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忱可以掃除一切工作阻礙
在一個簡陋、破舊的小閣樓裏,一個貧窮的雕塑家正用心塑造著一個雕像模型。日複一日,就在模型就要完工之際,城裏氣溫驟然下降,很快由零上降到零度以下。如果黏土模型縫隙中的水分凝固成冰的話,那麼整個雕像的線條都會扭曲變形。身無分文的雕像家毅然脫下身上的睡衣,把它蓋在了雕像身上。寒冷的一夜過去了,清晨,人們發現了雕塑家冰冷的屍體,但那雕塑象卻完好無損。最終,這雕塑象在名家的幫助下,成了一副有形的大理石作品,至今這件作品還在巴黎的一家藝術館裏陳列著。“我不知道別人如何做,但我每遇到重大事情時,我都會把我的全部熱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在那一刻,其他所有人、所有事都無法影響到我,在我眼中,仿佛他們都不存在。”美國政治家亨利·克萊如是說。
一名赫赫有名的金融家說道:“一個銀行要想獲得矚目的成績,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雇傭一個能夠把自己的熱情毫無保留地用在業務上的人作總裁。”
十足的熱情會使一個原本枯燥無味、毫無樂趣且前途灰暗的職業變得生機勃勃,前景光明。
一個正常的年輕人,如果遇到一個真正令他心動的戀人,他的感覺會變得更敏銳,會發現其他人在他戀人身上沒有發現的種種優點。同樣一個抱有熱忱做事的年輕人,感覺也會變得異常敏銳,會發現自己為之奮鬥的事業的種種動人之處。這樣,在奮鬥過程中,無論遇到多麼大挑戰、多麼大的困難,他都可以堅持承受下來。
藝術家在創作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時都會沉浸在一種特殊的美感之中。為此,藝術家寢食難安,坐臥不寧,直到靈感全表現出來為止。
每次在構思小說的情節時,狄更斯都夜不成寐,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縈繞、所占據。筆下的那些人物令他魂牽夢繞,整日茶飯不思,為了描寫一個場景,他曾經一個月閉門不出,最後,當他走出房間時,他看起來就像重病人一樣形容憔悴。這種情形一直要持續到整個作品完成為止。
一位評論家對著名女歌唱家瑪麗布蘭能夠從低音D連升3個八度唱到高音D大為折服,並且向她表達欽佩之情。而歌唱家瑪麗布蘭說:“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費了很大力氣。開始,為了練這個音,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那個時候,穿衣也好、梳頭也好,總之無論做什麼事,我都試圖發這個音。最後,就在我穿鞋的時候,我終於找到發這個音的感覺。”
關於熱忱,愛默生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說:“熱忱造就了人類曆史上每一個偉大不同凡響的時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穆罕默德帶領阿拉伯人在短短的幾年內,從無到有,建立起了一個比羅馬帝國的疆域還要遼闊的帝國,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雖然他們的戰士幾乎沒有盔甲,卻有一種崇高的理念在背後支撐著,所以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正規的騎兵部隊。婦女們也同男子一樣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殺得羅馬人潰不成軍。雖然他們的武器落後,糧草不足,但軍紀嚴明,從不搶奪酒肉,而是靠小米和大麥最終征服了亞洲、非洲和歐洲的西班牙。他們的首領用手杖敲一敲地,簡直比拿著刀槍的人更有威力。”
有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酷愛音樂,鋼琴彈得非常熟練。一次,他問偉大的作曲家莫紮特:“先生,我想自己寫曲子,可是該怎麼開始呢?”“哦,孩子,”莫紮特說,“既然不知道怎樣開始,那就應該再等一等。”“可是,您不是在比我現在的年齡還小的時候就開始作曲了嗎?”男孩有些不甘心地繼續問。“沒錯,孩子,”莫紮特說,“可是我從來沒有問過這類問題,那種靈感一旦到來,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寫出曲子來。”
原來隻是一個無名小輩的蓋斯特第一次在舞台上露麵時,立刻就讓人感覺到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她的演唱極富熱忱,台下的聽眾如醉如癡。演出不到一個星期,她就成了眾人喜愛的明星,並開始獨立發展。她強烈地渴望提高演唱技藝,因此她在這方麵投入了全部的心智。
英國政治家格萊斯頓曾經這樣說:“把一個孩子內心潛藏的熱忱激發出來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將來可以成就大業的潛質。那些思維敏捷、聰明伶俐的孩子是這樣,那些相對木訥,甚至看起來有些愚鈍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潛質。他們一旦產生了熱忱,就會憑借這種熱忱的力量,將他們身上的愚鈍趕走。
