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統籌兼顧數理化(2)(1 / 2)

掌握複習步驟和原則

物理課的複習,首先是重視基礎知識,深入理解概念,其步驟是:

①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即概念的物理意義、量度方法和量度單位。這就需既要弄清概念所反映的物理實質是什麼,又要理解所學概念的定義方法和表達方法。因為,每一個物理概念的定義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科學依據和科學思維方法,也隻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

②分析理解一個概念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③進行概念對比,區別出各自的內涵特征,外延涵蓋麵,及其相互的關聯性。

④對概念進行應用練習。

在對物理概念的複習中,應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即從概念出發深入理解概念;通過判斷訓練,完善對概念的理解。

其次是靈活運用物理規律,拓展思維。物理是規律性極強的一門課程。其中,各種定律、公式、原理、公理,都屬於物理規律的範疇。這些定律、公式、原理、公理是物理知識中的精髓。因此,物理複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掌握物理規律。

第一,深刻理解並熟練掌握每一個物理規律的內容。要掌握用以表示規律的物理公式的物理意義,而不隻是記住公式的形式。例如,牛頓第二定律可用公式F=ma表示,一些同學隻是保留著機械的三個字母一個符號的拚湊形式,對於公式的深層意義卻有所忽視。

對於一個給定的物體來說,力和物體的加速度是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力和加速度的方向永遠相同;力與加速度大小成正比;若F表示合外力,a一定表示物體的合加速度;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隻背形式不看實質,其實是買櫝還珠。不要忽視文字表達形式中的關鍵性字句,理解不對會給規律應用設下路障。

第二,進一步掌握規律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每一個物理公式和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下反映某一物理過程和物理現象規律的,若離開這些限定的條件,物理規律就不再成立,忽視成立條件而濫用規律,最終將導致錯誤的結果。這些成立條件也就是規律的適用範圍。

複習物理規律時,要搞清每個規律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或者將這個條件略作改變,規律將是什麼樣的?在認識規律的成立條件時主動地進行假設分析,可謂未雨綢繆。

第三,要搞清相關物理規律之間的關係。任何一個物理過程中都包含著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是相互關聯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把相關規律放在一起作一比較,分析其內容、特點、適用範圍等,有何區別,有何聯係。例如,牛頓第二定律與動量定理;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與定量守恒定理;動能定理與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定理與功能原理等,通過比較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

在解題中逐步加深印象

通過係統複習,對物理規律的內容,表達形式,適用條件及使用範圍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但要達到靈活應用和真正掌握的程度,還必須在解題實踐中反複體會。

係統地掌握物理課的知識體係隻是學習物理的第一步。真正標誌一個學生物理水平的是運用基礎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複習過程中,必須時刻著眼於分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其主要方法可從如下四個方麵去努力:

第一,凡做題,應該想通了過程再下筆做。盡管各物理量之間是有著定量的數學關係的,但絕不能撇開生動、具體的物理現象,光憑一串公式把物理題當作數學題來解。有的同學懶於分析物理過程,結果過程分析不出,題意就一知半解,心裏沒有把握,盲目地亂套公式或“巧合”碰運氣,是浪費時間,走歪了路子。

第二,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理過程,努力做到一題多解。例如,一個力學問題往往既可以應用牛頓第二定律,也可以應用功能關係,還可以應用動量定理來求解。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能力和綜合解題能力都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