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曆史背景,不喜歡可以直接跳過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秦風.蒹葭》
秦獻公姓嬴,名連,又名師隰,秦靈公的兒子,秦孝公(現太子渠梁)的父親。公元前385年,時至中年的公子連從魏歸秦,武力奪取政權,隨後開始了秦國的改革大業。
秦獻公生於秦靈公元年(公元前424年)。秦靈公死後,公子連沒能即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簡公搶去。十歲的公子連為防不測,逃到東邊的鄰國魏國,開始了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魏國當時是中原各國中的超級強國。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推行中央集權,以法治國,國力強盛,奠定了此後魏國長達百年的霸業。而此時的秦國國力疲弱,政權不穩,國君的廢立經常是由幾個庶長說了算。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吳起連連擊敗秦軍,完全奪取了秦國早在秦穆公時期就占有的河西地。在魏國咄咄逼人的攻勢麵前,秦國幾有滅亡的危險。
秦國的困頓低落與魏國的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極大地刺激了在魏國流亡的公子連。想到秦國的衰敗和自己的遭遇,公子連產生了奪回君位、實行新政變法圖強的強烈願望。由於公子連曾經是被立為太子的秦國廢君,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因而魏國給公子連的待遇很優厚。公子連一方麵研究學習魏國的強國經驗,一方麵密切注視秦國國內的局勢。
公元前385年,秦簡公的孫子秦出子即位。出子即位時才兩歲,由他的母親主持朝政。由於出子母親任用外戚和宦官,與秦國的公室成員產生了矛盾,秦國的內政很緊張。出子母親為籠絡人心,賞賜過多,使秦國的國庫空虛,不得不加重稅率以增加國庫收入,引起了地主和自耕農的強烈不滿。
秦出子二年(公元前385年),秦庶長菌改迎立公子連於河西。秦出子母親知道後,命令軍隊去消滅公子連一夥。這支軍隊的將領早已被公子連收買,在路上說服了手下人,去迎接公子連。沿途聞訊而來迎接公子連的秦國百姓很多,公子連在這些人的簇擁下進入了秦國的都城雍,殺死了秦出子和他的母親,奪回了君位,並廢止從死(殉葬)製度,定都櫟陽。
“……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子也。……十六年卒,子惠公立。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惠公卒,出子立。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複彊,奪秦河西地。……”——《史記.秦本紀第五》
秦獻公取得政權後,埋頭改革、勵精圖治,不參與其他國家間的爭鬥,秦國的國力漸強,人口也增加了不少,軍隊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內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秦人對恢複秦穆公時的榮耀也越來越強烈。
為使秦國的社會治安穩定,秦獻公推出刑法連坐,即株連,以使人人自危,互相監督。然而就是因為這連坐的實行,就因為這一代雄傑實現其宏圖霸業途中的一個小小的失誤,雪洛令喬舟辭被汙叛國,慘遭滅門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