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短清,那管人離恨?雲心水心,有甚閑愁閑?
一度春來,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雲掩柴門,鍾兒磐兒在枕上聽,柏子座中焚,梅花帳絕塵,果然是冰清玉潤,長長短短,有誰評論?怕誰評論?”
再看一個書生唱和一曲道:
“更聲漏聲,獨坐誰相問?琴聲怨聲,兩下無憑準。
翡翠衣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隻怕露冷霜凝,衣兒枕兒誰共溫?”
這二人唱得吐字舒浮,一個優美的音腔連擻腔,似行雲流水般的把心中的情感抒發了出來。台下眾人都稱好,這時張庭玉道:“聽說最近國子監來了一個江南才子洪昇,他正在寫一部新曲子叫《長生殿》,講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據說寫得不錯噢!”
納蘭聽了,道:“這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老掉牙了,天下路人皆知,還能寫出什麼新花樣來,我倒不信!”
芹兒卻道:“這故事雖然老套,但假如他文筆寫得好,倒也足以走紅!”
納蘭聽了,道:“我倒以為寫劇曲當重故事性,光靠在文字上堆砌詞藻,沒啥意思!”
張庭玉道:“這洪昇並非泛泛之輩,待來日你見了他之後,必會覺得其是個才子,聽說他還寫過許多詩呢!”
納蘭又問道:“他的詩詞比起浙西詞派的領袖朱彝尊來如何啊?”
張庭玉答道:“和朱彝尊相比,他還稍欠火候,但假以時日,比能有所超越。”
這時芹兒從後台拿出一把金漆龍首誇包製葫蘆式胡琴道:“你們可知道這昆曲中的樂器啊!”
納蘭聽了,答道:“這個在下略知一二。昆曲中的樂器有笛,笙,嗩呐,管,提琴,二胡,中胡,曲弦,琵琶,阮,板,單皮鼓,堂鼓,雲鑼,大鑼,小鑼,凡鑼,開道鑼,小橈,中橈,橈缽,大缽,木魚,碰鈴。”
芹兒道:“你說得不錯,那麼你們可知道什麼叫一板一眼啊?”
納蘭又答道:“這個嘛!這板的意思是指曲中每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其餘的拍子叫眼,二拍子的便是這一板一眼。”
芹兒對納蘭的回答十分滿意,這時那脂兒也吃飽了,便又道:“今日天氣晴朗,萬裏無雲,輕風徐徐,咱們去玩鬥風箏吧!”
納蘭聽了,問道:“上次見脂兒姑娘坐在一個大牛皮風箏中飛來飛去,在下就覺得十分好奇,你是怎麼飛上去的。”
脂兒聽了,道:“你少見多怪,這風箏相傳是秦末漢初時漢臣張良所發明的,當年漢軍把楚霸王項羽包圍了起來,楚軍還想頑抗,謀士張良想出一計,造出了幾個大風箏,讓人坐在大風箏上吹奏楚國的歌曲,那些被包圍的楚軍士卒聽了之後,都起了思鄉之情,還以為自己的家鄉妻小都被漢軍攻取了,立即沒了鬥誌,紛紛開了小差當了逃兵。項羽無奈,隻得以霸王別姬,烏江自刎來向這個世界謝幕。當初張良發明風箏時,便是用來載人的,南北朝時還有人乘坐風箏逃跑呢!後來人們還用這風箏傳遞軍事情報,以及民間玩耍之用。”
納蘭聽了,道:“沒想到這風箏還有這來曆。”
脂兒道:“那是當然,這古代在風箏上放一個弦,被風一吹便發出聲響,十分悅耳,如同彈箏一般,故名風箏,還雅稱為龍鳳爭鳴,而且這梨園藝人都常放風箏,以鍛煉自己顧盼生輝的眼神,這放風箏還能明目清心火,民間有放悔氣之一說。”
張庭玉聽了,道:“我聽說有種叫流星趕月的風箏,即在風箏上放了許多紙片,到了空中,這些紙片飄散開來,如同天女散花一般,還有在風箏上放焰火的,更是奪目。這風箏又分為雛燕,肥燕,瘦燕,比翼燕等製法。”
脂兒聽了,道:“還是張公子見多識廣,那你們可知這鬥風箏的八技嗎?”
張庭玉道:“這咱也知道一二,這鬥風箏之法叫做掌握八技,常勝在手,這八技分別是鈞,啄,掃,彈,拉,提,搓,挫,無非就是用自己風箏的線去扯斷別人風箏的線,以此獲勝。
脂兒聽了,奇怪的道:“咦!你怎麼都知道啊!真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