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思考(上)(1 / 1)

第二天天還沒亮,蕭白就起來了。因為今天是他與郭嘉約好一起去潁川書院的日子。

不過時間太早,村裏還一片寧靜,郭嘉還沒起床。蕭白就沒有急著熟悉,而是躺在床上,陷入了自己的思考。

蕭白其實很緊張的,他了解自己的水平,對於天下大事的判定因為有穿越這個作弊器在沒問題,但要真讓他去教別人,他不行。況且他連這年頭讀書人心中的聖書——四書五經都隻是粗通一二,所以是肯定無法在如此人才聚集的書院做教習。但在緊張的同時,蕭白又對這個書院抱有很大的期待。特別當這個書院的院長是水鏡先生的時候,他在心中更是填了一分敬重之意。水鏡先生身為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的老師,自身才學自不用說,更看他教導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士。而且這些名士還都不是書呆子,而是各有各的特點,學成之後,更是將自己的才學運用的登峰造極。這要是放到現代,絕對是一等一的特級教師,而且這老師教的還不是教育部指定的課本,而是利用龐雜的書籍,是每一個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專長。其實在蕭白看來,潁川郡之所以能成為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與水鏡先生的教導是分不開的。而且他教出的學生,性格雖然不同,品性卻很好,先教徒弟學會做人,再教徒弟學會做事,這樣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好老師。而水鏡先生全都做到了。蕭白雖然是現代人,但麵對這些德高望重,又有真才實學的古人,卻還是比不上的。

其實蕭白在現代的時候並不算是很聰明的那類人,但有一點卻很受別人的稱讚,那就是——蕭白不會妄自尊大,他對喜歡的事很認真,也很敬重有真才實學的前輩,並且努力的向他們學習。一穿越過來,便能遇上與他年齡相仿而又有才的郭嘉與戲誌才,蕭白其實是很慶幸的。一般來說,對於陌生人,人都會有所戒備,更不可能三兩天就與人關係極好。但蕭白與郭嘉,戲誌才的關係卻是一日千裏,這不僅因為郭嘉戲,戲誌才對蕭白有交好之意,他們的性情投合之外,還有便是能令蕭白佩服的才學。這樣的友情不僅因為一時興起,更有了知己般的惺惺相惜,才會更為穩固。

不過現在的蕭白,還無法與郭嘉他們媲美。郭嘉,戲誌才,諸葛亮,龐統,他們的才學已足夠,不過是缺少一個契機令他們大放異彩。而亂世的正是機會最多的時候。而蕭白,雖然憑借曆史知識好像比郭嘉他們更強,不過金手指並不在所有地方都通用,如果後來蕭白真的要投曹操的話,如何領兵作戰,如何管理財政,如何守城,如何訓練軍隊……這些他都要明白,而事實上,他都隻是半懂不懂的。蕭白確實有比別人強大的地方,但若要成為一名頂尖的謀士,他還不具備的多了去了。無論是在那個時代,若想讓別人重視你,沒有自己的本領是行不通的。

而蕭白自己也知道,潁川書院正是個契機,若是能進的了書院,將這些缺憾的地方補全,才是蕭白真正的目的。

至於進入書院當教習這件事,蕭白表示:還是別提了吧。在關公墓前舞大刀,這不是丟人現眼嗎?雖然現在關羽他們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這麼一想,時間也就慢慢過去了。天邊開始出現一縷晨光,安寧的村子開始有了些聲響。公雞的打鳴聲,木柴搬動的聲音,生火做飯的聲音,木門打開的聲音,農人們拖著農具的聲音……村子在晨光中慢慢蘇醒了過來,陽光普照在每家每戶的屋頂上,莫名的給人一股溫暖的感覺。村子變得富有生機起來,早春特有的寒意令蕭白有些冷,但這朝陽的普照令他心裏不禁暖暖的。

蕭白在現代的時候很少這麼早起床的,而且他又是住在城市裏,沒見過這樣的鄉村之景。雖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稱不上是美景,但裏麵所蘊含的生機卻是蕭白聞所未聞的。

蕭白在心裏感歎著:難怪這麼多城裏人喜歡去農家樂,果然別有一番樸素的美啊。

更何況這是貨真價實的農村生活,比已經略有商業化的農家樂更美好。早晨的空氣好清新,趕緊多吸兩口。今天還要去潁川書院呢,不然沒時間了。

------題外話------

最近正在瘋狂趕作業,這章很是短小啊。這還是花了兩天才碼出來的,一想到要去書院見到那個時代的大神就好激動,但又怕把寫不好他們,所以矛盾的卡文了~

收藏什麼的無所謂,養肥了再宰也可以,但評論這東西對小六來說很重要,淚眼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