為了發動一場戰役,別人需要一年時間做準備,而拿破侖隻需兩周的時間。這其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正是因為拿破侖的心中有無與倫比的熱忱,就連戰敗的奧地利人在目瞪口呆之餘,也不得不稱讚這些跨越了阿爾卑斯山的對手:“他們不是人,是會飛行的動物。”在第一次遠征意大利的行動中,拿破侖隻用了15天時間就打贏了6場戰役,在占領了皮德蒙特的同時,還繳獲了21麵軍旗、55門大炮,並且俘虜了15000人。
在這場戰役之後,敵軍中的一位奧地利將領憤憤地說:“這個年輕的指揮官對戰爭的藝術簡直一竅不通,他根本不懂得用兵之道,他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但是拿破侖正是以這樣一種根本不知道失敗為何物的熱忱,帶領著他的士兵,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的。
“我們發現,在許多重要的戰役中,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戰爭雙方是否投入了極大的熱忱。”這是著名將軍博伊德的一句名言。
聖女貞德是法國人民心中的英雄,她憑借一柄聖劍和一麵聖旗,以及她對自己使命堅定不移的信念,為法國軍隊注入了即使是國王和大臣也無法提供的熱忱。正是她的熱忱,掃除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有一次,英國著名海軍將領納爾遜身逢險境,於是,他歎息道:“如果我現在步入天堂,你們一定會發現,我的心頭刻著‘給我軍艦’四個字。”
馬隻有在脫韁奔跑時才能發揮出全部的潛力,而人也隻有在沒有任何束縛的情形下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大能量。因此,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身上蘊藏著怎樣的力量,那麼他就會創造出奇跡。
在倫敦的許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刻有一位著名建築師名字的紀念碑,上麵寫著:“本教堂和本城的建造者,克利斯托夫·雷恩長眠於此。去世時他已年過90歲,他的漫長的一生是為了公眾利益而活著,並非為了自己。”
在這位建築天才漫長的一生中,他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但卻為這座城市建造了55座教堂、35座大廳。一次,為了修複倫敦的聖彼得大教堂,他特意去法國觀摩巴黎的建築。在雄偉的盧浮宮前,他感言道:“要是能夠設計出如此宏偉的建築,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願。”他的才華舉世無雙,這在他所設計的肯星頓宮、德魯裏蘭劇院、大紀念碑、皇家交易所和漢普頓宮等建築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在牛津設計建造了許多教堂和學院,並把格林尼治宮改造成了海員的休憩之地。在倫敦大火之後,他又為城市提出了新的規劃方案。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就是他為之傾注了35年心血的聖彼得大教堂。
克利斯托夫·雷恩在幼年時體弱多病,令父母十分擔心,但是正是他那無與倫比的熱忱,使他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力量,讓他在晚年時仍然身體健康。
天才必定熱忱
憑借創作者生命的熱忱,一切天才的成功作品中都隱藏著一種和諧、神秘的氣息,它讓讀者在麵對這些作品時,能夠感受到創作者在最初創作這些作品時所處的那種情境。
為貝多芬立傳的作者記錄過這樣一件事——在波恩一條窄窄的街道上,我們邊走邊欣賞著冬夜裏皎潔的月色。“聽——”在一間破舊的小屋前,偉大的音樂家突然喊住了我們。他停住了腳步,“彈得多好啊!是我的F大調奏鳴曲,那聲音如此悅耳動聽。”
就在樂曲進入尾聲的時候,忽然琴聲戛然而止,接著傳來了一個少女的歎息聲和哭泣聲。“哥哥,我彈不下去了。多好的音樂啊,可是,無論我怎麼努力都彈不好。唉,要是我們能去科隆聽音樂會,那該多好啊!”這時,一個低沉的聲音說:“親愛的妹妹不要歎氣了,我們現在連房租都付不起,哪裏還有錢去聽音樂會呢?”“哥哥,你說得對,”少女說“可是我心裏還是在想,如果我這一生有機會去聽一聽真正的音樂,那該多好啊!不過,我也隻是想一想而已。”
聽了兄妹的對話,貝多芬對大家說:“先生們,我們進去看看吧。”“進去?”我提醒他,“我們進去幹什麼?”“我要給她彈幾支曲子”,貝多芬有些抑製不住激動的情緒說,“我要為她彈奏,這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愛,她一定會聽明白的。”在說話的同時,他已經推開小屋的門走進去了。屋中燈光昏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坐在桌旁,正在拿著針線縫補鞋子,在一架老式的鋼琴旁靠著一個麵帶憂傷的年輕姑娘。看到貝多芬走進來,小夥子馬上放下手中的針線,站起身來有禮貌地問:“先生,請問您有什麼事嗎?”貝多芬有些吞吞吐吐地說:“嗯,請原諒,我是聽見琴聲才忍不住走進來的。我是個樂師,嗯,還有……我……不小心聽到了……你們的談話,聽到你說你希望……嗯,我的意思是,我想為你彈奏幾首曲子,行嗎?”
