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大家看一看,不但轉換了文化大革命的方向,深化的、全麵的提升了人民生活的水準,這都是跨時代的、了不起的作為。蔣經國先生晚年的時候講,他說他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小平先生講到,改革開放的路線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的話講“動搖不得”。沒有動搖,今天大家看一看,大陸經貿的發展,經濟的成長,可以說樣樣都是名列前茅。
我是一個59年前離開上海回到台灣的,那時候還是一個年輕人,今天來到大陸,所看的一切的情景跟我的回憶和記憶完全不吻合了,所以我是懷著一個祝福的心、一個持續不斷期盼的心,希望這塊土地能夠更快速地來發展。在整個的發展層麵,除了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發展層麵也很快速。比如說現在我了解到,在很多基層,所謂定點的民主選舉製度,在《憲法》裏麵也提到,所謂財產權是最基本的人權,我相信這都是正確的曆史方向,都是值得鼓勵的曆史的步伐。
當然,整個的政治改革,無論是腳步無論是範圍,在大陸還有相當的空間來發展,但是我必須要講,在過去這段時間裏麵,兩岸所走的路、走的方向,已經使我們兩岸無論是在差異還是在差距上,這個是越來越縮小,這是曆史的潮流,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再談談所謂民意的驅動。我這一次到大陸來訪問,我說“來的不易”,因為有若幹的人很遲疑,甚至於有一種批判,認為我到這裏來,是為了進行所謂第三次的國共和談,所以我的目的是要“聯共製台”。但是,現在那個“台”下麵還有個“獨”字。
我在這裏要提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同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扭曲,因為講這種話是從一個僵化的思維、冷戰時期的一個思考來看問題、來想問題,時間的確對他們來講過得太快了,讓他們留在二十世紀甚至於30年代、40年代、50年代,我們今天怎麼不能夠重視當前,怎麼不能夠放眼當前,來共同展望未來,來開創未來呢?
我們為什麼不能夠以善意為出發點、以信任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依歸,為民族長遠的利益來考慮呢?人民為主,幸福優先,我想這是包括我們所有的台灣2300萬、大陸13億的人,我們所有的人民,大家會共同支持的一個方向。
我以前看到,麵對東西德國,科爾總理說我們相互需要,麵對南北韓,現在盧武鉉也講到,同理心兄弟情,這些聲音難道一點都引不起來我們大家應該有的一些提示嗎?我想答案是否的,我們會。今天我們所走的這條路是人民所支持的,我們搭橋鋪路,是人民所願意看到的,他們不願意再看到兩岸的對峙、對抗、對立、甚至於對撞,他們願意看到的是兩岸的對話與和解,大家的相互合作。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在去年底台灣進行“立法”委員選舉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講出來,我們就要走對路才有出路。
台灣走對路才有出路,我們認為不能夠讓“民粹”主義取代民主的思想,不能夠讓“製憲”、“正名”、“去中國化”、武斷的“台獨”時間表來打破我們整個幸福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出來我們的看法,其結果我們都知道,今天好多位“立法”委員都在這裏,認同支持這種看法和政策立場的在今天“立法”院裏麵是占有絕對多數的,今天來的國民黨的“立法”委員有幾十位,但還不全,他們都要來,我說不行,我說這樣就放空營了,人家會偷襲。但是我想他們的當選、他們的得票你可以看到人民的趨勢。
周日我們出來之前有一個民調,66%的人認同支持兩岸的和諧對話,30%認為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這也是一個民意,非常顯著的一個情況。想特別要提出,在這樣的一個大的環境、曆史的趨勢、民意的驅動之下,我個人認為,現在給我們一個總結過去曆史的機會,就是讓我們能夠有一個新的環境、新的思考,能夠來發展建立一個我們共同的未來,共同的願景。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們不能一直在過去,就像丘吉爾講的,永遠的為了現在和過去在那裏糾纏不清的話,那你很可能就失去未來。逝者已,來者俱,我在這裏做一個簡單的結論。我認為我們的願景要回到自由的思想,發源地,今天北大我們再談一談。這就是多元與包容,這就是互助與雙贏,這就是現狀的維護與和平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