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換位悟利弊,舍小得失為大謀(1 / 3)

換位思維就是讓自己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對事物作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並更好地處理事情。從對方的立場出發為對方分析事情的利弊,贈予也是一種經營之道。

永遠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的位置

有位作家講:“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上半夜想自己的立場,下半夜想別人的立場。”假如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當時的困難中,我將有何感受,有何反應?”這樣你就可省去許多煩惱,也可以增加許多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他人為我,我為他人,都是換位思維的做法。換位思維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思維技巧,當人們學會靈活運用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頻頻成功的開始。如果我們執著於一己之見,一味在乎自己,往往會陷入困境。

西方人喜歡喝咖啡。以前那些貴族就用咖啡磨自己磨咖啡,然後再慢慢地煮,非常麻煩。

這時候,咖啡商看到了這裏麵的商機,就開發了速溶咖啡,推銷它方便快捷的特點。開始上市的時候,咖啡商非常高興,並且預言:咖啡革命的時代即將到來。可是,令他們失望的是,速溶咖啡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為什麼呢?公司十分納悶,於是,就派了大量的人員去搞市場調查。

後來,調查結果出來了:家庭采購咖啡的人主要是主婦。不少消費者反映說,她們認為買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婦是不關心家庭的人,而買傳統咖啡的家庭主婦卻不是!原因是什麼呢?原來,她們認為:咖啡不同於其他產品,它是用來細細品味的。為自己的家人泡一杯香噴噴的咖啡,這是愛和關心的體現。如果你連這樣的工作都不願意做,怎麼能夠說你關心家庭呢?

這時候,公司才發現,他們大肆強調的賣點,也是他們最得意的賣點——速溶,恰恰是他們最致命的弱點!搞清楚了這一點,他們開始修改營銷策略,不再強調速溶,而是在味道上做文章:滴滴香濃,味道好極了!然後在消費者接受其長處的基礎上,再一步步拓展。

永遠不要把自己放在第一的位置,才能客觀地分析事情。人們常說換位思維就是讓自己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從而對事物作出一個準確的判斷,並更好地處理事情。在企業目前的產品決策中普遍存在著程度不同的“自我中心”傾向。一旦決策過程中過多地摻雜了“我認為”的水分,決策的品位便會大打折扣,企業所期望的“應當”的回報就很難實現。有的企業經過係統策劃、精心運作的產品投放市場後非但沒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反倒讓自己找不到感覺。在付出沉重的代價之後,不少企業無奈地發出了“上帝病了”的感歎。實際上上帝沒病,是我們企業自己“貴體欠安”。

從對方的立場出發,為對方分析事情的利弊,對方便會主動地按照你的思路走下去,從而達到你的目的。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嗜好。隻要你認真探索對方的真正意向,特別是與你的計劃有關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應對他。首先你應當讓自己的計劃去適應別人的需要,然後你的計劃才有實現的可能。

要想使別人信服你,那你首先就要盡力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成功有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維模式。關鍵看你會不會轉變思維,能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

舍小失為大謀

在許多時候,贈予也是一種經營之道。也就是說,要得到更大的利益,必須要先給予對方一定的好處。實施這個謀略,需要從思維形式上找突破口。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是從無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謀略之一。也就是說,要得到更大的利益,必須要先給予對方一定的好處,“予”是手段,“取”是目的。實施這個謀略,需要從思維形式上找突破口。

隨著社會的發展,“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謀略已被成功運用到各種經濟活動中,被演繹、發揮得淋漓盡致。“欲取先予”的經營謀略,為千千萬萬個廠家帶來了無數的商機,也贏得了數不清的利潤。

20 世紀,一位日本人創辦了“越後屋”布店,該店店麵不大,資本不厚,生意也一般。店主心裏頗為焦急。有一天下大雨,一些人急忙奔到布店來避雨。店主忙叫店員將店裏的幾把雨傘借給避雨人。雖然不少人仍沒有傘,但大家都對越後屋產生了好感,連連稱讚。

這件事給了店主很大啟示,他打算借助雨傘招攬顧客。隨後他叫人買了一大批雨傘,還工工整整地寫上“越後屋”的字樣。以後凡遇下雨,來布店避雨的人都可以借到一把雨傘。說也奇怪,沒過幾個月,布店的生意居然漸漸興盛起來。後來,“越後屋”經多次易名,多次擴大範圍,至 1928 年已發展為“三越百貨公司”,成為日本最早出現的綜合性百貨公司。