“噢,先生,謝謝您,”年輕人高興地說,“可是我們的鋼琴實在太糟糕了,而且,對於音樂,我們也不懂。”“什麼?不懂音樂?”貝多芬驚訝地說,“那,那,這位小姐,噢,請原諒……”他突然注意到那位姑娘是個盲人,這讓他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對不起,請原諒我的冒失,我沒有注意。那麼你是憑聽覺來演奏的嗎?剛才好像你說過,你沒有機會去聽音樂會,那麼,你是從哪裏聽到這些音樂的呢?”
“您是說那些音樂嗎?我們曾經在布魯爾居住過兩年。那時,在我們房子的不遠處,住著一位夫人,她經常會在夏夜打開窗戶練琴,我常常走到她的窗下去聽她練琴。”年輕的姑娘平靜地回答。
貝多芬走到鋼琴前坐了下來。我從來沒有聽到過貝多芬彈得像今天那麼投入,那麼好,從來沒有。那架陳舊的鋼琴似乎突然恢複了生命的活力,溫柔神秘的音樂從琴弦間流淌出來,令年輕的兄妹如癡如醉。悠揚的琴聲飄滿整座小屋,在空氣中流動著,突然,桌上僅有的一枝蠟燭熄滅了。接著,窗子被打開了,如水銀般的月光瀉了進來。此時此刻,貝多芬停止了彈奏,陷入了沉思。
“真了不起!”年輕人低低地說,“您到底是誰?”
“聽。”大師回答,他開始彈奏犉大調奏鳴曲的開頭幾節。“天啊!您一定是貝多芬!”年輕人又驚又喜,大聲喊道。看到貝多芬起身要走,便忍不住說:“再為我們彈一首曲子吧。”
音樂家若有所思地說:“現在,我要寫一首關於月光的奏鳴曲。”說話的同時,他凝望著深邃遼遠的夜空,空中沒有一片雲彩,隻有星星眨著眼睛,發出柔和的光芒。接著,音樂家又回到鋼琴邊坐下來,一段略帶憂傷、充滿無盡關愛的樂章,緩緩地從琴弦間流淌出來,猶如那靜謐的月光傾瀉在地麵上一般。然後是一段三拍子的野性的,精靈般的過門,類似一種奇異的間奏,宛如仙女在草地上曼舞。隨後是急速的、激蕩人心的尾聲,一段驚心動魄、令人戰栗的樂章,似乎在飛行,似乎一切都不確定,在它那撲打的翅膀間似乎帶著一種模模糊糊的恐懼在帶我們遠行,讓我們完全沉浸在激情和奇想中。“再見。”音樂家起身奪門而出。“您還來嗎?”兄妹倆異口同聲地問。“會的,會的,”貝多芬匆忙回答,“我會再來的,會給這位小姐一些指導,但是現在我必須走了。”接著,他又對我說:“趕快回去,我現在還記得這首曲子,必須立刻記下來。”我們匆匆回到駐地。在清晨時,貝多芬拿著完整的《月光奏鳴曲》的曲譜,從桌邊站起身來,既興奮又略有憂傷地望向窗外。
隻有用富有生命力的語言、用真正的熱忱表達出來的思想,才可能點燃另一個人心中潛藏的燭光。
在意大利,每一位藝術家都曾受到拉斐爾的啟發。他那謙遜的態度、迷人的舉止,足以消釋來自別人的一切嫉妒。古往今來,他可以說是一切偉人中唯一一個生前沒有樹過敵的人。
米開朗琪羅是著名的雕塑家,他曾用12年的時間研究解剖學,幾乎將自己的身體搞垮,但是這段時間的訓練,對他的藝術風格、他的雕塑技法乃至他的崇高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後的創作人體雕塑時,他總是先考慮骨架,再依次考慮肌肉、脂肪和皮膚,最後再考慮裝飾。在雕塑的時候,他會將鑿子、鉗子、銼刀等全部雕刻工具都用上,而且他要自己親手準備顏料,甚至不讓仆人或徒弟插手調色工作。
弗蘭西斯·帕克曼是著名的曆史學家,他早年在哈佛讀書時就下定決心要把在北美的英國和法國人的曆史用文字記錄下來。此後,他以一種罕見的獻身精神和堅定的信念,用畢生的精力和財富,以及所擁有的一切都獻給了這一項偉大的事業。他曾深入達科他的印第安人中搜集各類資料,這一段經曆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狀況,甚至在以後的50年裏,他每次閱讀都不能超過5分鍾,時間一長眼睛就支持不住了。盡管如此,他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自己年輕時定下的目標,最終為世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曆史著作。
