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3)

天武元年正月,天下紛爭已久,諸強並立,相互攻伐以求獨霸天下。

西北豪強李氏自涼州興兵舉事,憑借李氏一族經營上千年的牢固根基以及斥巨資創建的精良的騎兵部隊之強大實力,還有李氏一族豢養的大批各行各業精英門客的傾力協助,很快就在諸侯中站穩了腳根。

同年四月,李氏族長派遣使者攜至尊帖拜會神州武林各大宗派門閥、武道巨擘,欲再啟武林大會,會天下英雄,決武林至尊。

由於李氏本就是武林豪族出身,名聲在外,更兼交友廣闊天下,素來對落難武林門派和江湖豪客廣施援手,不計回報。

在收到拜帖後,受過李氏大恩的武林門派和江湖人士紛紛雲動,其中不乏頂級門派和武道大鱷。

而一些急於出頭的武林新貴也不願放過這一個出頭的機會,紛紛呼朋喚友,加緊準備以求在這次的武道盛會有一個上佳的表現,名揚天下。

一股巨大的風暴在武林之中迅速刮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整個武林,一些本打算在這次動亂中明哲保身的宗門巨擘也不免被波及,被動的卷入了這次風暴中。

而其他的諸侯勢力雖看透李氏欲聚武林勢力為己用的打算,但麵對滾滾大勢任何勢力也無法阻擋在前,這是陽謀,各勢力也隻好參與進這場風暴中,但也不免都做著半路截胡的謀劃,大爭之世,各憑本事罷了。

有了各方勢力的推動,這一場武林大會的規模堪稱前所未有,官麵勢力和武林勢力攜手,連諸多超然物外避世多年的武道前輩和一些傳說中的仙門聖宗也被驚動,投入到這一盛會中,一場真正的至尊大會悄然成型。

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是為天地交泰之始,天道不顯,乾坤混沌,武道之力能夠發揮到極致,武林大會在這一天拉開了序幕。

其後各方勢力紛紛登台獻技,你方唱罷我出場,經過十一日的武道搏殺,在戰敗了諸多勢力之後,李氏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武林至尊的寶座,號令天下武林人士,一時風光無量。

同年六月李氏發動兼並戰爭,在大批武林高手的協助下,李氏軍隊所向無敵,剩餘各諸侯勢力或被滅或投降,短短半年時間十餘家諸侯門閥除李氏外僅餘六家,聯手方可堪堪保命。

武林人士在戰場上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江湖門派具有的龐大能量震撼了所有勢力,當然也包括李氏一族本身。

其後一個月內,李氏一族加大軍力輸出,全力出兵盡滅六家勢力,李氏族長李雍於同年十二月李氏鐵騎馬踏最後一家勢力南梁都城臨安之時開壇祭天,登基稱帝,定都長安,立國號為正,取止戈停戰,天下一統之意。

其後李雍始親萬機,勵精圖治。其有感天下百姓受戰亂之苦日久,百廢待興,遂頒布法令,恢複生產,減免賦稅,興科舉,用賢能,天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勢。

雍在位二十三載,強正國勢日益昌隆,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穰穰滿家,更掌雄兵百萬,內聖外王,威壓四海,萬邦來朝。

李雍晚年之時,強正在世間難尋敵手,諸侯餘孽盡滅,蠻夷各族臣服,舉目所及之處盡皆俯首,但他的心中始終有著一根刺難以拔去,那就是武林。

他在世,李氏就是武林至尊,號令一出,莫敢不從,但當他離世之後,朝廷和武林之間的關係又該何去何從。每每思及諸侯混戰時武林群雄爆發出的強大實力以及桀驁不馴的脾氣,他總感覺有一座大山桓亙在心間,迫的他喘不過氣來。

為了應對未來變局的發生,李雍先後創立天命府、監察局以便操控和監視武林的一舉一動,又成立皇殺衛承皇命誅殺犯禁武林人士。

而武林方麵也感受到了來自朝廷的壓力,為了自保也開始漸漸疏離朝廷,並在幾家頂級勢力的牽頭下創建武盟以求守望相助,兩大勢力時有小規模衝突發生,但為了避免衝突升級,兩方始終克製己身,保持著一份難言的默契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