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點滴的改造(1 / 1)

每一個人自懂事時起好像並沒有刻意去學習怎樣吃飯,怎樣穿衣,怎樣幹活,怎樣相處,而基本上是承襲了前輩的生活方式。人們的確比較容易學會生活,但同時這些成規也給人們一種錯覺,好像人本來就如此生活的,而且將來也是如此生活。這就使人們安於一種現狀,陷於保守,養成惰性。

一隻青蛙每天都保持一個姿勢,蹲坐在火山附近池塘中心的一片葉子上。它已經太習慣這個姿勢,以至於都懶得跳起來去捉垂手可得的飛蟲。甚至當池塘其他地方的青蛙從四麵八方趕來告訴它有食物可覓的地方時,它還高高地仰著頭,甚至嘲笑它們。所幸的是,它練就了伸長舌頭從空中捕捉飛蟲的技術——幾乎不用挪動它的腳。

終於有一天,火山爆發了,池塘裏的水開始沸騰,這隻青蛙的腳被燒焦了,可它還是不肯挪動地方。結果,這隻青蛙活活被噴發的大火灼燒而死。

這隻可悲的青蛙,它頑固地堅守著自己的惰性,卻因此而喪了性命。其實,逃命很簡單,它隻要跳一下,輕輕跳一下,無須多大的氣力,就可以讓自己到達安全的地方,從而避免這種厄運。

而有時候人類又何嚐不像這隻青蛙呢?總是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以致形成一種思維惰性。這就容易形成因循守舊,看問題片麵性,迷信權威,怕犯錯誤等心理特征。人類的思維除了有能動性與創造性的一麵外,又有落後於實踐而墨守成規的一麵,常常是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想到應該改變。然而,那隻是一種消極逃避行為而不是正麵迎接挑戰。

對你而言,積極地創新、勇於改變應該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的過程,而不是四處亂碰或者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是開始的時候了,即使是緩慢的進行,也要朝著未知的、潛在的、無限廣闊的重塑自己的世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