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八角鼓(2 / 2)

納蘭一看這丫環的衣著又有些異常,生怕這半醉的施世論又失態出語評論一番,弄得不好收場,便搶先道:“這道包心魚丸可是南方福州的特產,想來定合施大人的口味了。”

施世論一聽是自己家鄉福建菜來了,便把目光從那丫環身上收了回來,落在菜上,他見在、了這包心魚丸便笑嗬嗬的道:“沒想到明珠大人府上也有這福建菜,真是令人大感意外。這包心魚丸可是用海上抓來的鰻魚,鯊魚肉在舀中搗成潔白晶亮的魚茸,加上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上瘦肉或蝦肉等餡製做而成,其皮薄均勻,湯汁鮮美,食之滑潤清爽,實在是魚肴中的極品。據說這包心魚丸的來曆還跟秦始皇有關呢!據史書上說秦始黃喜歡吃魚,統一全國後更是每餐必吃魚肉,但秦始皇怕死的很,雖愛吃魚,卻又怕魚刺,唯恐一不小心備魚刺紮著送了老命,因此規定魚菜中不能有刺,否則賜禦廚死,好幾個禦廚一不小心送了命。而假如做剔骨燒魚肉湯,又生怕有詛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弄不好照樣會人頭落地。於是這些禦廚們天天膽戰心驚,如坐針氈。有一天,輪到一個來自福建的廚子製作禦膳,他硬著頭皮來到禦膳房,見到魚是又膽怯又發恨,就用菜刀背砸魚發泄,一下兩下,砸這砸著,他驚奇的發現,魚刺魚骨竟然自動露了出來,魚肉成了魚茸。正在這時,宮中傳膳了,這時再做是已經來不及了,不做魚性命就難保,廚師看著那一大堆魚茸,急中生智,迅速挑出魚刺,順手把魚茸捏成丸子,在包上瘦豬肉和蝦肉,投入已燒沸的豹胎湯中。不一會兒,一個個色澤潔白,柔軟晶瑩,鮮嫩可口的魚丸浮於湯麵。他忐忑不安地端著魚丸,呈到秦始皇麵前,秦始皇一嚐,魚味十足,又別有一種鮮味,便絕口稱讚傳旨重賞這個廚子。這個廚子總算逃過一劫,但他想想有點後怕,畢竟這伴君如伴虎,逃過今天,未必逃得了明天。於是他找了和機會,逃出了皇宮,遠走他鄉,隱姓埋名,經營起了魚丸館。而這種包心魚丸的做法也由他從宮廷中帶入了民間,漸漸流傳開來,由於這廚子是福建人,且福州一帶海中盛產鮮魚,後人便將其稱為包心魚丸,又叫福州魚丸,成了福州一帶的名菜。”

眾人聽了,紛紛品嚐果然鮮香爽口,餡香濃鬱,很有南國的風味。這時納蘭又對洪昇道:“洪兄,聽說這國子監中有朱彝尊,秦鬆齡,嚴繩孫,薑晟英,汪輯,張純修,吳兆寒,顧真觀等人都才華出眾,來日請他們來府中淥水亭一聚依欄觀荷宴集賦詩如何!”

洪昇聽了,道:“納蘭公子真是好雅興,在下一定轉告他們,來日上貴府聚會。”正說著又有一個丫環端上一碗“雪度寒冬”菜上來,用一個天藍釉菊瓣紋盤盛著,隻見此丫環穿著一件紅色暗花羅帶雲肩女衫,這見女衫利用暗花羅的提紋樣為裝飾,圓領,大襟,左右開氣,中接白緞地平針繡折枝花卉紋挽袖。衣領處帶三層柳葉式雲肩,宛如盛開的菊花,袖口,衣襟,開氣及下擺處飾以相同的三層花邊,開氣處有上如意雲頭各一枚。此衫通體華麗多姿,色彩豔麗。她下麵穿一條醬色暗花緞地平針繡囡囡紋側褶裙,這件側褶裙的裙門和裙背均飾以長方形花卉圖案,以打子法繡成。兩側寬褶內,又用平針繡出折枝小花與彩蝶,纖細靈動。裙門於下擺都鑲有花邊,為黑色提花絲織花滌,通體觀之飽含吉祥喜慶,靚麗豐碩之韻,這種圖案又稱為一團和氣或和和美美。

納蘭又介紹這道“雪度寒冬”道:“此菜又名金錢釀香菇,乃是創製於漢元帝時的壽宴菜,因時值隆冬,菜名應季。相傳當年漢元帝皇後的侄兒王莽野心勃勃,仗勢專權,以外戚的身份獨攬朝政,於元始五年毒死了小皇帝平帝,立年僅二歲的劉嬰為太子,後來又正式稱帝改國號為新。漢室宗親劉秀不滿王莽篡權奪位,暗中招兵買馬準備推翻王莽的統治,恢複漢製。王莽發覺之後,決定要殺掉劉秀,劉秀獲悉後,隻身一人匆忙逃出宮院,到各地搬兵。王莽聽說劉秀跑了,氣得要死,為了防備劉秀領兵殺回京師,奪走皇帝寶座。王莽立刻下旨,日夜不停地施工修建了一座堅固的堡壘,名叫銅錢台,以為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