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烤羊腿(2 / 2)

‘曲院荷花動晚香,蓼花垂影照橫塘,孤山一片暮蒼蒼。

雁下蘆洲雲路遠,鷗眼滿葉放橋荒,登樓容易送斜陽。’”

洪昇聽了,又見船舫窗外的小山如屏如阜,蒼鬆翠柏,錯綜其間,湖上碧波蕩漾,池水淪漣,風靜波澄,水底樓台倒影清晰可見,岸邊碧桐修竹,結綠延青,峭石林立,鬆巒森鬱,細草如茵,山花夾徑,茂林蓊鬱,翠蔓蒙絡。眾人吟詩品食,賞樂賦詩,甚有佳趣。便又吟詩一首道:

“習習秋風淡淡雲,天邊歸雁幾聲殘。

青黃弱柳千條纏,紅白夭桃數點分。

窗外山光疊黛色,池心水影皺鱗紋。

暄妍佳景書齋遠,珍重韶華惜巧緣。”

納蘭聽了,又和詩一首曰:

“逸舍煙霞四為鄰,雲泉終是等閑身。

西崖秋樹千般色,萬裏平沙一聚塵。

徑日隨風殘曆日,大都安穩屬幽人。

何須更作傷秋賦,山葉江時覺勝春。”

洪昇聽了,又吟回文詩一首道:

“飛燕雙萋春夢長,月如眉掩鏡台妝。

帷雲滿落紅梅影,微玉零煙飄暗蒼。”

納蘭又和詞一首道:

“當年玉殿,錦繡芙蓉苑。天半笙簫猶未斷,卷地東風吹散。

疏紅又點梅梢,家中愁緒無聲。

悵望春天碧海,朝來暮去春潮。”

明珠見這二人吟詩個沒完沒了,自己肚子裏又沒多少墨水,吟不出詩來,便命人去找來府中唱八角鼓的歌姬前來演唱八角鼓。這八角鼓分鼓,溜,彩散種,是當時八旗子弟中流行的戲種。

吧一會兒拿歌姬款款而來,向眾人打了個千兒,隻見她身穿一件紫色暗紋綢大鑲邊女氅衣,這氅衣由紫青暗紋綢製成,正身不加任何裝飾,圓領,大襟右衽,左右打開氣,直袖,由中接袖和挽袖組成。領口,大襟,下擺至開氣處鑲有雙層花邊,內層為藍緞地平針繡花卉紋窄花邊,外展花邊較寬,在黑緞上又以平針繡折枝花卉,蝴蝶及葡萄紋樣。這葡萄紋樣據說起源於中亞地區,寓意豐饒多子。她肩上還披著一個緞地平針包花繡“福壽散多”如意雲頭式雲肩,此雲肩內圈為柳葉小雲肩共11片,其上以平針法繡蝙蝠紋樣,寓意多福。外圈白緞地平針繡如意雲頭元板,下方又用包花法繡“多子多福”,“魚戲蓮”等吉祥紋樣,給人以色澤豔麗,圖案繁密,變化多端之感。她下麵穿一條藍緞地貼補四季平安側褶裙,這條褶裙以貼補繡的方法,在裙門及褶皺間均飾以瓶花紋樣,且花瓶中還插有牡丹,荷花,梅花,菊花等四季花卉,蘊含有“四季平安”的意思。下擺及擺托處還有黑緞地花邊,以平針繡各色折枝小花。整件裙子雅致秀美,體現出優美阿娜的風采。她腳上穿一雙藍緞地打子牡丹紋小腳白鞋,當時康熙三年,康熙皇帝曾下詔禁止女子纏足,隻是這風俗不易挽回,最後鬧得康熙皇帝的禁令僅僅頒布了四年就被迫撤銷了。

這歌姬手中拿著一個八角鼓,此鼓鼓身呈八角形,鼓框為木製,鼓麵蒙蟒皮,據說這八角象征著滿族八旗。這歌姬開口唱了一段《對菱花》,倒是具有濃鬱的滿族生活氣息,此曲由滿族民間傳說創編而成,以“正調派”,“靠山調”,“四句板”等為基礎創作出來。

明珠聽了,悠然自得,洪昇卻有點聽不懂,這雲裏霧裏的也隻得裝出一副很欣賞的樣子。隻聽那歌姬唱道:

“巴卜哇,俄世啊!

悠悠小孩,巴卜哇!

狼來了,虎來了;

老和尚背著鼓來了,

小孩睡,蓋花被,

小孩哭來想他姑。

巴卜哇,俄世啊,

悠悠小孩,巴卜哇,

悠悠哇,悠悠哇。

馬猴子跳牆過來啦,

悠悠哇,悠悠哇,

小孩醒來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