一生貧窮潦倒的班揚是英國著名作家,他曾有許多次獲得自由的機會:他曾接濟一戶窮苦人家,他們必須依賴他才能生存下去;他曾經不得不與雙目失明的女兒瑪麗分別,他說,這就像從他骨頭上撕下塊肉一樣痛苦;他熱愛自由,渴望自由,有遠大的抱負,但所有這一切都沒有讓他放棄布道工作。他年幼時曾受過一些教育,但是在成年後已忘得一幹二淨了。於是他又在妻子的指導下重新學習閱讀和寫作。最終,這位來自貝德福德的補鍋匠,雖然不名一文,受人歧視,卻憑借信仰的熱忱,將一部不朽的寓言《天路曆程》奉獻給了全世界讀者。
好品德才能贏得尊重
在倫敦,有一個很有名氣的鍾表商名叫喬治·格雷厄姆。一天,有一位顧客來到他的鍾表店,精心挑選了一塊手表,但是仍然對手表的質量心存疑慮,於是,就問店主格雷厄姆,手表走時是否精確。
“先生,你隻管放心使用,這塊手表的製造和校時都是我親手完成的。如果這塊手表在7年後走時誤差超過5分鍾,你來找我,我一定把錢全額退給你。”格雷厄姆回答。
7年後,當年買手表的那位先生,從印度歸來,他又來到了格雷厄姆的鍾表店找他。
“先生,您還記得我吧,我把你的表帶來了。”那位先生說。
“哦,我記得您,先生,我也記得我們的條件,怎麼了?那塊表出問題了?”格雷厄姆說道。
“先生,是這樣的,這塊表我已經用了7年了,但它的走時誤差的確超過了5分鍾。”那位先生說。
“真的?如果是這樣,我現在就把錢全額退給你。”格雷厄姆說。
“先生,除非你付給我10倍的價錢,不然我不退。”那位先生說。
“先生,我不會食言,我答應你的條件。”說著,格雷厄姆將錢付給了那位先生,換回那塊表,留著自己校準時間用。
格雷厄姆先生製造鍾表的手藝是當時倫敦——也許是全世界做工最精細的機械師塔彼溫先生傳授給他的。如果鍾表上刻有他的名字,那就標誌著質量優異、走時準確。有一次,一位顧客拿了一塊刻了他名字的壞表找他修理,雖然表上刻有他的名字,但卻是十足的贗品。塔彼溫先生並沒有責怪顧客,而是隨手拿起錘子將表砸得粉碎。這位顧客被驚得目瞪口呆。這時,塔彼溫先生拿出一塊自製的手表遞給那位顧客,說:“先生,這才是我製造的產品。”
格雷厄姆先生一生中還發明過許多儀器,如太陽係儀、司行輪、水銀鍾擺等,如今人們仍然在使用,而且技術上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改進。他為格林尼治天文台製造了一台大鍾,到現在走時已超過了150年,但仍然性能良好,隻是每走15個月就需要校時一次。由於塔彼溫和格雷厄姆的工作盡善盡美,達到了至高境界,因此,他們被獲準長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為了能夠在海上安全航行,每一個水手都必須知道自己在赤道的北邊還是南邊,距離赤道有多遠,而且還要知道相對於某個固定地點的位置,比如在巴黎、華盛頓或者格林尼治的東麵還是西麵,有多遠的距離。如果有一個絕對精確的計時器能夠供水手使用,那麼,水手們就可以借助計時器在每天有太陽的時候獲得這方麵的數據。然而,當時還沒有人發明出這樣高精度的計時器。為了找到一種測量經度的辦法,十六世紀時,西班牙國王懸賞1000克朗。200年後,如果有人能夠發明一種計時器幫助海船測量它所在的經度,而且誤差不超過60英裏,那麼他就可以得到英國政府懸賞的5000英鎊;如果誤差小於40英裏,獎金就是7500英鎊;如果小於30英裏,賞金就是10000英鎊,甚至有一個版本的文書不小心將最後一項寫成了20000英鎊。
