頭發上,一定美麗極了。”
打定主意後,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半天,公主在池邊等得憤憤不悅,婢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中,把國王拉到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為花環,作為裝飾,你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做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美麗。”
“不要,不要,我隻要水泡花環,我不要什麼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驕縱撒野地哭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商議道:“各位大臣們,你們號稱是本國的能人,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用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
“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來,觸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哼!這麼簡單的事,你們都無法辦到,我平日何等善待你們?如果無法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統統提頭來見。”國王盛怒地嗬斥道。
“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花環。隻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實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顆比較均勻圓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成一串?”一位須發斑白的大臣神情篤定地說。
公主聽了,興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彎起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來光彩閃爍的水泡,經公主輕輕一摸,霎時破滅,變為泡影。撈了很長時間,公主一顆水泡也拿不起來,睿智的大臣於是和藹地對一臉沮喪的公主說:“水泡本來就是生滅無常、不能常駐久留的東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現象上,到頭來必然空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