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首國學院,在中國人的心中,悠遠、蒼涼,和著古文化的晨鍾暮鼓,停泊在曆史深處的池塘。舊日風霜過眼,彌漫了無數的塵煙,在曆史的棧道上,一輛輛古車推著汗牛充棟的故事向今天徐徐走來。眺望哈佛園,在中國人的眼中,遙遙海岸藏著留學的夢想,也注滿了一船船對科學和文明的期盼。關於現代化的夢想就這樣緩緩地襲來,透過鮮花、綠地,從光彩叢生的校園中飄出,融化在此岸學子的內心。
我們的國學院,藏著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智慧。它們像沙灘上的金子一樣,曾經被人忽略,卻極易被晚風吹散,露出無限的光輝和神韻。仁愛、恭順、孝親、中庸……傳統文化中所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品質和理想重被推回曆史的前台。那些曾經遺落的古訓被再次拾起,仿佛一枚枚流光溢彩的琥珀。我們“古為今用”,從古老的文化中咀英嚼華,修身養性,以期重塑今人。
他們的哈佛園,世界現代文明中最璀璨的寶石。三百年的校園孕育出6位總統和3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世界貢獻了高超的學術和傑出的人才。哈佛,用自己的原則、獨立、自由、追求,構造出一座現代思想的殿堂。他們實踐著自己至高的理想“大學的榮譽,不在於校舍和人數,而在於一代代優秀的人”。我們“洋為中用”,從現代文明的碎片中搜尋銳意進取的激情和衝動。
當古車和泊船終於塵埃落定有了停靠的港灣,心中止不住地湧起深深的憧憬。有人說“二十世紀是西方文化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將是東方文化的世紀”。一百年太長,包容了“西學東漸”的恥辱和憂傷;一百年又太短,華夏民族的文化複興讓整個世界猝不及防。一百年前,中國在通往現代化的進程中總是難以追趕上西方先進的腳步;一百年後,西方卻開始漸漸研習中華文明,希望從中找到解救現代人精神危機的“靈丹妙藥”。於是,我們期待,期待中西文明的碰撞,撞出思想的朵朵火花;我們也希望,希望中西文明的交融,融會出一片嶄新的天空。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世界被網絡網羅成一個“村落”。在這個小小的地球村裏,各國經濟往來的密切促進了文化溝通的繁榮;每個國家都希望本國文化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揚。2008年北京奧運會華美的開幕式,深深地凝聚著中國的文化,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隨著全世界人民的陣陣驚呼,一朵朵地綻放在古都的夜色中。中國以自己開放博大的胸懷,溫文爾雅的氣度征服了世界;再次印證了一個耳熟能詳的話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我們不僅有大國的雄風,同樣擁有大國寬容的姿態、謙遜的情懷。我們願意秉持傳統文化的燭火毅然前行,也願意借用西方現代理念的火種,讓篝火燃燒得更旺。
國學院,教會我們審時度勢、忍辱恬淡,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們體會為人的謙虛、低調和韜光養晦;哈佛園,令我們激越振奮,在現代文化的熏染下,攀登事業的巔峰。前者,涵納了百川歸海、無為而治的人世優雅;後者,展現了雄渾激蕩,自由開放的處事方略。
左手是傳統的國學院,右手是現代的哈佛園。一方麵我們承續著古典文化的精華,領略著先哲們的智慧,也在清新典雅的墨香中品讀著千年古國的燦爛文化;一方麵我們吸收西方近現代的文明,用最為先進的理念改造我們的精神世界,體會朝氣蓬勃的思想變遷,令生活激昂而又舒曠。
翻開一頁頁的書卷,古今中外的故事撲麵而來,溫婉又細致,疏狂並豪放。鮮活的曆史曆曆如新,徜徉其中,仿佛聆聽了先賢的教誨,又仿佛和無數高雅而聰慧的靈魂一路同行。在為學與為人的路上,東方與西方並舉,傳統和現代共生。從此,水乳交融的睿智人生,我們將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因為知者不惑,因為仁者無敵,因為勇者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