這筆獎金讓世界各國的鍾表工都為之絞盡了腦汁,直到1761年,約翰·哈裏森發明了他的計時器,並要求對儀器進行檢驗。於是,在一次從普茨茅斯到牙買加為期147天的往返航行中,哈裏森先生發明的計時器派上了用場,整個航程最後的誤差隻有4秒。隨後一次到巴巴多斯的為期156天的環球航行過程中,這台裝置的誤差隻有15秒。最終,這位已經為此努力工作了40年,雙手和計時器一樣靈巧的機械師哈裏森先生將20000英鎊的獎金收入了囊中。
在紐約州的一個村莊,一個木匠對一個鐵匠說:“我們6個人來這裏幹活,我把錘子忘在家裏了,你給我做一柄最好的錘子,要那種你能做得最好的。”“我能做得出最好的錘子,”鐵匠戴維·梅多爾滿腹狐疑地問,“你會出高價買嗎?”“會的,因為我需要一柄最好的錘子。”木匠爽快地回答。
幾天後,木匠拿到手的確實是一柄好鐵錘,也許從來就沒有哪柄錘子比這柄更好。錘頭的孔比一般錘子要長,錘柄可以深深楔入孔中,這樣,錘頭在使用時就不會脫柄飛出。鐵匠的這項改進令木匠讚不絕口,他還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新工具。第二天,他的那些同伴都來到鐵匠鋪,要求鐵匠為自己定製一柄一模一樣的錘子。這些定製好的錘子又被他們的工頭看到了,於是,工頭也為自己定製了兩柄,並且要求比前麵的幾柄更好。“先生,我做不到。因為我每次做鐵錘時,不會在意主顧是誰,隻是盡力將其做好而已。”梅多爾說。
後來,五金店老板看到了商機,他一次就訂了兩打,梅多爾從來沒有接過這麼大的訂單。過了一段時間,五金店老板訂製好的錘子被一個紐約來的商人看到了,他是來這裏兜售自己的貨物的。他買走了五金店的全部錘子,還給五金店老板留下了一個長期訂單。如果梅多爾按照已有的工藝標準做下去,很快就會成為富翁,但是在整個漫長的工作過程中,他總是想方設法改進每一個細節。這些錘子在交貨時雖然沒有什麼“質量優秀”的標誌,但是隻要在錘子上刻上“梅多爾”幾個字,就標誌著這柄錘子的質量已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
對於每一種商品來說,最好的廣告就是質量好、性能優越。
一位老婦人說:“要分辨靛藍的好壞很容易,如果是好靛藍,拈一塊放到水裏,它會沉到水底,哦,對不起,也可能是浮在水麵上,到底是哪種我也記不清了。不過,你可以親自試一試。”這樣模棱兩可的解釋真讓人哭笑不得。
布朗先生是著名的雕刻家。一次,他在沃德小姐家看到了一座雕得十分逼真的石膏像。其原型是幾年前在沃德家做事的愛爾蘭工人,那時沃德家還在布魯克林。雕像的作者是沃德小姐的弟弟沃德,這座雕像不僅形體、表情酷似,甚至連他褲子上的補丁、外衣的裂口以及那頂窄邊的大禮帽都沒有差別。“這孩子真不簡單。”雕刻家誇獎道。6年後,他邀請小沃德進入他的工作室,專修雕刻藝術。
如今,沃德已經是美國雕刻界的著名人物了。
在英國,一度深受耳聾之苦的威靈頓公爵請了一位知名大夫為自己治療耳疾。但是,由於大夫在公爵的耳朵裏灌注了一種強腐蝕劑,致使公爵的耳朵發生了炎症,幾乎性命不保。因此,大夫懊悔不已,再三道歉,擔心這個錯誤會毀了自己的前程。然而公爵卻大度地說:“先生,不用擔心,我不會向任何人提起這件事。”“那麼我可以繼續為您做護理嗎?這樣別人就不會懷疑我的水平了。”醫生問道。“當然不行,那是欺騙行為。”公爵斷然回絕。
有一家知名的鋼鐵廠,員工達到了數千人之多。鋼鐵廠的經理說:“我們在經營方麵沒有什麼秘密可言,我們所做的隻是在質量方麵精益求精,爭取更上一層樓,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為了羞辱與他辯論的對手,一位惱羞成怒的眾議員說:“我記得非常清楚,從前,你曾經為我父親擦過皮鞋。”“是的,這的確是事實。”對方立刻回敬道,“難道我擦皮鞋的技術不夠好嗎?”