盡管如此,公司仍然不怕麻煩,還是備有雨傘,供人們下雨天借用。

“越後屋”把“借傘”作為公關手段,體現了“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經營道理,對企業的發展起了良好的作用。“欲取先予”的手段之所以容易成功,在於它符合人們對某種利益追逐的心理活動規律。一般而言,要想在商業上獲得某種利益,就必須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也就是說,在利益問題上不能總是一邊倒,不能讓對方一味地付出,應該讓消費者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有所得。這種獲得當然不限於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基於這樣一種利益平衡關係,才有“欲取先予”的思維之道。

其實在許多時候,贈予也是一種經營之道。有舍有得,隻有舍去,才能得到。雖說人生獲取不易,可割舍也很難。我們總是在該舍棄時“舍不得”,舍去之後又後悔不已,實在無法做一個好的忍者。常言道“忍痛割愛”,道出了一個“舍”字的難度和境界。

古代有一個商人來到某水鄉小鎮推銷金魚缸,金魚缸工藝精細,造型精巧,但是,問津者寥寥無幾。於是,商人找到一個賣金魚的老者,以低價向老頭訂購了 500 條小金魚,第二天上午,商人讓老頭擔起金魚跟他一起走,他們來到一條穿鎮而過的小渠上遊。老頭按商人的吩咐,把 500 條小金魚全投入小渠裏。

下午,一條消息傳遍了整個小鎮:水渠裏,不知從哪裏來了一群漂亮又可愛的小金魚!鎮上的人爭先恐後地擁到水渠邊,小心翼翼地尋找、捕捉小金魚。捕捉到小金魚的人,興高采烈,立刻去市場買金魚缸,那些還沒捕到金魚的人,也紛紛擁去市場搶購魚缸和金魚。大家都這麼想:既然渠上有金魚,今天雖然捉不到小金魚,但是總有一天能捕到的,就是捕不到,也可以買來養,那麼魚缸總能派上用場。因此,養小金魚成了鎮上的時尚與喜好。

賣魚缸的商人把魚缸的價格抬了又抬,幾千個小魚缸很快被鎮上的人搶購一空,那老者的生意也跟著火了起來。

從金魚缸想到金魚,有了金魚就會想到買金魚缸。小金魚是道具,賣出金魚缸是目的。利用人的貪欲心理為自己謀求利益,免費送你小金魚,消費者肯定會買魚缸供養小金魚。由此,這個商人輕易就把自己的金魚缸銷售一空。若不采用這種手法,那幾千個金魚缸不知要賣到何年何月。現在的“買一送一”的促銷手法跟賣金魚缸的商人所采用的策略是一樣的。例如,西裝行業通過送領帶給顧客,刺激顧客購買西裝;做風扇馬達的工廠,老板會千方百計要求政府引進風扇廠家,有了風扇廠,馬達就有銷路了。一句話,就是相關行業的互補。

“欲取先予”,包含著審時度勢的大智大慧,當舍則舍的大勇大謀。揚長避短,壯士斷腕,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舍”本身其實就是“得”。古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善於舍棄,主動向後退一步,反而會獲得更多的利益,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待人如己是衡量一個成功人士的標準

“尊重”這個詞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難,這也成為衡量一個成功人士的標準。待人如己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還是一種動力,能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

不管是從曆史的角度,還是從人際交往的角度看,都應該以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將心比心地多替別人想一想,經常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戴爾·卡內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隻有 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 85%是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優勝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在於認識朋友的多寡與質量。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與你合作,才容易成事。

這種先做朋友後談事的行事方式,在各行各業都通用。人們總是對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警惕,若把你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些,他就不好意思拒你於千裏之外。在良好的會談氣氛中,打消了人們固有的隔閡與顧慮,餘下的事,則水到渠成。

香港巨商曾憲梓在發家之前,曾經有一次背著自己做的領帶到一家外國人開的商店去推銷。服裝店老板打量了一下曾憲梓的寒酸相,見他還操著一口的方言,就毫不客氣地把他趕了出來。曾憲梓碰了一鼻子灰,隻好離開了這家服裝店。曾憲梓回家後,認真地反思了一整夜。第二天,他穿著整齊的服裝又來到了那家店,恭恭敬敬地對店主說:“昨天冒犯你了,很對不起,今天能不能賞光吃早茶?”老板看到這位衣著考究、禮貌待人的年輕人,頓時有了好感,於是欣然應允。老板問曾憲梓:“領帶呢?”曾憲梓說:“今天是專門登門道歉的,不談生意。”老板立即被曾憲梓的真誠感動了。後來,他們成了生意上的好夥伴,為金利來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