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張飛擂茶(2 / 2)

張庭玉一番濤濤宏論說完之後,眾人紛紛稱奇,恨不得立即找來擂茶一品滋味。這時納蘭又道:“我看這張飛這種粗人跟品茗這種雅事並無多少可相提並論之處,我跟大家講一段西南百姓把諸葛亮稱為茶祖的故事吧!”

眾人聽了,都道:“人人皆知這茶聖乃是陸羽,那裏又冒出來一個茶聖諸葛亮來,這不會是你納蘭信口胡編的吧,想糊弄我們不成。”

納蘭聽了,道:“你們莫要不信,這可是真的噢!相傳當年諸葛亮南征雲南,七擒孟獲時,曾經到過雲南的南糯山,由於部隊士卒們水土不服,害眼病的人不少,無法行軍作戰。諸葛亮就拿出一根拐枝,插在南糯山石頭寨的石頭上。說來也怪,那拐枝眨眼間就變成了一棵大茶樹,長出青翠的茶葉來。士兵們歡喜雀躍,摘下茶葉煮水喝,喝下茶汁後,眼病很快就全好了。這樣南糯山出現了第一棵茶樹以後,當地人便把這石頭寨的那座茶山稱為孔明山,山上的茶樹稱為孔明樹,諸葛亮也就鬼使神差般地被當地人尊為茶祖。孔明山周圍的六座山也一起雞犬升天出了名,成了出產普洱茶的六大茶山。當地還有一個習俗,每當農曆七月二十三諸葛亮生日這一天,百姓們就要飲茶賞月,放孔明燈跳民族舞蹈,稱為茶祖會。連那株八百年樹齡的茶樹王,也被傳為諸葛亮的遺種,每逢采茶時節,百姓們總是酒曲禮祭之,人們信奉諸葛亮所以將普洱茶的發明權移到他的民下,也是出於對他的敬重。如今這雲南的普洱茶可出名了,遠銷海外。”

眾人聽了道:“算你說得有理。”這時董曉婉又道:“這故事也講得差不多了,咱們都說幾句有關於茶的詩歌吧!”

眾人齊聲曰好,納蘭首先吟詞一首道:

“微雨曉風初歇,紗窗旭日才溫,繡煒香夢半朦朧,窗外鸚哥未醒。

蟹眼茶聲靜消,蝦須簾影輕明。梅花老去古花句,夜夜胭脂怯冷。”

脂兒聽了,道:“瞧你這詞填的,好似女孩兒寫的一般,看我來吟一首七婉茶歌:

‘一碗喉嚨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婉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羽清風生。’”

張庭玉聽了,道:“脂兒姑娘倒也好笑,看我吟一首禪詩:

‘遠客殊未歸,我來自惆悵。

叩關二日不見人,繞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偏荒阡,柳色蕭蕭愁暮蟬。

行人無數不相識,獨立雲陽古驛邊。

鳳翅山中恩本寺,魚竿村口忘歸舟。

歸舟不見輕煙寒,離心遠水共悠然。

他日相期哪於定,閑僧著處即經年。”

芹兒聽了道:“老是長篇大論,你累不累,看我來一句言簡意賅的:

‘紅爐石鼎烹團風,一碗和香吸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