奧利弗·克倫威爾對他的畫師說:“就按照我原來的樣子畫,把那些該畫的地方都畫上。”克倫威爾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畫師想取悅這位大人物,而在畫像上抹去那顆黑痣。
在馬薩諸塞州的諾斯布裏奇有一位著名的機械製造商,名叫約翰·維亭。一次,一位顧客向他抱怨說:“先生,你們生產的軋棉機售價太高了。”維亭回答道:“我想看到的是它的質量有多好,而不是產品價格有多低。”商人們立即領會了這句話的含義。從此以後,每次有機會做產品銷售的廣告,新格蘭的棉花製造商的一個習慣做法就是告訴人們,他們的產品曆史悠久,並且還會補充一句話:“是維亭製造的。”似乎這句話足以證明諾斯布裏奇的所有產品都質量上乘。
追求精確的良好習慣
孩子為了增強故事的吸引力,故意誇大其詞地對父親講:“爸爸,昨天晚上,我在街上看見了一大群狗,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500多隻呢。”“肯定不可能。”父親平靜地說。“要麼就是100隻,我真的看見了。”“那也不可能,我們村子裏總共也沒有那麼多狗。”父親說。“哦,那麼我可以保證至少有10隻之多。”“10隻嗎?我還是不能相信你,因為你說看到500隻的時候,口氣和現在一樣肯定,這兩個漏洞足以告訴我,你說的是謊話。”父親說。“哦,爸爸,坦白地說,我隻看見了兩隻狗,一隻是我們的卷毛狗,還有一隻是別人家的小狗。”孩子這一次說了真話。
孩子的謊話多數時候能夠被我們戳穿,可是,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總是在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雨”,或者每天都在絮叨“這個夏天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從來沒有這麼冷的冬天”,他們的話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真實的話語,是人們最願信賴的。因為它拋棄了一切人為編造的痕跡,完全依據於事實,它所展示的那種個性力量和意誌力量,是最受人們歡迎的。
空洞虛假的態度都是缺乏精確性的表現形式,如明明知道真相卻故意保持沉默,故意避重就輕,回避事實;誇大其詞、騎牆觀望,人雲亦雲,不懂裝懂;為了不得罪人,隻管說好話。這些惡劣行為,都與不精確有關。
在世人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真實而不做作,認真而不敷衍的。今天我們看到的玫瑰或水晶,仍然和創世之初伊甸園裏玫瑰或水晶是同一種形狀,同一種色彩。一顆水晶,無論形成於地下,還是形成於地表,都不會有什麼結構上的差別,一朵玫瑰,無論生長於女王的花園,還是開放在不為人注意的路邊,甚至是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它都同樣受人矚目,它的美麗,它的芳香,都不會有絲毫改變。行星周而複始地運轉,但每次都在同一時間回到同一位置,這種運動的規律性正好證明了上帝意誌力的存在。
凡事喜歡誇大、喜歡渲染,這是在美國這個國家裏滋生的一種不良傾向,這與美國的迅速崛起和資源的豐富密切相關。其實,這個國家真實發生的一切,其精彩程度遠遠超越了小說中虛構的故事。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才更不理解:人們為什麼偏愛誇張的敘述?泛泛的溢美之詞遠不如實事求是更為有力,這個道理我們再清楚不過了,然而在開口的同時,它又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事實上,今天我們要來辨明美國實際上發生的一切已經非常困難了,因為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財富出自誤傳。而事實上,真相本身才更有說服力,那些毫無事實根據的誤傳其實毫無必要,也毫無價值可言。
一個小有名氣的昆蟲學者求教於美國著名動物學家阿加西教授,希望能夠增進自己的學問。教授給他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讓他觀察一條死魚。過了2個小時,教授檢查這位學生觀察到了什麼。最後,教授搖搖頭說:“你觀察得還不夠仔細,再仔細看看。”第二次檢查,教授還是搖頭說:“在我看來,你不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眼睛。”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這個學生的心,他一改從前熟視無睹的惡習,對這條死魚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當教授第三次檢查時,他的回答令教授十分滿意,最後得到的評價是:“很好,你現在懂得如何用你的眼睛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