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給自己的人生定位(1 / 2)

建築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砌一堵牆。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幹什麼?”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牆。”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高樓。”第三個人邊幹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城市。”

十年後,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裏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同一境況的人,對同一問題作出不同回答,展現了他們不同的人生理想。最終他們的理想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想得最遠的走得也最遠,沒有想法的隻能在原地踏步。

理想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是同人生奮鬥目標相聯係的有實現可能的想象,它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的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有遠大的、被大多數人信仰的共同理想,否則就會形同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哪裏還談得上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一個人同樣必須有理想,否則就會失去精神動力,不可能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的一種設想,它往往和目前的行動不直接聯係。但理想又不能脫離現實的生活,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如果符合了個人的需要,與個人的世界觀一致,這些現實的因素就會以個人理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理想總是對現實生活的重新加工,舍棄其中某些成分,又對某些因素給予強調的過程,但它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理想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僅僅擁有理想,你不一定能得到成功;不過如果沒有理想,成功對你而言就無從談起。美好的理想是人努力奮鬥的動力。每當你懈怠、懶惰的時候,理想會猶如清晨叫早的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每當你感到疲憊、步履沉重的時候,理想就似沙漠之中的綠洲,讓你看到希望;每當你遇到挫折、心情沮喪的時候,理想猶如破曉的朝日,驅散滿天的陰霾。理想能使人不斷地激勵自己,獲得精神上的力量,煥發出超強的鬥誌。

曾經在一座山裏有條小河,小河的兩邊分別有一個寺廟,每天,兩個寺廟裏的小和尚都會到河裏挑水以供廟裏日常使用。日複一日,兩個挑水的和尚變得非常熟悉。就這樣過了五年的時間,有一天住在河北邊的甲和尚發現河南邊的乙和尚沒有來挑水,他一開始以為這位和尚可能是生病了,沒太在意,但是一連幾天,這位和尚都沒有來挑水。這時候河北邊的這位和尚有些著急了,心想老朋友病了,自己應該前去探望一下才是。等他趕到乙和尚所在的寺廟的時候,發現乙和尚不僅沒有生病,還坐在院子裏悠閑的看著古書,一點也不像很久沒有水喝,生了一場大病的樣子。於是他好奇地問:“你一連幾天都沒去挑水了,怎麼還有水喝呢?還有,你是不是病了,身體好了嗎?”這時候乙和尚氣定神閑地站起來,說:“你不要著急,跟我到後院就知道了。”甲和尚莫名其妙地跟了過去,發現後院有一口新打出來的井。這時候乙和尚解釋說:“這五年來我每天下午做完功課後都會抽出時間來挖井,幾年下來,終於挖出一口井來,這樣我就不用每天走那麼多路去山下挑水了。”“那你挖井是不是也很辛苦呢?”甲和尚有些不理解他的做法。乙和尚笑著回答說:“每天都要挖,這是份額外的工作,當然也會覺得辛苦的,不過為了讓自己有動力挖下去,我就每天告訴自己,隻要堅持下去,以後就可以不用到山下去挑水了,而且今後的師弟們也就不用這麼辛苦了,就是在這個目標的激勵下,我才堅持了下來。隻要有了一個堅定的目標,什麼困難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甲和尚聽完乙和尚的話,很誠懇地向他表示感謝。“這麼多年以來,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和修行是沒有樂趣和意義的,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沒有明確的目標,才是我的問題所在,有了目標,也就有了進行下去的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