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七年,新建而成的長樂宮正舉行著這個帝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大典。
這些日子以來,來自北方幹冷的寒風西北草原越過秦嶺已在西漢帝國的國都長安的上空刮過並且似乎沒有停止的意思。以至於長安城裏的百姓不得不帶起麵紗,對麵而過用眼神交流多少透露出這個帝國又有了些緊張不安的氣氛。確實如此,呈送邸報的八百裏快馬不時來往與邊境與長安,邊境匈奴再一次準備大規模入境欲直插晉陽的動向,這個帝國的高層官員均以大略知曉。
盡管如此高祖劉邦仍然接受了叔孫通的提議,進行這個帝國正式遷都後的首次大典。長樂前殿上上每一位筆直站立的金瓜武士,在叔孫通一聲嘹亮地‘’起”,數萬將士長吟”諾”中開始。
禮儀官引導著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進入殿門,廷中排列著戰車、騎兵、步兵和宮廷侍衛軍士,擺設著各種兵器,樹立著各式旗幟。謁者傳呼“小步快走”。於是所有官員各入其位,大殿下麵郎中官員站在台階兩側,台階上有幾百人之多。由功勳、列侯、各級將軍軍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邊,麵向東;丞相蕭何領文職官員依次排列在東邊,麵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個禮賓官,從上到下地傳呼。於是皇帝乘坐“龍輦”從宮房裏出來,百官舉起旗幟傳呼警備,然後引導著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級官員依次畢恭畢敬地向皇帝施禮道賀。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員沒有一個不因這威嚴儀式而驚懼肅敬的。等到儀式完畢,再擺設酒宴大禮。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斂聲屏氣地低著頭,按照尊卑次序站起來向皇帝祝頌敬酒。斟酒九巡,謁者宣布“宴會結束”。最後監察官員執行禮儀法規,找出那些不符合禮儀規定的人把他們帶走。從朝見到宴會的全部過程,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和行動失當的人。大典之後,高祖非常得意地說:“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的尊貴。”
儀式完畢,務實的劉邦開始與大臣們議事。這位開國的帝王,鼻隆豐準,寬寬的下巴和厚厚的下嘴唇被相術上認為是堅韌成大器者,無論如何滿臉的風霜之色確實證明了他經曆過多少了戰爭和凶險。
此時,不斷擾邊的匈奴,讓這位大漢帝國的開創之主撓頭不已。
“子房啊,我聽你的意見,將都城從礫陽搬到了這長安,這宮殿確實造得華美、壯闊,可是我呆在這裏頭,睡不好覺啊。”
“陛下,想來是為近期頻繁出動的匈奴所擾,臣等無能,讓陛下懷憂。”張良伏地跪答。頭甚至要碰到了地磚上。
“得了,得了,我的子房兄,別說這些沒用的客氣話了,你是我的第一智囊趕緊出個主意,拿出應對之策。”劉邦高坐殿中,俯看著台階下的張良,對大臣們現在恭謹的樣子還是挺滿意的。但是他也很清楚,一旦國家有戰事,還得需要老弟兄們出謀劃策、衝鋒陷陣,所以到此時,他又得把自己放進他們那一堆裏,是兄弟而不是皇上,才能聽得見他們的真心。
“都退下,子房留,與朕獨對。”劉邦在高殿上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