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青花瓷是一種著名的彩繪裝飾瓷,其以含氧鈷為著色劑,先在瓷胚上描繪花紋,再施一層透明的白釉,入窯中經一千三百度高溫燒製而成,其造型優美,色彩絢麗,裝飾精美,無鉛無毒,耐酸耐磨,麵色經久不衰,素有“永不凋謝的青花”之稱,產於中國的千年瓷都景德鎮。在清代時能工巧匠們又在白瓷器上繪上圖案,在二次烘燒,就成了精美絕倫的琺琅瓷器。琺琅瓷的底色有紅、黃、藍、綠、紫、胭脂等顏色,釉麵有極細的冰裂紋,還采用了軋道工藝,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底上刻畫仟細的話紋,再加繪各色圖案,還希收了西方油畫技法,博采眾長為世界陶瓷文化的顛峰之作,在今天一個清代禦用花瓶在拍賣會上可賣幾億元之巨。
再說納蘭見了那麼多菜,這麼幾個人就是吃十天半月也不見得能吃完,便對餘國柱道:“餘大人也太客氣了,何必如此鋪張呢!”
餘國柱笑道:“這古人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納蘭公子千裏迢迢來金陵,下官自當略盡地主之誼,曲曲幾道小菜不足掛齒,請納蘭公子慢用。”
納蘭聽了,心想:這還叫略盡地主之誼,那萬一將來皇上來江南南巡,那你準備搞多少菜招待呢?這也太浪費了。但在眾人麵前納蘭也不便多言,便舉起手中四楞象牙鑲金筷嚐了起來。
但見其中一道“鬆鼠魚”是用桂魚為原料,奇刀成鬆鼠身,用魚下顎倒置做頭,形象逼真、色澤金黃。魚豎伏盤中,很像是俯首緩行的鬆鼠。魚炸成後速端上桌,澆上鹵汁,吱吱有聲、猶如鬆鼠歡叫,色味、香、形、聲俱全。這桂魚又稱石桂魚、鱖魚,其巨口鮮鱗、骨疏少刺。
納蘭一嚐感覺入口鮮美無比、皮厚肉緊,讚歎道:“古人張誌和有詩雲桃花流水桂魚肥讚此魚,今日一嚐果然不同凡響。”
旁邊的洪昇聽了也道:“這晉代人將桂魚肉比作天上的白龍肉,又稱桂花魚,是春令的時菜。據說早在春秋時便是江南吳國的名菜。”
納蘭一聽洪昇這廝將桂魚肉比作龍肉,心想:這小子口無遮攔,胡言亂語,恐怕將來在官場上必遭人閑話,將來前程堪憂啊!這龍乃當今皇上之意,怎麼可以胡亂比方呢!納蘭也不好當場明說,便又去嚐了另一道叫“美人肝”的小菜。此菜卻是用鴨胰油爆後配以雞脯、冬菇、冬筍、用鴨油炒製而成,因其色香誘人,乳白光潤像昆曲中的閨門旦卷簾登場一般,故被食客戲稱為“美人肝”。這一隻鴨隻有一個胰,做這一盤“美人肝”需要四十多隻肥鵝的胰髒,可謂代價不菲;故其又為珍品,為當時清真四大名菜之首。這時餘國柱又介紹道:“咱們這金陵菜特別注重滋味,有七滋七味之說。這七滋是酸、甜、苦、辣、鹹、香、臭、七味是鮮、爛、酥、嫩、肪、濃、肥。”
納蘭聽了不解的問道:“這臭有啥好吃的呢?”
餘國柱笑道:“這裏的臭是指臭豆腐,臭麵筋等,其臭而香鮮,聞有點臭,吃起來卻鮮香無比。”
納蘭聽了道:“這江南的菜還真怪。”
餘國柱又道:“納蘭公子現在所吃的美人肝乃是鴨胰也,這金陵的鴨菜素有甲天下之譽,有鹽水鴨、金陵叉燒鴨、黃燜鴨、清燉鴨、珍珍鴨、月宮鴨、葫蘆鴨、文武鴨、食榴鴨、葵花鴨、鹵鴨、醬鴨、料燒鴨、金陵加汁鴨、鬆子鴨卷、熏仔鴨、香酥鴨、茄汁鴨塊、砂鍋鴨塊、燴鴨舌掌、美味鴨肝等。這鴨肉性甘寒、能清虛熱、養胃生之肅。其中有種桂花鴨油三絕: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還有一種板鴨,有當地民謠雲:‘大腳仙,成板鴨,玄色緞子玻璃塔。’這板鴨是用鹽鹵醃製風幹而成,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塊板似的,故稱板鴨,還分為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其鴨皮白、肉紅、骨頭綠,吃起來酥香板嫩,餘味返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