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命運樹 總序(1 / 1)

一開始它在我的腦子裏還是叫《命運博弈》的時候。

我從來沒有想過賦予一本小說什麼深層的意義。內涵有則錦上添花,去則可有可無。光是能掙到錢就可以說是一個準備寫小說糊口的人的終極目標了。然而後來我看了很多以前想都不去想,抱著本是抵製的態度去接觸了許多名著後,我才找到我該寫什麼樣的東西。

教育改革之後,可以說純粹的文科生以後難找到了,後輩們看不看名著我也不一定能知道,也沒必要知道。也許更多人和我剛開始一樣對於名著持汪洋興歎的態度,但也有的不一定是晦澀。就好像以後再《命運樹》中很多提到的《紅樓夢》一樣。

我開始讀的是少兒版的《紅樓夢》,然後自己概括出來主旨就是“吃飯,吃飯,三章一小吃,五章一大吃”。後來才發現一部作為名著可以流傳的最大原因可能在於對社會的深刻認識。《紅樓夢》取代了《金瓶梅》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就是描寫的生活極度真實而且超越生活,賦予了生活的另一種內涵,具體仁者見仁。在這裏我不避諱用《金瓶梅》,是因為作為底層生活百科全書,它有自身價值,不值得被人不齒。

《紅樓夢》是很真實的書。每個人的語言特色,性格等被極少的文字凸顯,不隻是從十二釵的曲詞中看出。裏麵當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生動的描寫手法值得後人借鑒。別人怎麼看我不知道,總之我認為主人公沒有嚐試過痛苦失敗我覺得是脫離現實的。現實又是什麼呢?借用甄士隱的《好了歌》中一句“昨日黃土壟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我覺得一部有思想的作品,不應該回避關於死亡的話題。

如果說死亡的話。我認為《歐也妮·葛朗台》,同樣作為諷刺現實的名著,幾筆帶過的死亡話題給了人更深刻的思考,世上最大的悲劇往往就蘊含在這不經意的話裏:“人們又開始包圍著這個有錢的寡婦。”基本每一個字都可以放在全書的背景下賞析。

所以,我也不會避諱死亡的話題。

而我也會寫下無限接近現實的故事。

現實是什麼?

我想通過《命運樹》把現實寫成“生活,生存,生命”,就好像卓越的人有三條命一樣。但是這又和那三條命有所區別了。因為之前18年的生活,沒有人告訴我有什麼使命,大多數人活著沒有“使命”的概念。所以我就不能自己去諂出來什麼和“使命”有關的故事和話題去討論,去歌頌什麼。當然我不抵製人擔當使命,也許我們也需要做好準備接受自己人生使命,在這樣在他拍著你的肩膀的時候你猜不會慌亂地推開他說:“我還沒準備好。”

準備是什麼?大多數人也不可能有萬全的準備,就像高考一樣。

因為是高中生的故事,所以高考也會不可避免存在,因為所有人奔赴高考的路不一樣,而且總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感動,所以青春對於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間是值得懷念的,不值得懷念的總歸會淡化,直到一個含糊不清的班名數字。

因為我並不確定我能夠在淡化記憶之前把我的朋友們忘的有多幹淨,所以對我自己而言,這一係列就是為了紀念這些夥伴和每一個階段不一樣的自己。我應該不會刻意去寫一個罪孽的人,世上上完全罪孽的人也不多,並且少有人會把自己看的和外在的看法一樣。“大家都自私。”就是這種意思。所以,在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而非作為蘆葦搖擺的時候,一個人的行為在一個世界上總會找到認同的人——但千萬別認同犯法。

我不知道我能把我眼中的所有人寫成什麼樣,隻能說竭盡自己的所能把這些命運中的人聯係在一起。讓不知道的人感慨所描繪出的人格,讓感慨人格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讓看到自己影子的認識到有人在乎過他們——也許這才是我當今的目的。

我也許的確會淪落到需要一靠小說糊口,但不希望支持我物質生活的是一條鎖鏈,否則為了順從市場的需要,不如我從此放棄,去寫有人看而自己又想寫的——盡管那樣會拮據著日子。

最後說一句,我並不一定指望自己的作品能有勝過任何別人的作品的內容,我隻是喜歡寫有意思的——不是刻意營造的,並且也可以在寫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風格,所以也許有人看起來會覺得奇怪,但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部作品才算是有真正的思想,不是嗎?

以上算作序。

感謝所有以後會支持《命運樹》的人。

半希

20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