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1 / 3)

第一回

太陽神下凡入紅塵

段牧之降生闖江湖

詞曰:

無垠寰宇,

許多情、盡寄秋風愁雨。

仙界凡塵多少事,

難斷是非榮侮。

仙境瓊樓,凡間草舍,

亦是棲身處。

瓊漿玉液,酒香常惹杯舉。

曆盡險阻艱難,

世間奇態,冷暖情難訴。

生死輪回曾幾許,

奧秘依然深邃。

俠士須眉,紅顏螓首,攜手同歸路。

幾回幻夢,

空餘多少躔霧。

調寄【念奴嬌】

試問諸位看官:天地之大,宇宙之寬,其中之謎你能解多少、能知幾多?不說多少奇妙不懂,恐怕就連“天到底邊在何方、地球位置何處”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便會難倒多少智慧之人、高深之士。筆者愚鈍,更難曉其中奧秘,故常自嗟歎不止。

宇宙間,多少看似平常易懂之事,常常讓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雖殫精竭慮卻不得其解。天宇廣柔,無邊無垠。其中多少謎團,任你百般琢磨、萬千遐想,亦不能明了其中的奧秘。天始何根,地生何時,有始是否有終,有生是否有死?其中謎局重重,自盤古開辟,三皇五帝以來,多少博學之士,睿智之人,雖窮其一生,亦不能解其中之謎。然天地恒存於世,天幹地支周而複始,有分有合,有始有終,循環往複。此非人之意誌所能轉移,雖有人能窺其一斑,卻有幾人能洞察其中的玄妙?其中的奧秘隻怕是智者不知、神仙不曉。

且拋開宇宙之謎,再看那塵世:世事茫茫如雲煙,人生匆匆似過駒。有如天之無邊無盡,時之無休無止,天上無永恒之事,人生無不變之說。清者如流水潺潺、明鏡懸堂、丹心照日。濁者似泥沙俱下、烏雲遮日,渾渾濁濁、紛紛揚揚,卻一個個自詡清高,混世人生。雖邪不能壓正,卻也有奸臣當道,小人得誌之時。奸者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忠者受盡委屈,卻正義難伸。其世道不公,對錯難分。此乃塵世之哀、亂世之相。然奸者、惡者休得沾沾自喜,凡事皆有來有去、有報有應。雖他今世能僥幸過關,來世卻靈魂難安,難免會投胎成畜。忠者、善者休得心煩,甚或叫屈怨天。有言道:“吃虧人命長,受苦者心安。”雖不知有無來世,卻也會今生無心災之憂,更不必擔心他人來尋仇討命,自然過得心安理得。其得之失之,焉知其禍福之所在?故世人不必為不如意之事頓足捶胸;為受屈之案而仰頭長歎;為金錢富貴而刻意強求;為天上人間許多不解之事而困惑;為動輒得咎、受人歧視而喪誌;為窮困潦倒、簞食瓢飲而自卑。凡事皆有定數,鹹魚尚且有翻身之日,常人豈無轉運之時?故不必自擾自憂、怨天尤人。

人世間的凡事種種,其中的端倪,一言難盡。個中滋味,幾人能曉?人世間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善惡邪正、酸甜苦辣、生死存亡,豈是一支破筆、幾張素紙所能盡述?今日無聊,撰此無稽之文、編造之作,卻奢望能有人從中獲點滴之益、生同感之情,解不惑之謎。或能搏諸位一笑;或能遇高人指點筆者迷津。此乃筆者拙文之原旨也。

閑話少說,話說仙界自玉帝掌管以來,曆經三萬萬朝,億億萬年。期間循環有序,一時天地眾生,安居樂業,各安其所。仙界共分十二萬六千三百二十區,其中十二萬六千三百一十九區已為玉帝子嗣及眾仙所管,惟有一區無際無邊,虛無飄渺,有如夢幻,神仙不知其邊,凡人不知其妙,智者不能解其中之秘。讓玉帝大有心力交瘁之感。雖神仙無壽無疆,卻也有智消體衰之時,故玉帝將太陽區交由愛子十三太子啟石掌管,以探星河之秘,宇宙之謎。

一日玉帝正在天庭靈霄寶殿中閱讀天書,忽聞天庭外有嘈雜之聲。玉帝不由煩悶異常,於是開啟天眼一看,卻見是十三太子太陽神啟石正在天宮瓊花園中與仙娥嬉耍,其狀穢不忍睹。玉帝目睹,一時龍顏大怒,令人將其喚入天庭審問。

