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視察了許多地方,那裏的情況的確很嚴重。工廠基本上都沒有開工,而原來的工業基礎也都被戰爭給摧毀了。印度原本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可是戰爭把這一切都破壞了。印度的大陸架也擁有豐富的礦產和油氣資源,但是,內亂把這些都給摧毀了。原來的印度的農業和服務業為印度最大的經濟部門,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黃麻、茶葉、甘蔗、油籽和棉花。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都是居世界第一位的,可是現在已經看不到這些牛羊了。印度的工業在21實際初就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係,自給能力很強,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件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的發展很迅速。但是由於原來的印度政府窮兵黷武,被我們進行了一次點穴戰以後就一蹶不振。在那次戰爭中,巴基斯坦徹底的摧毀了印度的核能工業,當然,巴基斯坦也在我們的要求下徹底的銷毀了核武器,為此我們也沒少援助巴基斯坦。經過這麼多年來的內亂,印度的貧困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80%,這對這個地區來說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我經過調查以後,立即指示在印度按照中央會議的精神開始落實,在人口稠密的恒河流域,我們進行了招工動員,預先給參加工作的人發放糧食和貨幣,同時,我們的第一批醫療隊也到達了新德裏。在耕種土地比較集中的地區,我們開始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盡可能的讓失去土地的農民分到土地,同時,我們也廣泛的開展了計劃生育的教育,這個教育是為今後強製執行做準備的。
陳小山到達以後,行政工作有很大的起色,根據中央的指示,按部就班的恢複經濟,恢複生產,原本在印度,由於地處熱帶,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這給種植水稻帶來了很好的條件,中央向這裏撥發了大量的優良稻種,加上這裏土地肥沃,獲得的產量比我們內地還要高。
在北部高原地區,養殖業的恢複是在新的集約化生產的前提下進行的,不是單純的使牧民恢複養殖業,而是把建立大型密集集約化養殖企業作為恢複的重點。印度原本鋼鐵工業不發達,大量的剛才需要進口或者從內地調來,但是現在統一在中國以後,我國冶金總公司在靠近印度因帕爾的地方建立了一個大型的鋼鐵聯合企業,利用西藏盛產的磁鐵礦進行煉鋼,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從印度回來以後,溫華像變了一個人,不再囂張和張揚了,踏踏實實的開始學習業務了,看來還是要到基層鍛煉一下的好。
在土耳其,巴薩羅夫與庫爾德人的談判終於有了結果,在伊拉克北部和土耳其的西南部劃出了大約12萬平方公裏的庫族自治州,直接由土耳其自治區管轄,在伊朗的北部經過談判,我們也獲得了一個不到1。5公裏寬的狹長地帶連接到了裏海邊上,這樣通過水路可以同土庫曼自治區和哈薩克自治區相連接,中東的布局也就這麼穩定下來了。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國終於在根本上扭轉了在國際社會裏的形象,哪一年的秋季,美國大選,海章同誌終於競選總統成功,現在在美國,官方語言是漢語和英語並行的雙軌製度,大多數居民已經開始使用漢語。而蘇聯,我們在那裏的移民也占有了五分之一,在幫助蘇聯恢複經濟的生產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原來的本土上,我們開始逐步實施全體公民福利製度,實行12年製義務教育,對於印度多餘出來的大量的勞動力,我們逐步的安排在國內,而國內的高級技術人才則先後到新發展的邊疆去發展,一個生產平衡,供求平衡,資源平衡的大社會逐步形成了。但是,我們與資本主義的矛盾還是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爆發點竟然是在我們的家門口印度尼西亞,後來竟然引發了我們與帝國主義的最後決戰。
印度尼西亞是我們多年的鄰邦,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漁民在幾百年前就有下南洋的習慣,使我們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有相當的數量散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這些國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在上次大戰前曾經為了南中國海的石油資源不斷的向我們挑釁,當時我們的方針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戰爭以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靠山前美國覆滅,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在申請加入東亞聯盟遭到拒絕以後就投靠到了英國的羽下,妄圖以英國來抗衡我們,當我們在中東站住腳以後,英國人又在我們眼皮底下策劃了大規模的排華活動,在印度尼西亞斷斷的3天時間殺害了我們的僑胞4萬多人,國人一時群情激憤,紛紛上書中央,要求嚴懲排華的罪魁禍首,我國外交部也向印度尼西亞提出了嚴正抗議,敦促印度尼西亞立即停止這種反人類行為,同時要求將罪魁禍首繩之以法,否則我們不排除使用自衛行動的可能。