十三太子見父皇下旨,自然不敢怠慢。當下,戀戀不舍地別了眾仙娥,朝皇宮而來。這十三太子長得果然是魁梧高大,風流倜儻,且機靈聰穎,神通廣大,乃仙中之傑,神中之首。有詩為證:

口方鼻直氣如虹,麵秀眉清臉透紅。

萬億天穹由內外,千間殿宇任西東。

飄逸峬峭迷仙女,瀟灑非凡樂太空。

放蕩風流無羈絆,天生浪子出天宮。

玉帝每三千九百萬年生一子,三千九百萬年雖是彈指之間,能得此睿智之子卻非易事。帝後娘娘對其視為掌上明珠,欲使他得其帝位,在幾萬年後繼承帝位。為磨礪其才幹,特並將太陽係交由十三太子掌管。然十三太子卻無心掌管太陽係。其心亦不在帝位。他隻顧玩耍,終日無所用心,嬉玩胡鬧,弄得天庭不得安寧。

且說十三太子來至淩霄殿。隻見那淩霄殿:

紫藹氳氤顯吉祥,金光閃爍祥雲罩。

珠玉珍寶異彩輝,奇花仙草寶光照。

皇宮雄偉屹雲霄,寶殿巍峨飄皇旐。

萬載仙君居此中,指點江山下聖詔。

宮娥美妙、翠女秀嬌,宮妃擁帝側,文臣侍殿前,武將鎮天邊。天帝一聲令,萬仙宇內召。龍鳳鼓聲響,景陽鍾又鳴,金鑾寶殿溢異彩,龍案桌上流金光。玉宇巍巍天外殿,馨香鬱鬱仙界宮。萬仙整冠拜冕旒,千宇歸順謁龍樓。

好一個萬仙景仰、億民企盼的仙界聖殿!

玉帝見十三太子傲首進來,不由怒道:“大膽逆子,天庭之中豈能容你如此無禮?還不快快跪下!”十三太子啟石嬉笑道:“父皇,為何生怒?兒臣正要向父皇請安,不知兒臣有何冒犯之處?”玉帝見十三太子啟石一副頑皮天真之態,反倒心中滿腔的怒火消彌了大半。玉帝慍怒道:“你這逆子,每日無所事事,屢觸犯天條,又常與麗女仙娥淫樂無度,若不治你之罪,寡人還有何威信去治宇宙眾生,管束天地萬物?”十三太子啟石笑道:“父皇息怒,神仙亦非無欲之人,天條亦是父皇所定之規,哪有一成不變之理?神仙雖萬壽無疆,若是不開心快樂,即使億億萬年不死不滅,又有何意思?還是及時行樂為上。”玉帝怒道:“你如此荒糜,還滿嘴胡言,好似理所當然一般,倒象是寡人之錯。大膽逆子,天條豈容你隨意觸犯?來人啊,將這逆子打入天牢,關他九億九千萬年方讓他出牢!”兩旁天兵天將不敢違命,當下一擁而上,用捆仙繩將十三太子啟石捆了。

且說天兵天將正欲將其押往天牢,卻在此時,有一位富態豔麗、豐姿卓約、渾身珠光寶氣的婦人飄然而至。有詩讚曰:

芬芳馥鬱寶光燁,彩霧矞霞隨風現。

柳眉杏眼發如雲,脂膚豐容仁慈麵。

丹鳳隨鸞仙簇擁,金光輝映聲嬌豔。

傾盡寰宇美與德,迷醉君王笑與靨。

天宮自有瓊樓台,瑤池專設蟠桃宴。

帝後娘娘是聖名,天庭神仙第一眷。

她朝玉帝道:“夫君息怒,啟石不諳仙界之事,一時犯了天條,卻罪不及拘。此乃妾管教不嚴,治子無方之過,請夫君給奴婢一個薄麵,且饒過十三兒。”玉帝定睛一看,原來來者竟是帝後娘娘。玉帝原來是想嚇唬十三太子啟石,並無關押之意,見帝後娘娘求情,自然順水推舟道:“這逆子十分可惡,都是你,隻顧插手瑣事,不好生管束這逆子!若任其胡為,仙界豈不是一片混沌,大好宇宙豈不會烏煙瘴氣,妖孽再起?今日看在賢妻份上,且饒過此逆子一回,若他下次再如此胡為,定關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